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东北一报社12个月没发工资传统媒体还有 [复制链接]

1#

又到年底,据说我曾经工作过的两张报纸都将迎来命运的转折。却不经意间,看到一条更加严重的新闻,东北的鸡西新闻传媒集团已经12个月没有发工资!这两年,每次和老同行们聊起来,都能从心底感受到些悲凉。作为记者,我们曾经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不良企业在报纸上口诛笔伐,伸张正义,到了今天,却是自己已经朝不保夕,拿着许多年没有增长的工资甚至是工资欠条,站立在瑟瑟的寒风中了……

一个行业的衰败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例如传呼行业,例如胶卷行业,只不过,这次到了写文字的自己人头上,所以心有戚戚。

传统媒体的衰落早已走过几个年头,只是还有许多兄弟在一直坚守罢了。除了部分效益还算勉强维持的,就连一些一二线城市的媒体中,人员流动也多是从几年前保持了“只出不进”。留下的要么是有特坚定的情怀,要么是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还能干点什么,再要么就是等退休养老了。相信后两者占了不小的比例,徒为媒体带来垂垂暮气。

其实,10多年前,许多媒体就感受到了危机,吆喝着要转型。

那时候,是要“向新媒体转型”。所谓的新媒体,主要指网站,于是,提出“报网联动”、“报网融合”,甚至有的报业集团提出“全媒体记者”,意思是,一个记者出门,要带着笔、带着照相机、摄影机,做到有文、有图、有视频。

一家都市报的总编对我说起这种形式,两眼熠熠生辉。我开玩笑说,你以为记者都是三头六臂啊,同时做好几件事情,还能从不同角度思考?何况,你费这么大力气能产出什么?我用早年的网红芙蓉姐姐举例子,说对网友而言,跟着芙蓉姐姐拍3秒钟的S身段,就能盖过你的30名文字记者一天拍摄视频带来的流量。

那时,我认为,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要成功只有两条路,一条是“放养式”,报社的高层就不要干涉,让有想法的年轻人去尝试、放手折腾,折腾好了,反过头主导报业版块。一条是“一把手工程式”,把报业版块强压入新媒体,让新媒体直接扛起大旗。

说易行难,有哪家报社真的能做到呢?

再一次转型的新做法是最近两年。

说是新做法,因为有些地方已经不再满足于“报网联动”、“报网融合”,而是进一步生发出了“融媒体”的概念。

融媒体似乎成了能够为传统媒体续命的“良药”。于是,一些传媒集团成立了融媒体中心,将报纸、电视台、广播电台的人员一股脑装进去。结果呢?我至今没有看到哪家传媒集团的融媒体发展起来,反倒是一些被装进去的报纸记者编辑纷纷出走,悄无了声息。

与个别运作融媒体的负责人谈起,感觉在他们的运作中,融媒体只不过是一种传播手法罢了,无非是将报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机械的组合到一起,一起联动作报道、一起吃大锅饭,连创新都算不上。窃以为,融媒体,要融的绝不是媒体传播,这太表面,而是要去融媒体的营销。营销目标指包括人和内容在内的产品!

不过,又是一个说易行难,这个融营销,有几家真的能够做到呢?昔日的官本位使得媒体带头人往往离市场太遥远。

……

大半个月后,又将是一批报纸关张。

可以看到的是,未来几年里,恐怕也就党报以及一些行业报还有着自己生存的空间吧,其他的,我们都或将陆续作别了。不过,但愿其中的一部分还能够以电子版形式存在,从而为民众留下鼓与呼的渠道,给网民留下些可靠的信源。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