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医学基础第六章病因病机学说 [复制链接]

1#

第一节病因一、外感病因(一)六淫六气: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不同的正常气候变化,是万物生长化收藏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六淫:淫,太过、浸淫。即风、寒、暑、湿、燥、火(热)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六淫致病特点:

外感性、季节性、地域性、相兼性、转化性

六淫的各自致病特点:

1.风邪风邪的概念:凡致病具有善动不居、轻扬开泄等特性的外邪,称为风邪。风为春季的主气,风气淫胜,伤人致病,则为风邪。风邪为病,四季皆有,以春季为多见。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1)风为阳邪,轻扬开泄,易袭阳位。风邪善动而不居,具有升发、向上、向外的特性。常伤人体的上部(头面、肺系)、肌表、阳经。常见症状:头项强痛,鼻塞流涕,咽痒咳嗽,恶风,发热,面肌麻痹,口眼歪斜等。风邪致病使机体腠理疏松,汗孔开放,津液外泄。表现:汗出、恶风。(2)风性善行而数变《素问》:“风者,善行而数变”。善行----病无定位,游走不定。风痹-----也称“行痹”数变----发病迅速,变化多端。(风疹)(3)风性主动动:动摇不定之意。常见:眩晕、震颤、抽搐、项强、角弓反张。(4)风为百病之长·长者,始也,首也。·风为百病之长,是指风邪常兼它邪合而伤人,为外邪致病的先导。风寒、风湿、风热、风燥、风火。·《素问·骨空论》:“风者,百病之始也”。·《素问·风论》:“风者,百病之长也”。2.寒邪寒邪的概念:凡致病具有寒冷、凝结、收引特性的外邪,称为寒邪。寒乃冬季之主气。若寒冷太过,伤人致病则为寒邪。寒邪也可见于其他季节。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邪致病,最易伤人体阳气,全身或局部有寒冷的表现特点。例如:寒邪直中脾胃,脘腹冷痛,呕吐清水,四肢不温,泻下稀便。(2)寒性凝滞主痛凝滞----凝结,阻滞,不通畅。凝滞血脉、经络寒凝津液-----不通则痛,痛则不通。寒痹,又称“痛痹”。(3)寒性收引收引----指收缩,牵引。寒在肌肤---毛窍收缩卫阳郁闭---恶寒、发热、无汗。寒在筋肉---筋脉拘急,关节屈伸不利。3.暑邪暑邪的概念:暑邪主要发生在夏至之后立秋以前,致病具有炎热、升散、兼湿等特性。暑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炎热----高热炎热--面赤、舌红、咽喉疼痛炎热--烦躁不安炎热--脉洪(2)暑性升散,伤津耗气,扰神。升--上升,可上扰心神、头目,出现失眠、胸闷、心悸不宁、头昏、面赤。散--腠理大开而汗多。暑热致病,汗多伤津,气随汗泄--气津两伤。暑热致病,气津两伤气虚:乏力、倦怠、懒言······津伤:口干口渴、尿少······可见:发热,甚至高热,神昏······(3)暑多挟湿暑季多雨而潮湿,感受暑病的同时,常兼夹湿邪。湿热症状湿--困倦、恶心、胸闷、便溏······热--身热不扬、烦热······4.湿邪湿邪的概念·凡致病具有重浊、粘滞、趋下特性的外邪,称为湿邪。·湿为长夏的主气。·湿邪为病,春夏居多,但四季均可发生。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湿为阴邪,易伤阳气,阻遏气机。易伤阳气·整体之阳·最易伤脾阳,常先困脾,脾阳不振。阻遏气机----气机升降失常湿阻三焦湿阻脏腑经络出现:闷、痞、胀、痛、不畅等症状。(2)湿性重浊,易下趋,袭阴位。重--沉重头--因于湿,首如裹。四肢--重、乏力、麻木。全身--水肿、倦怠、身重。浊----混浊、秽浊。分泌物、排泄物秽浊。大便溏泄;小便混浊;妇女白带过多;湿疹、疮疡,破溃难愈。耳、鼻、眼、痰。下肢浮肿,淋浊,带下,泄痢。《素问》:“伤于湿者,下先受之”(3)湿性粘滞粘----粘腻;滞----停滞症状的粘滞:粘滞不爽不畅大便、小便、疮疡。病程的缠绵:湿邪致病多缠绵难愈,病程较长。湿温、湿痹(着痹)、湿疹、湿热、湿*。5.燥邪凡致病具有干燥、收敛等特性的外邪,称为燥邪,为秋季的主气。燥邪的概念·燥邪伤人,多自口鼻而犯肺。·初秋发为温燥。深秋近冬发为凉燥。燥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邪伤人最易损伤人体的津液津液亏虚:口鼻干燥,咽干口燥。干涩:皮肤皲裂,尿少,大便燥结。(2)燥易伤肺·燥邪多从口鼻而入,肺燥咳嗽。·表现:干咳少痰或无痰,痰稠。---清燥救肺汤主之。6.火(热)邪火(热)邪的概念:凡致病具有炎热升腾等特性的外邪,称为火热之邪。温--热--火,温为热之渐,火为热之极。火热旺于夏季,无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火(热)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1)火热为阳邪,其性炎上阳邪--阳盛则热各种热象实热炎上·症状多见人体上部,多犯头面。胃火上炎----牙龈肿痛心火上炎----口舌糜烂肝火上炎----目赤肿痛(2)易扰心神火热之邪入于营血,易影响心神。轻者---心神不宁而心烦、失眠重者---狂躁不安或神昏、谵语(3)易伤津耗气最易消耗人体津液----口干、口渴、喜冷饮、大便干、小便短赤。耗气:气随津泄,津亏气耗,体倦乏力,少气懒言。(4)易生风动血“生风”---是指火热之邪侵犯人体,燔灼肝经,耗劫津液,筋脉失养失润,易引起肝风内动的病证。热极生风--临床表现:高热神昏、四肢抽搐、两目上视、角弓反张等。“动血”----指火热入于血脉,易迫血妄行。火热之邪侵犯血脉,轻则加速血行,甚则可灼伤脉络,迫血妄行,引起各种出血证。如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皮肤发斑、妇女月经过多等。(5)火邪易致疮痈火邪入于血分,可聚于局部,腐蚀血肉,发为痈肿疮疡。

第二节病机一、发病原理(一)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根据1.正气:是指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及其对外界的适应能力、抗邪和康复能力。正气的作用方式:自我调节抵御外邪驱邪外出修复和再生作用(二)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1.邪气:泛指体内外各种致病因素。邪气发病是中医学的一个基本观点。2.邪气的影响(1)影响发病的性质、类型和特点。(2)影响病情和病位、预后。(3)在一定的条件下,邪气起主导作用。(三)邪正相搏发病与否示意图二、基本病机(一)邪正盛衰-----虚实的病理变化实证:邪气亢盛+正气未衰症状特点:亢奋.壮热.拒按.不通.脉实有力虚症:(二)阴阳失调(略)(三)气血津液失调(略)

第六章复习思考题1.六淫的概念,各自的致病特点。2.基本病机包括哪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