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财经早餐
作者:首负马
发现一件事儿,原来记者都有“首富基因”。
中国的前女首富,龙湖地产吴亚军就当了6年记者。
做了5年记者的钟睒睒,虽然名字里都带着火字,却靠水登上了全国首富的位置(水能走财再次被印证?)。
虽然只有半小时,但是这么多年了,他还是第一个登上首富宝座的新名字。
话不多说,各位精神股东支持过的公司又上市了。在座的各位有没有成为实际股东的?先恭喜大家和半小时首富钟老板一起吃肉。
钟睒睒是中国最好的产品经理
如果要提名最优秀的产品经理。我提名昨天的半小时首富钟睒睒,虽然都说张小龙做产品最牛,但钟睒睒这个前记者牛的套路不一样。
因为做记者观察了太多市场,做出来的东西太贴近市场。
产品经理这个概念不一定是在互联网圈子里,因为产品经理主要负责的是:市场调查,并根据用户的需求,确定开发何种产品,选择什么样的商业模式。
拓展到全行业,钟睒睒绝对是中国最好的产品经理之一。
农夫山泉有点甜、养生堂维生素、农夫果园喝前摇一摇、母亲牛肉棒感受妈妈的爱、水溶C里有5.5个柠檬、成长快乐、清嘴含片都是出自他手。
记者钟睒睒在下海后,经过历次波折选择的“水”这个产品,好卖,也不好卖。
好卖在于水是刚需,就像我说的,农夫山泉全靠在座的各位精神股东支持。不好卖的是,“水市”属于完全竞争市场,各个厂家生产的都是无差异产品,水资源都可以完全自由流动而不受限制。
所以怎么让用户记住你的产品?这就完全要靠产品经理的本事了。
既然产品无差异化,那么产品经理就要人造出“差异化”来,例如“弱碱性水”、例如“有点甜”。
不仅是农夫山泉,其实养生堂的全系列产品都是国内最早重视产品理念的国内企业之一。
它们在客户的思维里不仅有先发优势,而养生堂的这些爆款产品甚至还没失手过。因为农夫山泉几乎没有砍掉什么产品,哪怕网友评选出来最难喝的五种饮料里,农夫系独得两个席位,东方树叶和红色尖叫。
但是朋友们,大家有没有发现东方树叶的产品理念比整个市场快10年啊,一直到今年,市场才开始流行“无糖、0卡饮料”。
10年前饮料的主力大多是年轻人,都喜欢甜口的,10年后,养生堂坚信喝甜口饮料的人会长大开始注重养生,到时候还是养生堂的消费者。
所以我说,农夫山泉老板钟睒睒绝对是食品饮料界的张小龙,食品饮料界产品经理的头把交椅。
记者,心里稳字当头
“做记者的,都很稳。”
这是资深财友老陈的感受。老陈曾与一位前记者一起去做过尽调,当被对方怼的哑口无言甚至还要被发难时,老陈慌了。
这时记者老哥镇定自若,扶了扶眼镜,微微一笑,指出了一路上细心观察的各种不合规结果和材料里的各种纰漏,虽然条条不致命,但也够被调查公司难受一阵了。
饭局上老陈感谢记者大哥,大哥又扶了扶眼镜。微微一笑“嗨,习惯了,就是观察嘛,这都是职业病。”
老陈说,这记者办的企业,也发展的太稳了。不像互联网企业靠融资发展,养生堂几乎没有联合创始人,84.4%的股权都在钟睒睒一个人手中,还有一部分在钟睒睒家族手中。
要是真得找个投资方,那么大自然是农夫山泉的投资方,可惜大自然收不到钱。
这么说来,其实做实业的老板对于赚钱一直都比较低调,主要原因在于实业(特别是食品饮料)一直都拥有比较充裕的现金量。例如娃哈哈、老干妈曾经一度表现出来对资本市场并不感冒。
不仅钟睒睒的持股很稳,另外,农夫山泉所在的是食品饮料行业也很“稳”。
从企业发展角度来说,农夫山泉这类食品饮料公司具有“百年老字号”的潜质。
其实我们可以观察一下,目前市场上的百年老店,要么是做酒的,要么是做饭的,要么是做中药的。
由于现代科技速度太快,科技公司不稳定性很高,任何科技巨无霸的衰退很可能就是那几年。
你肯定要说“诺基亚、IBM、通用电气”这些都是百年老店。但其实它们从百年前到现在,主营业务更换、技术迭代过86次了。
而你看广州酒家,年前做饭,现在还是做饭,口子窖年前酿酒,现在还在酿酒。
食品饮料由于自身产品的特殊性,通常是能够较为长久地影响消费者消费习惯的。
而且消费者对于数码科技属于“买新不买旧”,而食品饮料喜欢“买旧不买新”,人们往往对这些陪伴过漫长岁月的食品饮料有心理依赖,这也是为何绝大多数食品饮料企业“稳”的特点。
虽成首富,最挂念的还是老朋友
说到弃笔从商,钟睒睒至今还称自己怀有“浙江日报情结”。钟睒睒每次回报社开座谈会,都会表示感谢,总说5年记者生涯对他的事业发展很有益处。
因为钟睒睒最重要的创业伙伴是早年采访认识的,年1月4日,《人民日报》转载了一篇名为《洪孟学为啥出走?》的通讯文章,引发了巨大的影响。
多年以后,钟睒睒和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洪孟学在海南淘金浪潮中又接上了头,共同创立了养生堂。
在当年养生堂的第一份专利说明书上,洪孟学的名字排在钟睒睒之前。如果说养生堂有合伙人的话,“另一位创始人”应该就是洪孟学,因为他在年去世前,一直担任着养生堂的总工程师一职。
年,在农夫山泉的招股说明书中,洪孟学被钟睒睒称为“对本集团贡献良多的个人”,说来还真有点感动。
据说经商多年后,钟睒睒往来最频繁的,也还是当记者时的那些朋友。
5年的记者生涯,让钟睒睒深谙营销之道,也让钟睒睒的农夫山泉面对曾经的舆论导向、传播效果时有了更大的底气。
记者出身的商人不少,除了吴亚军以外,还有黑龙江首富戴秀丽(就是那位老公嫌她太有钱要和她离婚的奇女子)、华谊兄弟的老大王中军、摩拜单车的创始人胡玮炜、刘銮雄的妻子甘比等等。
不外乎记者都有这几点特质:
1.人脉多、会谈吐、在做记者时见过别人的管理状态或者也熟悉过某个产业链。
2.洞察力敏锐、会营销、懂文字
这么说...或许...下一个就是首富就是...写文章的...我?(醒醒别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