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转基因与中药七大问题 [复制链接]

1#

中药至少存在七大问题:一是是药三分毒的毒性问题。二是偏性强于食品不能长期服用和必须限量服用问题。三是良药苦口利于病的苦口问题。四是随着物种灭绝加速和频危物种增加中药来源源头减少问题。五是得药不易药物生产成本太高问题。六是中药理论依据问题。中医中药虽然门派林立,但部分为口口相传,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有些中药缺乏药理毒理的深入研究。中药一般为混合物,不像西药那样一般能用分子式表达,西医西药理论依据比较清楚。七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问题。西医西药由西方传入中国,全世界通用,而中医中药发源于中国,走向世界比较困难。由于中药至少存在这七大问题,严重影响中医中药的发展,西医西药迅速发展,中医人数基本没有增加,不少名老中医和老药工后继乏人。西药、医疗器械、卫生敷料、药用包装销售额非常惊人;药材、饮片、中成药的销售额相形见绌。

宁波效实中学及其北京校友会部分领导在李廷钊屠呦呦家合影;第一排左起陶瑜瑾李廷钊屠呦呦第二排左起竺家亨陈跃国周千红金乐夏宏祥高燕萍

迄今为止现存最早的本草《神农本草经》共收载中药种,分为上品、中品和下品。“上品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久服不伤人;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无毒有毒,斟酌其宜;下药一百二十五种为佐使,主治病以应地,多毒,不可久服。”铅丹、附子、乌头、半夏、藜芦、甘遂等下品中药均为有毒中药。冬虫夏草由于经测定砷严重超标,久服伤身,只能改药食兼用为药用。马兜铃酸严重伤身,使不少含马兜铃酸中药停用。凡此种种,毒性问题一直困扰中药。按照中医的说法,人生病就是因为身体气血运行出现了偏颇。中医药学不仅强调毒性,而且强调偏性,所有中药都有偏性。必须谨慎使用毒性药,认真对待每一个中药才是常态,对症下药才是常态,但是要做到对症下药是不容易的,尤其对症下毒性中药偏性强的中药更不容易。既然有偏性强的中药,就有偏性弱的中药,例如山药、大枣、枸杞这样的药食同源中药,偏性就比较弱。我们的主粮还有许多蔬菜和水果等食品,都是没有偏性或近乎没有偏性的,长期适量食用都是不会有副作用的。它们寒热之偏远远要低于真正的药物。身体明显不适,单靠这些寒热之偏比较弱的食材是不够的,还是需要药物治疗。不是所有中药都有三分毒性,是药三分毒的表述不够精准,不同中药的毒性表现不一样。西药也有毒性,西药往往注明有那些副作用,不良反应,特殊人群禁用等,这就说明西药有毒性,是药三分毒包括西药和中药。某些食品也有毒,例如四季豆,但是四季豆爆炒煮熟食用就无毒了。可以说,药食同源中药多为上品中药。

年7月笔者参加“全国中医药科技进步工作会议”合影

转基因技术问世,有可能使一大批转基因药食同源的微生物、植物和动物问世。大米应是首选的转基因药食同源的中药。“黄金大米”含有阝-胡萝卜素,实际上是运用转基因技术,创造出一种转基因药食同源大米。但是转基因“黄金大米”无法推广进入商业化渠道,因为犯了四个错误:一是究竟是药还是食没有搞清楚。是药就走药的路,进入药物商业化生产和管理的轨道;是食就走食的路,进入食品商业化生产和管理的轨道。二是产量低,经济效益差。“黄金大米”是亏本的买卖,农民、商人和消费者是不接受的,只能由某些专家发表一些学术论文罢了。三是拿中国儿童做试验,这一事件经由绿色和平组织曝光后,在中国掀起轩然大波,也使“黄金大米”背上了恶名。未按规定向国内相关机构申报,违反了国务院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有关规定,存在学术不端行为,不走正道走歪路。四是“黄金大米”主要解决贫困人口维生素A缺乏问题,世界上大部分人口並不缺乏维生素A。选题有点偏。尽管“黄金大米”商业化生产失败,但说明通过转基因技术开创药食同源中药新品种的道路是㈱通的。只要走的是

药的道路不是食的道路,能对症下药治病救人,产量提高生产成本降低,就有希望投入商业化生产。转基因中药除了选择转基因大米等植物食品外,还能选择转基因蛋、奶、鱼、肉等动物食品和转基因食用菌、益生菌等微生物药食同源药物。特别是食用菌中的灵芝、银耳、黑木耳、香菇等具有药用作用,是理想的转基因育种受体,可以通过转基因技术增添所需要的药物成分,例如增添人参皂苷、大蒜素、虫草素、儿茶素、木犀草素、各种花青素等,也可增添各种维生素、各种氨基酸。由于微生物生长快速,个体结构简单,因此无论是传统育种还是转基因育种,相对动物育种、植物育种快速、简便、投入少。由于食品无毒或少毒,转基因药食同源中药很可能比现有的西药和中药总体去毒减毒,有利于推翻是药三分毒的说法。由于食品没有偏性至少偏性比中药弱,因此转基因药食同源中药总体比现有中药偏性弱。由于食品美味中药苦口,因此转基因药食同源中药可以良药可口利于病,改变良药苦口利于病的现状。这样的转基因药食同源中药总体能去毒减毒,偏性趋弱,比较可口,应该是上品中药。如果通过转基因育种,获得转基因抗癌大米、转基因抗高血压牛奶、转基因抗高血脂黑木耳、转基因增强免疫力灵芝,那么这些转基因药食同源中药就是中医配药方的首选中药,也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的首选中药。至于转基因药食同源中药与现有中药药性有异,要多做试验,转基因药食同源中药要优中选优,要百里挑一,甚至万里挑一。

由于一大批转基因药食同源中药的诞生,大大拓宽了中药来源源头。由于转基因育种优势明显,因此这些转基因药食同源中药的生产成本将总体大幅度下降。这些转基因药食同源中药的理论依据将涉及中医、中药、食品、西医、西药、转基因的理论依据,因此大大拓展了中药的理论依据,这样使中医中药走向世界顺理成章。

年笔者在鄞县观察浙贝母的生长情况

中医中药是历史悠久的学科,但古今中医中药差异甚大。有的中药淘汰了,有的问世了,有的野生药材改为人工种植了,有的药材随着科技发展能制成中成药了,化学农药、化肥、激素、塑料大量生产应用了,土壤、空气和江河湖海被污染了,不少森林被砍伐了,几乎没有地道药材了。人在变,病也在变,人的寿命延长了,肥胖引起“三高”了,天花消灭了,艾滋病流行了,“非典”来去匆匆,“新冠”危害全人类了……

笔者认为,随着转基因技术应用于中药不断深化,许多药物将被淘汰,许多药物现有的生产方式将被淘汰。不管中药西药,将广泛面临被淘汰出局的可能,将被更科学、更少毒性、更少偏性、更可口、更易得、更亷价、疗效更好的转基因药食同源中药所代替。由于中药材多为生物体,西药多为非生物体,转基因育种的对象是生物体,因此在这场大淘汰中,中医中药将完胜西医西药,西医西药绝无反败为胜的可能。这场大淘汰非常有利于人类的健康长寿。就经济而言,转基因技术应用于中药这一产业将以十万亿计数。

〔插图:蒋中凡〕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