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医与西医的5大区别 [复制链接]

1#

中医典籍大全手机应用:免费下载+免费使用

最近看到网上流传的一副对联,意思不外乎“生意红火”“财运兴旺”之类。问题是对联的当事方,来自一个镇卫生院,这就让人有点不知说什么好了。古人就算开棺材铺的,也知道说只求一口温饱,医院生意红火,怎么听都有点怪。当然,这也许是无心之举,但确实道出了而今现状。医院生意兴隆,每天都有人排队,就诊量越来越多,医生越来越缺,床位数量远超国外,种种医学现状让人担忧。恰好,昨天又是刚刚过去的世界传统医药日(每年的10月22日),我们就来讨论下,现代主流医学(即西医),与中医相比,到底有什么区别?流传了几千年的古老中医,是否有当今医学现状值得借鉴的地方?一、西医是有形的科学,中医是无形的科学现代医学在解剖上功夫很深,但严格来说那叫尸体解剖学,因为解剖的是人死以后。导致它只能观察人体有形的一面,而中医观察的是活人的生命现象,观察人的精气神,这些无形的能量,在死人身上是看不到的。因而西医在有形上达到了高峰,中医则在脏象,五行、阴阳、经络、寒热等无形的地方探索到了根源。这就导致西医看病时非要仪器不可,中医则是望闻问切,“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藏,则知所病矣”,认为“有诸内必形诸外”。总体而言,二者研究的都是人体的客观存在,西医可称之为有形的科学,它在检测有形物质上更胜一筹。但也正因为其忽视了无形的力量,导致西医诞生至今一直在变化纠正,现在的理论,可能将来就消失了,今天的数据标准,明天可能就抛弃了。好比抗生素,诞生之初被奉若神明,如今呢,国外对抗生素的使用不亚于做一场手术,我国对抗生素的使用也逐渐重视,严防滥用。倒是中医这门无形的科学,数千年来一直传承发展,根始终都在那里,这样无形的智慧,绝非仪器可以衡量。二、西医治病,中医医人还记得电视剧吗?里面有这样一段场景,一个年轻人拜了名医翁泉海(*饰)为师,想要学习治病救人的本事。翁泉海对徒弟说,学医前要先把字写好,徒弟认为这好像没什么关系,看病还需要写好字?翁泉海说很有必要,比如开药方时,病人看到医生一手好字,心中自然更相信你,有了信心,十分病就去了一分。这番话太有道理了,中医医的是人,治病时把人的精神,情志,喜好等都考虑在内,认为这些东西和疾病本身同等重要。反观西医,它的重点毫无疑问是病,或者某个症状,除了疾病本身其他的都不算重要。现实中也是这样,许多医生一手火星文,病人看都看不懂,难免就犯嘀咕,信心上就有动摇,对恢复必然有所影响。三、西医是简单的对抗,中医是智慧的除根西医许多治疗手段,无外乎杀菌,消炎,对抗炎症,根本思路是对抗,有炎症了就消炎,有细菌了就杀菌。目的是战而屈人之兵(虽然未必能够做到),这种思路不能说错,但许多时候肯定不是好的选择,可能会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比如一个鱼塘,长了很多细菌,影响鱼的生长。西医处理时多半是撒药,对抗细菌,杀死细菌,结果可能连鱼也一起倒霉了。中医则很简单,只要改善鱼塘环境,别让什么垃圾污水跑进去,根除细菌滋生的土壤,不战而屈人之兵,一切自然恢复正常。四、西医只看局部,中医讲究整体西医的医疗手段有很多,打针,吃药,输液,雾化,手术等等。这么多手段,看起来十分强大,实际上套路并没多少变化,主要就是在针对局部。有斑了就处理皮肤,上火了就清凉去火,发烧了就吃寒凉药物退烧,长肌瘤囊肿了就手术割掉。很少考虑病症背后的原因,导致许多症状反反复复,最后演变为所谓无法根除的慢性病。反之,中医把人当作整体,认为诸病于内必形于外,局部的病症来源于整体,反过来又影响整体,而不是单独的某个局部的问题。任何病都有其整体原因,脏器,心情,饮食,生活,无不考虑在内,好像一个发达的网络,透过一点线索,找到症结的最终核心并解决它。包括看病,中医当然是一个医生面对几乎所有的病,西医则是看一个病要跑一个科,不同的医生处理不同的局部。五、西医重在控制,中医重在恢复稍微仔细一点我们还会发现,西医调理疾病的时候,很多是以控制为主,控制为目的,而不是恢复。比如困扰了无数人的三高,在许多患者眼里,一旦得了这个病,可能一辈子就要与控压药控糖这些药物不离不弃了。西医对此也没什么好办法,甚至有所谓的论调直接说高血压无法根治,必须一辈子吃药控制,而吃药也就意味着花钱。包括止痛药,安眠药这些,也都是以控制为主,控制你的疼痛与睡眠,强行让你处在一个看似安全的范围。但时间一长,人也因此产生了依赖和抗药性,一旦你离开了药,出现什么后果就不得而知了。归根结底,控制只是临时的手段,绝非解决问题的办法,病人真正需要的是恢复,没有任何一个病人会希望自己一辈子吃药。中医之所以智慧,正因为它的注意力主要放在人的恢复上面,恢复你的免疫,体质,心态,脏器功能,气血循环,阴阳平衡,排*能力等等。当你的身体恢复了,那些异常的状态指标自然也就回归正常。最后我们必须强调,中医与西医并非你死我活,二者各有优势,但也都不完美。孰优孰劣,各人心中皆有一杆秤,没有争论的必要,更不用为了抬高谁而抹黑谁。真正应该做的是传播中医,让更多人了解中医理念,对疾病与健康多一点认知,给防病治病多几条出路,而不是千*万马过独木桥,挤在西医这一条道上。顺便问一句,明白了中西医的区别之后,你愿意看中医吗?

