中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最后的证人 [复制链接]

1#

原创淳子淳子咖啡

住在长江公寓时期的张爱玲

待局势稳定,张爱玲和姑姑搬入著名的卡尔登公寓(长江公寓)室。

这片区域,原也是李鸿章的产业区。据上海私营房地产业资料记载:

“清朝大吏李鸿章除拥有具亭台楼阁之胜的丁香花园外,还在今华山路置有豪华住宅,今南京西路人民公园对面沿街的数十幢3层市房及后面的住房梅南坊也是他的产业。他的家属还把华山路住宅改建成枕流公寓分户出租。”

年,张爱玲一家从天津搬到上海,舅舅在李鸿章的这片产业上,找了一个叫张家浜(新昌路)的地方落脚。张爱玲和舅舅的孩子在那里的一个照相馆里拍了合影。

那个照相馆叫“宝德”。

当年宝德照相馆收据

卡尔登公寓(今长江公寓)

张爱玲和姑姑住在卡尔登公寓室

张爱玲姑姑张茂渊手书卡尔登公寓地址

张爱玲说:“我们搬到上海去等我母亲、我姑姑回国。我舅舅家住在张家浜,未来的大光明戏院后面的卡尔登戏院后面的一块不规则的小型广场,叫张家浜,显然还是上海滩初开埠时节的一块沼泽地,后来填了土,散散落落造了几幢大洋房。年代久了,有的医院。”(《对照记》,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年2月版,第15页)

卡尔登公寓地处上海钻石地段,十里洋场的中心。

高级酒店式公寓,扇面形展开,递层向上延伸,套入式中央花园,顶层一个巨型的阳台,可以看见远东地区最大的跑马场。

公寓等级森严,设有四架铰链电梯,供不同层次的人出人。每个楼层25个套房,S形分布。羊毛地毯,铜制把手,铜制门锁,沙逊家族铜制族徽。

如今,地毯早已不见了,固定地毯的铜条,还顽强地保持着当年的光泽。

据说,卡尔登公寓本意是要超过国际饭店的,因为战争,没能按照图纸建造完毕。待用的建筑材料一直堆放到了70年代。

年,好莱坞导演斯皮尔伯格来上海拍摄《太阳帝国》,这栋建筑在影片里出现了好几秒。

长江公寓在电影《太阳帝国》中

导演斯皮尔伯格是犹太人,向另一位犹太人维克多沙逊、向上海这座城致敬。

张爱玲和姑姑住在室。边上有一道消防楼梯,直接通向树木浓密的花园。

公寓近旁的福州路,旧称四马路,集中了一批著名的馆子、茶楼、书店、戏院、杂志社以及高级妓院。这里是清末小说《海上花列传》的主要场景之一。

万象杂志社,设在四马路的昼锦里。

年初夏,张爱玲着一件丝质碎花旗袍,腋下一包文稿,去万象杂志社见柯灵。旋即在《万象》发表了《连环套》《金锁记》《倾城之恋》等重要作品,一时间,文坛只知张爱玲,她成为各家报纸和杂志争取的作家。

年,她与琼瑶的公公因为稿费闹到决裂,还要登报说明,以凛然的姿态结束了与《万象》的合作。

傅雷用笔名批评她的作品,她也在第一时间,远兜远转,予以回敬。

她的水仙子人设,在盛名之时,已有极致的表现。

年,张爱玲已是一只寒蝉,静默良久。

张爱玲领恩,姑且使用笔名“梁京”,发表长篇小说《十八春》,在上海《亦报》连载,引起轰动。

有位与曼桢有同样遭遇的女子,从报社探悉了张爱玲的地址,一路找来,门房自然是不让进的。此女子便倚在公寓的大门上抽泣。张爱玲手足无措,幸得姑姑下楼劝慰,才将一个泪水淋淋的痴情女子劝了回去。

无论世道如何,只要电车依旧叮叮咚咚,冬日太阳仍有余晖,升斗小民挎着篮子买小菜横是每日功课--大难下的从容,荒凉里的市井,上海人既世故又天真的日子。

这是张爱玲的家城,她生命底子里的颜色。

《十八春》初版上海图书馆提供

年,英籍华人女作家韩素音出版了自传体小说《瑰宝》,背景是的香港,各色观望人群把这里作为避难所、中转站。

混血女医生邂逅英国记者,不同的*治制度和信仰、世俗,造就了生命在历史裂缝中的非凡状态;一个绝望动人的爱情故事,一个英国式理性和中国式温情美妙交融的故事--爱情、民族,诗意与高超的艺术,使这部小说比历史更长久。一部完全不同于张爱玲《倾城之恋》的倾城之恋。

7月,小暑。

姑姑差用人买来一只现杀的母鸡,葱姜绍酒,炖了一锅汤,待到*澄澄鸡油浮出水面,放几张新荷叶,把浮油吸了去,却留下了几许夏季的清香。浅浅的一碗,姑侄二人,静静地喝着,各自揣着各自的心思。

张爱玲搁下碗,怔了一会儿道:“姑姑,我这一走,那里的地址也是不能给你的。你是不知道的好,免得受连累。”

姑姑一件月牙白的旗袍,周身不见一样首饰,大约是天热。

她只管喝着汤,一小勺一小勺地抿着,杯盏还是以前的纹样。

窗外,夜蝉许是累了,只鸣了一个长长的响,便落进绿荫歇息去了。

一早,三轮车已停在公寓门前。

张爱玲不敢多带物品,只收拾了一个中号的箱子,还是姑姑的。

姑姑掂了掂箱子,转身回房,取来一本线装宋版书道:“里面给你压了几张金叶子,不凑手的时候,连书一起兑了。”

张爱玲“嗳”了一声,竟也来不及伤感。

等电梯的时候,她第一次如此专注地抬头看着沙逊家族的族徽:一对灵缇犬。

对个人来说,能够拥有的,也只有这些小小的物件、小小的情感而已了。

这部电梯,是她在上海最后的证人。她提着箱子进了电梯。

门哐啷一声关上,铰链吱吱扭扭,拽着电梯厢往下坠……

三轮车夫奋力踩着轮子,一直往北,去火车站。

太阳渐渐地高了,晒得发晕,车夫停下来,拉起了遮阳篷。

(部分图源网络)

原标题:《最后的证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