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百年百物一份因临时救急创建的报纸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检查到中科 https://m.39.net/baidianfeng/a_5212076.html

莱芜,古称“嬴、牟”,别名凤城,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春秋时期在这里发生过“长勺之战”,解放战争时期华东野战军曾在此发动了“莱芜战役”。

至年,在莱芜抗日根据地这个不足30平方公里的山区内,驻扎着泰安地委,淄川县委,章丘县委,八路军四支队司令部。由于日本侵略者经常来根据地扫荡,物资匮乏,形势非常严峻,导致当时的《大众日报》无法进入根据地。为了传递党的声音,随时了解抗日形势,取得党和军民的联系,激励军民斗志,泰安地委决定在上王庄村(隶属于今莱芜区茶业口镇)创办《泰山日报》,报社人员:战地记者负责人方正,编辑部负责人燕遇明,印刷部负责人巩达非。

《泰山时报》旧址

那时印报的机器为一块白石头板,即石印版。印刷之前,誉写员要用毛笔先将写好的文章誊写在一张药纸上,待所有内容誉写完,经过校正无误后,便将药纸平整地铺在石板上,有字的一面朝下,反面朝上,这样就做好了底板。然后铺上纸,再用滚子(方言)蘸上油墨,在石板上来回滚动,一张张石印小报就这样诞生了。

年10月10日创刊的《泰山时报》是3日刊,4开,4版石印小报,每版约容字。其中一版刊载要闻、社论,二版刊载本区新闻,三版刊载国际新闻,四版为专栏、文艺、专论等。每期报纸印发份左右,通过上王庄村的战时邮局逐期分送到当时该区的各部队、机关以及各县、区、村。

《泰山时报》旧址院内建筑现状

后来,因日本侵略者常进村扫荡,为了安全起见,印刷人员便背着沉重的石板搬至村外一个名叫泉子的地方去印刷。

年10月17日,吉山战斗发生,大部分《泰山时报》编辑部的人员跟随着地委机关做记录报导。当来到吉山时,遭遇了日军的突然袭击,工作人员手无寸铁,战斗中牺牲了五位同志。

当时,背着无线电收报机的记者方正,因走到刘白杨村时已是天黑且走不动了,经组织批准后就住在了刘白杨村。也因此,方正最后没有进入敌军的包围,在这次战斗幸免于难。同事们牺牲后,报社虽剩下的人员不多,但办报还能勉强维持。

年,山东根据地的抗战形势逐渐好转,日本侵略者对根据地的封锁越来越乏力,山东省委与各地区之间的交通开始顺畅起来。此时,也能看到《大众日报》了,《泰山时报》便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随之于年11月停刊。

(讲述人/供图:上王庄村党支部书记范玉祥)

责编:吴敏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