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山西农民报每名记者都有个农民朋友圈 [复制链接]

1#
北京看白癜风疗效最好专科 http://www.znlvye.com/

4月下旬,《山西农民报》4人采访小分队走进山西省忻州市岢岚县宋家沟村,见证村民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热情,详细了解贫困户整村搬迁之后的生产生活情况,同时拉开了该报年住村采访活动的序幕。

住村采访是《山西农民报》编辑、记者近5年来的“必修课”。从年6月开始,山西农民报社要求所有编辑、记者分批深入全省的贫困县、贫困村采访,并推出以“走进贫困村”“致敬第一书记”“聚焦易地搬迁”等为主题的系列报道,一篇篇带着泥土芳香的报道背后是践行“四力”的扎实与深入。

“这记者不像是城里人,倒像自家的姑娘”

年,《山西农民报》把住村采访主题确定为“聚焦脱贫之后”。记者刘雅于9月19日中午来到位于太行山深处的左权县连壁村,顾不上吃饭就投入到紧张的采访中。她一口气采访了6名村民,当天连夜写稿,《左权县连壁村:“四大法宝”让荒山变成金山银山》一文发表后,受到读者的一致好评。

“向偏远农村进发,向贫困农村进发”,是山西农民报人多年来的集体约定。

年6月,记者张美丽在大同市阳高县大泉山村住村采访时,晚上和74岁的郇桂英大娘同住在她家窑洞的一个土炕上。郇桂英一生命运多舛,老伴15年前脑出血手术后失去劳动力,儿媳因病去世,孙女12岁因先天性心脏病早逝……就是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郇桂英坚强地撑起了这个家,并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开起了农家乐,当上村里的保洁员,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晚上,老人向张美丽讲述自己与苦难作斗争的历史,讲到动情处,张美丽陪着老人一起掉泪。郇桂英感慨地说:“这报社记者坐在咱家的土炕上,又讲政策又交心,不像是城里人,倒像自家的姑娘!”

5年来,山西农民报人先后走访了右玉、兴县、安泽、沁源、岚县、左权、方山、武乡等38个县的72个贫困村,采访天数合计天,其中住在村里达79天,累计行程超过4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走了一圈。

“记者住农家,吃土饭,还帮俺们卖香菇”

沉下身子才能步伐坚定,脚下有泥才会贴近群众。

年8月,记者白慧磊在临汾市永和县阁底村住村采访时,凌晨5点钟起床和村民张风林一起前往30公里外的县城卖香菇。张风林后来回忆说:“《山西农民报》记者来了俺们村,住农家,吃土饭,还帮俺们卖香菇,实实在在体会农民的苦和乐!”

年3月,《山西农民报》总编辑米厚民自带行李,来到隶属于太原市的古交市邢家社乡刘庄村住村采访。那几天,米厚民在村民刘米焕家里吃派饭,临走时交了多元生活费。回到报社后,米厚民又在《山西农民报》及其新媒体刊登种苗信息,联系电商网上销售,还发表了两篇长篇调查报告。米厚民表示,这是一次真正的党性锻炼、一次真正的作风转变。

5年的住村采访,让《山西农民报》的记者交了一大群农民朋友,每个人都有一个“农民朋友圈”。这些基层党员干部亲切地把《山西农民报》称为“咱报”,说自己是《山西农民报》的忠实粉丝。他们通过住村采访共写出了70多篇、21万余字的新闻稿件,为山西的“三农”发展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

年轻记者在住村采访中迅速成长

年6月,记者金建强和柳飞为完成住村采访任务,从太原开车前往沁县王家峪村,路遇瓢泼大雨,加之当地修路改道,多公里的路程整整走了7个多小时。采访第一天,他们只吃了一碗面,连夜走村串户采访。事后,该村村委会主任杨石平有点诧异地说:“这样的记者,俺村还从来没来过。”

连续5年的住村采访锻炼,让《山西农民报》一批年轻记者从新闻新兵迅速成长为报社的中坚力量,挑起了报社的大梁,他们住村采写的稿件多次获得各级各类新闻奖项。柳飞等人采写的《走进贫困村》荣获年度全国农民报特等奖,曹鑫采写的《黄花地走出的“张百万”》获得年度全国农民报二等奖和全省脱贫攻坚优秀新闻作品奖,何海亮采写的《宋学琴:扁桃花开青春绽放》荣获年度全国农民报好新闻三等奖。

5年来,《山西农民报》把主题策划与中心工作同频共振,深度践行“四力”,以住村采访为模板,又衍生出了“一村一品一主体”产业扶贫大型采风活动,“咱村脱贫记”“乡村振兴、产业先行”等多个住村采访的“姊妹篇”,推出了一批有影响力的策划和报道,多角度、立体式呈现了山西农村干部群众的生产生活、精神面貌,发挥了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李国生雷萌)

短评

用好“四力”动能服务乡村振兴

农民脱贫之后,记者该怎样继续为乡村振兴服好务?每名记者都有一个“农民朋友圈”,是山西农民报人5年住村采访的最大收获。

吃农家饭,干农家活,吃得农民的苦,写出来的才不是一串串成绩数字,而是农民生活变化之后的真切精气神。心中有情,笔下有根,和农民交朋友,在农民眼中不像一个“上面来”的记者,他们才乐于将自己的故事倾诉分享。带着问题,长于思考,透视更远更深,使践行“四力”不仅是一门记者必修课,更能发挥出为基层解难、为百姓解忧的价值。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在聚人心、解难题、扶民智、送富经的道路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将继续发挥其独有的不可或缺的作用。

《山西农民报》是一份“三农”领域的专业报纸,但其将住村采访长久坚持下去的做法,应对同业同行有所借鉴。一身土两脚泥,是记者最美的姿态;鼓士气化人心,是媒体应尽的职责。希望更多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常葆职业激情、永怀新闻初心,将深入基层、融入群众作为自觉追求,将“四力”转化为更大的动能。(雷萌)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