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党史故事会邓拓与晋察冀日报的十年 [复制链接]

1#

作者

郭冰

邓拓是我党历史上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政治家、历史学家、诗人和杂文作家,他的一生都是在办报、著述、立说中度过。《晋察冀日报》是邓拓从事新闻报刊生涯的开端。十年办报岁月,邓拓一手握笔,一手拿枪,坚持敌后“游击”办报,将《晋察冀日报》办成“民族的号角”与“边区人民的喉舌和思想武器”,使得《晋察冀日报》成为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支文化铁军。

年5月,邓拓任抗敌报社社长。

一手握笔一手拿枪

《晋察冀日报》的前身是《抗敌报》,最早是晋察冀军区成立时由军区政治部主办的油印小报,后从军区政治部划出改为晋察冀边区党的机关报。

邓拓原名邓拓洲,取其“开拓”之意改名为邓拓。年4月,年仅26岁的邓拓临危受命,担任报社主任。年12月,《抗敌报》改名为《晋察冀日报》。从年4月到年6月这十年间,邓拓带领报社全体同志,挥舞着“敌后千百万人民抗战斗争的旗帜”,共出版报纸余期,为党的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写下了光辉灿烂的历史。

当时敌后战场是异常残酷的,生活也是极其艰苦的。在敌人的围困下,邓拓和报社同志们经常是拿枪的战斗刚刚结束,又立即拿起笔来开始另一场战斗,每天都面临饥饿和死亡的威胁。聂荣臻在他的回忆录里曾经作出这样的评价:“大批革命的新闻工作者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下进行了大量的工作。晋察冀日报社的邓拓同志,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个。”

《晋察冀日报》忠实地记录了中华儿女誓死抗敌、气壮山河的英雄业绩,也记录了日本法西斯屠杀中国人民的血腥罪行。《狼牙山五壮士》《平西跳崖五烈士》《爆炸英雄李勇》《回民支队的母亲——马老太太》等新闻报道,不仅在当时激励起抗战热情,至今仍弘扬着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

在《晋察冀日报》这支队伍里,邓拓既是报社社长、主编,又是战斗指挥员,经常一面带领大家坚持办报,一面指挥大家同日军进行战斗。在邓拓的带领下,同志们行军、打仗、编辑、发行样样兼顾,在敌人的“清剿”合围以及“扫荡”“蚕食”和袭扰破坏中坚持出报,及时把党的声音传达到群众中。

在残酷的战争条件下,报纸创刊之初,没有自己的发行机构,依靠军邮传递和地方沿村转送,报纸发行量小,约有一千多份。邓拓到报社后,报纸由石印改成铅印,并于年11月建立起自己的发行部门,在几个中心县分别建立交通站,建立起一套从上到下的发行网,报纸发行量迅速增加。年改为《晋察冀日报》后,报纸发行量最高达到份。即使是在年和年反“扫荡”最频繁的时候,还能发行五千到一万余份。《晋察冀日报》逐步从一支十几人的队伍发展壮大成为一支党的文化铁军。

坚持敌后“游击”办报

为了保证在极端残酷的环境下出版报纸,邓拓提出“游击办报”的思想,要求无论敌后环境如何残酷,战斗如何频繁,物质条件如何短缺,交通如何困难,报社同志都必须千方百计坚持出报,把党中央的声音传达到广大干部和群众中去,把前方和后方各条战线的胜利消息传播到人民群众中去,鼓舞人民,团结人民,组织人民,抗战到底。

战争年代,条件艰苦。报刊初创之时,印报用的还是原始的油印机和石印机,只能用铅胚刻成铅字,用胶泥做成翻字盒,再用字胚铸成字模,然后铸成铅字。打纸版需要雁皮纸和云母粉,当时边区根本没有这些东西供应,邓拓和工人们就用粉连纸代替雁皮纸,用滑石粉代替云母粉。为了解决夜晚排印报纸的照明问题,邓拓和工人们又用子弹壳上捻儿,沾上煤油,用来照明。印报的油墨是借用老乡家锅底下的烟灰制成的,因为成天弄得满脸黑,大家称它为“黑人牌”油墨。印报用纸非常困难,邓拓就派人在阜平、灵寿和平山等地办了手工造纸厂,用稻草、麦秸、玉米秸和麻绳头等原料造纸。

战时办报必须机动灵活,日军一来立即埋藏机器,分散转移。日军一走,挖出机器,迅速印报出报。年秋的“七进七出铧子尖”就记录了这段艰险岁月。当时日军对晋察冀日报社所在的南滚龙沟进行秋季“扫荡”,日军来的时候,《晋察冀日报》印刷设备就马上坚壁埋藏,日军走了马上挖出来继续工作,创造了七进七出的传奇经历,成为邓拓坚持“游击办报”的最好例证。当时在《晋察冀日报》内还流传着“八头骡子办报”和“三千字内做文章”的佳话,这是邓拓为了适应战斗生活需要的创举。邓拓亲自领导工人研制轻便的木制印刷机,重量比八页铅印机减轻一半,八头骡子就能驮着行军出报,同时改造了活字架,缩小了铅字箱,铅字减少到三千个。邓拓要求记者、编辑在这个常用字以内做文章。报社同志称之为“戴着镣铐跳舞”。

邓拓带领《晋察冀日报》的新闻队伍,从“游击办报”的实践中积累了特殊的办报经验,即使是在最险恶的情况下,人背肩挑也能出版铅印报纸,创造了中外新闻史上罕见的奇迹。

年,晋察冀日报社部分工作人员在平山东黄泥合影。

战争年代里的第一部《毛选》

邓拓是毛泽东思想的积极宣传者。年7月1日,邓拓为《晋察冀日报》撰写题为《纪念七一,全党学习和掌握毛泽东主义》的社论,以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21周年。这是我党历史上较早论述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文章。

早在年,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发表后,《晋察冀日报》就以“七七出版社”的名义,将《论持久战》作为单行本印刷。此后,凡是毛泽东有新作问世,报纸发表后都印成单行本出版。这成为《晋察冀日报》一项不成文的制度,直到报纸终刊。

年,为了系统地宣传毛泽东思想,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决定由晋察冀日报社编辑出版《毛泽东选集》,邓拓担任主编。《毛泽东选集》是在阜平县一个仅有十几户人家的山村排印的。这里距离报社50多公里,交通不便,印刷设备极其简陋。选集从5月开排,7月出书,9月出齐五卷,全部印刷修订完毕,送到读者手中,只用了半年时间。选集初版只印了本,其中包括本精装版,红蓝的缎子封皮,上面烫着《毛泽东选集》五个大字。《毛泽东选集》全书从排字、印刷、校对、装订,每个环节都极其精心,凝聚了邓拓和晋察冀日报社全体工作人员的心血。

邓拓主编出版的《毛泽东选集》是中国革命出版史上第一部毛泽东的选集,全书共29篇,46万字,系统地选收了毛泽东从抗日战争开始到年的25篇公开发表的著作,也选收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和年5月在延安所作的《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报告和结论》。《毛泽东选集》出版以后,不少地区都以此为蓝本相继印刷出版选集,对毛泽东思想的传播起了很大的作用。

来源:河北省委《共产党员》杂志

河北共产党员

全面

深度

权威

专业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