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008年10月10日中国青年报复刊30 [复制链接]

1#
北京白癜风的最好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新老报人共聚首本报纪念复刊30周年——

有一种青春永远不老

本报记者 崔丽

头发花白的张飙,满面含笑,站起身,向全场抛了一个“飞吻”;顿时,台上台下笑成一团,一股飞扬的青春气息,把两代青年报人的心紧紧连接在了一起。

今天,中国青年报社原副总编辑张飙,和40余位老青年报人一起回到位于北京海运仓2号的“娘家”,个个如孩子般年轻快活起来。

这是一次不同寻常的聚会。今天,《中国青年报》召开以“坚守价值,传承使命”为主题的纪念《中国青年报》复刊30周年座谈会,新老报人齐聚首,共同回望、重温伴随着改革开放30年来,青年报人走过的激情燃烧的光荣岁月。

中国青年报社党组书记王宏猷在致词中说,《中国青年报》复刊30年,是与改革开放相伴、与改革开放同步的30年。《中国青年报》亲历了改革开放,见证和记录了改革开放,并始终站在改革开放前列,为推动改革鼓与呼,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青年报》也因改革开放而获得了历史性发展。

上午9时,报社六楼大礼堂座无虚席。两名年轻的青年报人诵读起“激情岁月,我们一起走过”的篇章。

大屏幕上,一张张报纸被定格,又一页页被翻过,如同穿越时光隧道,将人们的思绪带回那一段段如歌的历史瞬间。

年,开启了一个春天故事的序幕,也为一张报纸重新注入了新的生命脉动。当年10月7日,就在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文革”中被迫停刊12年之久的《中国青年报》正式复刊。

30年来,《中国青年报》与改革开放相伴,随思想解放前行。而今天在座的一位位华发老人,在风华正茂之时,伴随着拨乱反正、思想解放的春天足音,在《中国青年报》这部大书上激扬文字,成为改革开放30年的见证者、亲历者、记录者,并以如椽大笔推动着改革开放的历史步伐。

忆往昔峥嵘岁月,老报人感慨万千。

85岁的钟沛璋满头华发,精神矍铄。钟老于年至年间曾任中宣部新闻局局长。《中国青年报》复刊时,钟沛璋参与、主持了复刊的报道。“当时的中青报是在胡耀邦同志发出新长征号召的召唤下复刊的。这说明以阶级斗争为纲、无产阶级专政的时代已经过去,中国开始了民主、富强的新征程。”

钟老豪情满怀地回忆道:“当时‘左’的思想还在束缚着人们的头脑。冲破‘左’的禁锢,解放思想,青年报人满怀激情地打了几个漂亮仗。”

于是,人们看到,这张报纸一开始便站到了拨乱反正、解放思想的前列。复刊当天,针对当时“文革”“左”的思想依然甚嚣尘上的现实,一版头条刊登了毛泽东年为《中山县新平乡第九农业合作社的青年突击队》一文所写按语手迹,下半部刊登了周恩来同志的《学习毛泽东》,强调全面准确完整地理解毛泽东。

“报道有力配合了当时正在进行的真理标准大讨论,引起极大影响,《人民日报》等报刊纷纷转载。”钟老说。

此后,《中国青年报》又组织了天安门诗抄作者座谈会。年11月14日,经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批准,中共北京市委宣布天安门事件完全是革命行动,并为因该事件遭到迫害的所有人平反。

闻听此讯,钟沛璋激动难抑,连夜起草评论员文章,字的评论一气呵成,热情赞颂伟大的“四五运动”。

始终站在改革开放潮头,敢于向束缚历史前进的阻挠障碍、条条框框发起挑战,成为《中国青年报》一条清晰而鲜明的思想主脉和价值观。

从“要敢于冲破旧思想的牢笼”、“不拘一格选人才”,到刊登刘心武小说《爱情的位置》、开展“人生的路为何越走越窄”人生观大讨论;从张广厚、杨乐等一批科学楷模走上版面,到《生命的支柱——张海迪之歌》感动一代又一代青年……《中国青年报》复刊后推出许多闪烁着思想解放之光的报道,在广大青年中得到热烈响应。

年以来,《中国青年报》与改革开放一起走向深入,在新闻思想和报道方式上进行了一系列领风气之先的新闻改革探索。

《1+1+1=?》、《失败者》、《跃上人生新高度》等一批独特视角和写法的报道,冲破计划经济体制以及和计划经济相关的各种束缚。《两代知识分子对话录》,打破了主流大报不会有不同声音论辩的思维定势,体现了民主平等精神。

30年弹指一挥间,然而在原社长兼总编辑徐祝庆的脑海里却始终烙印着两代知识分子对话长篇系列报道引起的巨大反响。“当时本报驻浙江记者到一高校采访,一进教室就看到刊有那篇报道的报纸,被一期期裁下,贴了满满一墙。”

大兴安岭火灾、’98抗洪、安徽小岗村土地改革、深圳速度……一幕幕难忘的历史场景在两代中青报人的眼前闪现,一个个狂飙突进的时代变迁激荡着两代中青报人的心。

中青报原评论部主任、现为《人民日报》副总编辑米博华动情地说:“回首在中青报走过的激情年代,我可以无愧自己的青春岁月,无愧中青报人的光荣称号。”

大屏幕上,黑白的版面渐渐化为彩色。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来,适应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本报开始研究和报道转型期社会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