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名酒渣鼻医院 http://m.39.net/pf/a_8733703.html在网上看到了这句话:为人父母者不知医,谓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谓不孝。并称这句话出自《论语》中的“为*篇”第26章。平时粗略地读过《论语》,对这句话却并没有什么印象。为了不盲目引用,我又重新翻阅了一下《论语》,发现为*篇只有24章,又何来26章呢?我不禁怀疑是不是读了一本盗版书。然后又考虑是不是出自其他章节,不过从头翻到尾,也没有搜查得到。
不过对方言之凿凿,所以到现在我还是在怀疑买了一本盗版的或是删略版的《论语》。
也有文章说这句话引自《*帝内经》,不过我再也没有信心去查证了。不过感觉这样的表述方式不太像《*帝内经》的风格,但是不是呢,还是希望明者垂训。
当然,这句话是否出自《论语》和《*帝内经》并不重要,因为这句话还是相当有道理和启发意义的,想必孔夫子见到这句话也会赞许有加的。
不过,这或许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个警示。当前我们每天都能接受到海量的信息,而且这些信息多是片段性的、不成系统的。面对这些信息,如果想要做到去伪存真、去芜存菁,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我们每天同样要在网络、电视等媒体上接触到很多的医药方面的信息,对我们所掌握的医药学知识和所秉持的健康理念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和冲击。而这些影响和冲击对于非专业人士而言,可能会更大。
接受过多片面性和非系统性的知识是自学中医的人士所面临的挑战和阻碍之一。古人有“天下之难事莫如医”的感慨,近些年又流行“劝人学医、天打雷劈”的笑谈,可谓说尽学医和行医之难,而自学中医的难度则可想而知。
无论为谁,学些医药知识总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正如本文开始所提及的:为人父母者不知医,谓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谓不孝;或者也如张仲景所言: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
以上为大而言之。小而言之,学习中医,对人对已,对身对心,对工作对生活,都会起到积极而有效的影响。
很多人认为中医很深奥,尤其是古典名著,更加晦涩难懂。不过古典中医著作的文辞,其实并不比楚辞汉赋、先秦散文、唐诗宋词难上很多,然后就更不用说与英语、俄语等外语相比了。
所谓“秀才学医,笼中捉鸡”,现在人们的教育水平已经大大提高,高中以上学历就已经完全具备自学中医的能力了。何况很多中医古典著作均有多种译文,读懂虽然有难度,但读通应该不成问题。如能反复揣摩,读书百遍,其义便能自见。
但在工作和生活之余,离开电视,放下手机,坚持学习中医者,往往立志容易而笃志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