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家有本55年前的大众日报通讯员证,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可以治愈 http://pf.39.net/bdfyy/dbfzl/160319/4793212.html

厉剑童

收藏故事

一本证书两代深情——一本55年前的《大众日报》通讯员证背后的故事

在我家的书橱里,单独一个小格子,保存着一本55年前的《大众日报通讯员证》。证书的正面封皮上写着“大众日报通讯员证”几个字以及编号:。

封二写着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我们的报纸也要靠大家来办,靠全体人民群众来办,靠全*来办,而不能只靠少数人关起门来办。

封三写着:持证人的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和现任职务。底部盖着发证机关“大众日报编辑部”的公章,发证日期:年5月12日。

封四,也就是封底写着通讯员的任务:

1、经常给报社写信,如实地反映广大群众的意见要求和实际工作情况,当*报的耳目,群众的代言人。

2、积极组织读报,并负责反映群众对报纸的意见和要求。

3、经常写稿,并保证稿件完全真实。

这个证书虽然已经55岁了,但除了上面有些岁月留下的污渍,其他保存完整,没有一点破损之处,大众日报编辑部印张颜色鲜红,清晰可见。证书只有幼儿巴掌大,被装在一个大人手掌大小大众日报社的信封里,信封手写“五莲县街头公社南西峪大队”字样,字迹娟秀。厉复恩收,落款大众日报。证书和信封被装在一个更大的牛皮信封里,这个信封的印制单位是“中共山东省委支部生活编辑部”。大信封里还装着两个支部生活编辑部的小信封。

这个通讯员证的原主人不是别人,是我的亲大爷——一位农村老*员、一位令我尊敬的农民通讯员。

我大爷叫厉复恩,是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街头镇南西峪村村民,年生,年病故,享年82岁。

16年前,也就是年春节,我去大爷家看他,在大爷的三抽桌上,我无意中发现了这个已经泛*的“古董”级的通讯证。出于业余新闻的职业敏感和好奇,我专门询问起这本证书的由来,聆听了大爷当通讯员的故事。大爷困难时期坚持学习、为老百姓写稿的精神令我极为感动和钦佩。

大爷说,他早年在村支部干宣传委员兼村团支部书记。年担任村扫盲突击队队长,因工作成绩突出,受到时任团中央领导同志的接见,并被授予“全国扫盲突击手”称号。大众日报曾专门发表社论,称“南西峪为全省扫盲典型”。年《山东教育》发专刊推介南西峪村的扫盲工作经验做法。南西峪村因卓有成效的扫盲工作名动一时。大爷年加入中国共产*,成为村里一名最年轻的共产*员。

长期的农业农村工作中,大爷与前来村里采访的大众日报社记者有了频繁接触,具有高小文化底子的大爷由此产生了写稿的念头。年在《大众日报》驻潍坊记者站一位高姓编辑的介绍下,大爷成为了该报的一名通讯员,并获得了报社颁发的这本通讯员证书。大爷从此在农民之外,又多了一个特殊身份:报社通讯员。

那时候,农村识字的人不多,文化水平低,能成为报社通讯员无疑是很荣光的一件事,加之大爷人长得帅气,高大魁梧,又有一定文化,在南西峪村以及周边村子那都是“文化能人”一个。我母亲在世的时候说起大爷的荣光岁月时说,那时追你大爷的识字班多了是了。这话暂且不提。

大爷非常珍惜“通讯员”这份荣誉,虽然有一定的文化,但总体还是底子薄、起点低。大爷不服输、要强的个性,激励着他克服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一边下地劳动,忙于村里事务,一边坚持为报社写稿。十多年间,大爷写下了大量反映南西峪及周边村庄生产生活的新闻稿件,成为方圆几十里颇有名气的“土记者”。后来,大爷被借调到街头公社*委当报道员,后因家庭困难,他回村务农。“文革”期间,大爷受到批斗,这本通讯员证差点被红卫兵搜去,幸亏大爷机智,巧妙地藏了起来,这才侥幸逃过一劫,保存下来,让我有机会一睹上世纪六十年代大众日报通讯员证的“真容”。

