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黄帝内经里的冬季养生之道 [复制链接]

1#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

冬季是生、长、化、收、藏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养藏”。

让心情保持平静,外表不露声色,这个时候还应当要注意保暖和躲避寒气,不要让皮肤轻易的开泄而出汗,以免阳气散失。

上面这些就是适应冬季“藏”这个节气的特点的养生方法,如果违背了这个方法,就会伤害到肾脏,到了春天就会发生“痿病”和“厥病”。

“痿病”和“厥病”就是手足软弱无力而逆冷这种情况。

因为冬季是春天的基础,“冬藏”好了之后,春天才能生发。

如果冬天没有很好的藏精、藏阳气,就相当于植物没有根一样。到了春天应该发芽,应该生长的时候却生长不起来了,就会发生“痿病”和“厥病”的这种病症。

冬季怎样顺应自然规律?

(1)晨炼要点——“必待日光”

(2)心态要求——“若有所得”

(3)饮食安排——“去寒就温”

(4)适量运动——“无泄皮肤”

(5)应时调摄——“补益肾元”

冬季养生宜早睡晚起

《*帝内经》说,冬季三个月,宜早睡晚起。冬季是一年之中最冷的季节,此时讲究养藏进补。

应早睡晚起,等到日光出现再起床;使情志埋伏、深藏;远离严寒之地,靠近温暖之所,不要让肤腠开启出汗使阳气大量丧失。

这是顺应冬气、养护人体、闭藏机能的法则。

冬季养生注意足部保暖

冬季穿衣要做到轻、软、暖、舒适,所谓寒从脚入,足部受寒势必会影响内脏,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不足,因此脚的皮温最低,足部的保暖显得尤为重要。

故冬季应着透气性好的棉鞋和棉袜,并经常烘晒以保持鞋内的干燥。

中医认为足部是人体阳经和阴经的交接地,分布有多个腧穴,对全身的气血运行起到重要的作用,每晚睡觉前用热水泡脚可以舒筋活络,促进气血运行。

冬季养生注意滋补肾脏

冬季天寒地冻,人体的血液循环随之减慢,中医认为寒邪强盛易伤人体的阳气,因此冬季养生重在滋阴潜阳,尤忌生冷之物。

《素问·脏气法时论》有言:“肾主冬……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四时调摄笺》中讲到:

“冬之时,饮食之味,宜减咸增苦,以养心气。冬月肾水味咸,恐水克火,心受病,故宜养心”。

冬季滋补以养肾为先,饮食上应注意肾脏的调养、热量的补充,冬季要少食咸味,以防肾水过旺从而影响心脏的功能。可以多食苦味食物以补益心脏,增强肾脏功能。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