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医学人文随想伤寒论读书临证 [复制链接]

1#

中医望诊中的“神”

望诊是中医四诊“望闻问切”之首,《难经》(相传为扁鹊所作)言道:“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伤寒论》(张仲景著)云:“上工望而知之,中工问而知之,下工切而知之”。神圣工巧,优劣悬殊,故四诊之中,首推望诊,当然并不是排斥其他诊病方法,而是要有权重的综合运用,在当今时代,望诊也有新的发展和运用。

首先要搞明白望的是什么,是颜色、状态?还是其他?西医讲“视触叩听”,其中的“视”也就是望,可以看皮肤、黏膜、毛发、代谢分泌产物等有形之物。随着科技发展,借助仪器如磁共振、CT、超声等,也可以看内脏、血管、脑组织、骨骼,仪器是望诊的延伸运用,不仅将传统经验理论可视化,还可以进行量化以便于评估病情轻重,既能定性又能定量,大大的丰富了望诊的内涵。

人有三宝“精气神”,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说到“很有气色”、“精神不错”,这些也属于中医望诊的普及。《*帝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言道:”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赤欲如白裹朱,不欲如赭。白欲如鹅羽,不欲如盐。青欲如苍璧之泽,不欲如蓝。*欲如罗裹雄*,不欲如*土。黑欲如重漆色,不欲如地苍”。意思即:人体的肤色,如果呈现青色,应该青而明润如璧玉,不应该像蓝色那样青而带沉暗色;如果呈现*色,应该如丝裹雄*一样*中透红,不应该跟*土似的沉滞……,这里最大的区别就是“光泽的多少”,润泽是一个人“精气神”的直接体现。

目舌口鼻耳皆可望诊,以眼睛举例,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中医非常重视“望目”,《*帝内经·灵枢·大惑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以上即五轮学说,将眼分为五个部分、归属于五脏,借以说明眼的解剖、生理、病理及其与脏腑的关系,通过望眼来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现代医学也通过看眼睛的“眼震、外展、内收、辐辏、旋转、凝视、固视、扫视、复视”来对眼科和神经科疾病进行定性定位,比如“上跳性、下跳性、旋转性眼震”均属于中枢前庭性眼震,病变累及相应的半规管中枢脑干前庭通路;“凝视诱发眼震”多见于小脑绒球及脑干环路损害;“半跷跷板眼震”可由中枢耳石病变或垂直半规管前庭通路障碍引起。综合运用中西医方法“望眼”,可增加对脏腑、经络、气血、神经功能状态的了解,是“明医”的必备技能。

曾国藩著有《冰鉴》一书,相传是其识人选人、用兵选将的参考,内容与中医“望诊”十分相似,其看“眼睛、骨象、面貌、情态、须眉”皆重视“精气神”的作用,作为文武技能考核之外的补充,如文中道:“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以上也是坊间传闻,有待考证。

总而言之,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体现,如神志清楚,语言清晰,目光明亮,反应灵敏,称为有神,是健康或病情轻浅的表现。如精神萎靡,表情淡漠,目光晦暗,反应迟钝,甚至神志不清,称为无神,表示病情较重。通过望神可以对病人的病情和预后,做一个大致衡量。

王伟涛,陈正光

-4-29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