中医典籍大全手机应用:免费下载+免费使用

点击右上角分享给朋友,让更多人看到!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有医院就医★

被“癌症性格”毁掉的中国女人,这20字值得每个女性深思!

养生先养神中医话神补养生之道

冬季天寒,类风湿关节炎吃什么好?

闭目养神中蕴含的奇特养生奥秘

老中医裴正学的行医路

这个部位松开了,想不长寿都难!

71条用药经验(附有记忆口诀)

是时候治治你脸上那些层出不穷的痘痘了!

一病一句!!

一碗米汤堪比灵丹妙药,不知道这个你就亏大了!

气机升降与五行(中医治病的精髓)

这下可糟了,全城的孩子就传染你们三个,这可如何是好?

为什么越高学历的中医大夫越不会看病??

中医把脉歌诀,方便又好记忆!!

食物分寒热,三句话就能分辨!最全的食物寒热表,一看就懂!

脏象小考

为什么说中医是中国输得最惨的一场战争!!

各色补气方,总有一款适合你

喜欢散步的注意!央视提醒:换种走法,生病风险降一半!

哪些女性须防“早更”?

早起,就是在体内升起了春天(惊蛰起床)

养生

经方应用(3)-手遇冷起红疹

肾气足,百病除,补肾十法

被“癌症性格”毁掉的中国女人,这20字值得每个女性深思!

很多癌症是自找的,七大顶级名医的防癌铁律

经方应用(2)-鼻塞流涕打喷嚏

白菜的药用价值

“五汁饮”的古方今用

皮肤过敏,注意饮食

肝主筋,养肝揉地筋必有神奇功效

经方应用(1)-头痛

筋长一寸,寿延十年-一个人人可用的入门拉筋法

中医,是如何历经几千年而不衰的?

从脉治脑病(4)-脉虚沉迟而涩——半身不遂

中医的五个优势,看看科技部人员如何评价中医的!

通俗易懂的用药心得!

“疾”是外来的箭,“病”是心生的*

人有瘀血,怪病丛生

会泡脚的人生病少!国医大师们都是这样泡脚的!

我觉得这个把西医比作飞机,把中医比作火车的比喻很有智慧

寒湿过重为万病之源!体内湿气过重的表现和排除方法

足针研究

从脉治脑病(3)-脉浮细而弦——脑出血医案

为什么国医大师给我开的方子,有时效果并不明显?

从脉治脑病(2)-脉沉欲绝——闭脱相兼医案

如何通过听声音判断五脏健康情况?(附:六字诀)

国医大师石学敏:我的养生秘诀就是三位一体,坚持运动

从脉治脑病(1)-脉沉细微弱--戴阳症

购买实体中医教材:

中医教科书在线购买

中医教科书在线购买

针灸相关教科书在线购买

推拿相关教科书在线购买

===================================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在线阅读

什么是真正的中医?

热文推推荐


  
  
  
  
  
  
  
  
  
  
  
  
  
  
  
   .

==================================

年7月文章排行

年6月文章排行

年5月文章排行

年4月文章排行

年3月文章排行

年2月文章排行

年1月文章排行

年12月文章排行

年11月文章排行

年10月文章排行

年9月文章排行

年8月文章排行

年7月文章汇总

年6月文章汇总

年5月文章汇总

年4月文章汇总

年3月文章汇总

年2月文章汇总

年1月文章汇总

年12月文章汇总

年11月文章汇总

年10月文章汇总

年9月文章汇总

年8月文章汇总

年7月文章汇总

欢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