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哪个医院最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sfxbdf/▲圆满成功(霍卫星摄)
5月30日4时1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将新技术试验卫星G星、新技术试验卫星H星送入预定轨道,“一箭双星”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长十一火箭一飞冲天(朱博摄)
长十一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一院抓总研制,由四院提供四级固体发动机,采用“三平一垂”的冷发射方式,即水平对接、水平测试、水平运输、整体起竖后垂直冷发射。它全长20.8米,箭体直径2米,重约58吨,能提供约吨的起飞推力,其低轨能力达到公斤,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达到公斤,可满足80%以上小卫星的发射需求。
这是长十一火箭
首次
采用新型发射平台
实施发射
该发射平台高度集成、高度智能,具备独立实施发射能力、可灵活选择发射点,智能化测试系统可大幅缩短发射准备时间,从而使长十一快速发射能力、轨道适应能力再上一个新台阶。
这是长十一火箭
首次
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执行发射任务
自年9月首飞至今,长十一已取得九战九捷的亮眼成绩。作为目前我国唯一一型兼可在海上和陆地实施发射的火箭,连续9次高精度入轨、箭上质量零问题、零窗口准时发射等出色表现,展示了长十一火箭高可靠性、任务适应性和多样化发射能力。
这是长十一火箭
首次
采用2米直径整流罩
长十一兼容2米和1.6米两款整流罩,本次发射的两颗卫星采用串联布局,首次在固体运载火箭上设计了内支撑结构,将整流罩隔离出“loft结构”,为卫星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
▲整流罩(朱博摄)
新技术试验卫星G星、H星,分别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国防科技大学研制。新技术试验卫星用于在轨开展星间链路组网及新型对地观测技术试验。
据介绍,今年下半年,长十一火箭还将在陆地发射场和海上实施多次发射任务。
后续,火箭团队还将启动更大运载能力的长征十一号甲固体运载火箭研制,适应陆地发射和海上发射两种状态,突出经济性目标,对标1万美元/公斤进行研制。长十一甲火箭计划今年完成方案设计,转入工程研制阶段,年首飞。
本次发射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次飞行。
此次发射是该型火箭首次在西昌进行发射,也是该型火箭年执行的第一次宇航发射任务,发动机经过筒箭组合运输达km,同时由于发射载荷变化,发动机经受了更为严苛的考验。此次任务的圆满成功,充分体现了固体动力系统极强的任务适应性和高可靠性。
针对此次发射使用的固体发动机,四院型号队伍严上加严、细上加细,精益求精,集中资源和力量,开展了多轮质量风险辨识,细化分析产品各组件及试验发射流程,型号两总和设计师们深入生产制造一线,查阅产品的原始数据,确保试验万无一失。
同时,此次任务正值疫情防控关键时刻,型号队伍严格落实各项防疫措施,采取试验队员包车集体进驻发射场,前后方远程交流进行技术质量把关等措施,实现了疫情防控和发射任务的双胜利。
四院参试人员在发射现场
四院从年开始,率先开展了吨整体式大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关键技术研究。年3月,吨大推力整体式固体火箭发动机关键技术考核地面热试车取得圆满成功。年,长征十一号火箭正式立项启动研制。
自年首飞以来,长征十一火箭9次发射全部取得圆满成功,其中包括1次海上发射、8次陆地发射,共将39颗卫星送入太空,实现了连续9次高精度入轨、连续9次箭上质量零问题、连续9次零窗口准时发射,标志着该型火箭高质量保成功能力再上新台阶。
部分素材转载自航天科技集团官微、航天报社官微
供稿:魏小青李巧云
编辑:林钰昆
审核:荣元昭
专题宣传
1.固体动力拓宽星宇深空
2.固体动力让生活更美好
3.有一种幸福叫“有人牵挂”
4.四院与载人航天那点事
5.四院与长征火箭那点事
6.邓红兵院长寄语班子成员和机关领导
7.邓院长任书记与院属单位党政正职谈话
8.面对艰巨任务型号两总该这么办
9.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四院这么办
10.一季度四院经济在疫情中逆势前行
11.领导人员下沉基层深入调研形成机制
12.四院助力长征5B首飞成功
13.成本管控提升发展质量和竞争实力
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