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教育部12月14日举行新闻发布会,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表示,中考体育要逐年增加分值,达到跟语数外同分值的水平。9个省份已开始美育中考改革试点,分值一般是在10分到30分之间。
姚哥查阅了各地的政策数据后发现,全国各地已经实现了体育中考全覆盖,分值从30分到分不等。从年起,绝大多数省份体育中考分值都会增加。
体育课不再是你认为的体育课
体育课,不再被片面理解为“有活动时间,增强体质”,而是“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聚焦“教会、勤练、常赛”,“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正逐步完善,确保学生通过体育锻炼掌握1—2项运动技能。
目前,教育部开展的体育特色学校项目有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近3万所、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近1万所、全国青少年冰雪运动特色学校近所。这意味着95%的学校能够保障学生在校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但事实上三线及农村地区的硬件设施还有待加强!
体育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师资和条件保障。教育部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由50.2万增加到59.5万,年均增速4.3%。年底,全国小学、中学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学校率分别为90.22%、93.54%,体育器械达标率分别为95.38%、96.56%,较“十二五”期间大幅度提升。
美育推进工作有困难但不会暂停
美育能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十三五”期间,学校美育工作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把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
从教育部公布的大数据来看:义务教育阶段,大部分省(区、市)义务教育阶段都能按照国家课程设置方案保证音乐、美术课程总量不低于总课时的9%;高中教育阶段,全国93.2%的学校能够开设6个学分的艺术类必修课程;全国80.7%的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将艺术课程纳入公共基础必修课,并保证72学时;全国87.6%的高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公共艺术课程。与此同时,近87%的学生在中小学接受了艺术教育,65%的学生参与了的艺术社团或兴趣小组,学习掌握了艺术特长。
但实际上恐怕只是停留在数字层面,在中考和高考压力下,很多地方学校普遍都会把课表进行微调,教育局来检查的时候,就显示素质教育,美育教育,体育教育,劳动教育,检查一过,这些课程立马会被语数英等主科老师侵占。
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美育教师人数由年的59.9万人增加到年的74.8万人,4年来增加14.9万人,平均增速为5.7%;年全国小学艺术器材达标率达95.07%,初中达标率达96.12%,高中达标率达93.26%,近5年分别增长了36.60%、20.16%和8.67%。
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艺术学习质量监测结果显示,78.5%的四年级和77.2%的八年级学生演唱能力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91.5%的四年级和65.8%的八年级学生绘画创作与表达能力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八成以上学生喜欢艺术课和艺术教师。
为推进学校美育工作,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名学生家长进行了一项调查。
结果显示,95.0%的受访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