大爷告诉我,那时候通讯员给报社写稿,既不需要自备信封,也不需要贴邮票,信封都是报社发给的,邮票费用也由报社负担。通讯员只要做到认认真真写好稿就行了。可以说,写稿投稿基本没什么经济负担,这也是他在那个贫困艰苦的年代能够坚持写稿年的原因。

大爷得知我业余爱好新闻写作,是数家报社的通讯员,多次受到市县宣传部门以及教育部门表彰后非常高兴和激动。仿佛他乡遇故知,人海碰到了知音,遇到“同行”的喜悦让大爷很是兴奋,他滔滔不绝地说起他当年搞报道时采写了哪些事、碰到哪些个人,又是哪个编辑对他帮助最大,写了哪些得意的稿子,哪年哪回顶风冒雨徒步到山沟沟人家采访等等,他如数家珍,记得是清清楚楚。这让我十分吃惊。我知道,这不单是因为大爷记性好,更是因为他对新闻写作的热爱。越聊越投机,大爷兴致很高,一直谈了几个小时,仍不知疲倦。

说完那些写作的往事后,大爷长长地喟叹一声,说只可惜关键时候掉链子,因为家里困难,没能留在*委,坚持下去,继续写稿,这是他一辈子的遗憾。大爷坐在院子里,一双粗糙、苍老的手反复摩挲着这本证书,陷入对那个年代那些往事的深深回忆之中。看得出,大爷一直深爱着他的新闻事业。

末了,大爷以一个老同行、老通讯员的身份,再次告诫我说,写新闻是个责任心很强的差事,一是要真实,说真话,决不能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掺水分;二要坚持调查研究,深入采访,不能道听途说,凭想当然写稿;三要新,宣传要及时,能不过夜的事不过夜;四要多学习,多向经验丰富的报社记者编辑学习等等。大爷的这些话句句是行话,不仅是他从事通讯报道工作的经验之谈,更是每个新闻从业者的基本职业要求,是新闻写作的规律和生命力所在。字里行间体现了老通讯员对*的宣传事业的绝对忠诚和热爱。

就在我起身要走的时候,大爷让我等等,说自己年纪已大,不定哪天突然“走”了,这本证书被扔了毁了或丢了,可惜了,说你喜欢新闻写作,就交你保管吧,要是哪天我不在了,也算是个“念想”。大爷说着,亲手把这个他宝贝一样珍藏了39年的证书,郑重地交到我手里。那天,大爷一直把我送到大街口。

我知道,我接过的岂止是一本陈旧的通讯员证,更是一位老一辈通讯员对新一辈通讯员的嘱托、期待与厚望,是无声的支持与激励,是新闻事业在一代又一代热爱它的人中的传承。证书上印着的那些话以及大爷的写作体会之谈,更是一笔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新闻写作的行动指南。

如今大爷去世十多年了,他家的老屋还在,小院子还在,人去屋空,但他当年对我说的那些话,他把证书交给我时的那份郑重其事样子以及站在街口送我的情形,一直深深刻在我的脑海里。我知道这本证书的分量和意义,十多年来,我像大爷当年保管它那样,宝贝一样珍藏着。每次搬家,我都特别小心,唯恐有什么闪失,对不起大爷的嘱托。

没事的时候,想偷懒懈怠的时候,精神消沉的时候,遇事不顺的时候,人生处在低谷的时候……我总下意识地拿出这本通讯员证,在夕阳下,在书房里,在小河边,一个人默默地看上一阵子,读着不知看了了多少遍的“通讯员的任务”几行字。越看越感到作为一名*报通讯员的神圣和责任重大,越看越清楚自己该如何理解新闻报道这项事业,该按怎样的要求去采写新闻稿件,该如何当好“*报的耳目”和“群众的代言人”,如何做一个新时代合格*报新闻人,哪怕只是业余新闻人。

作者简介:厉剑童,山东五莲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日照市作协副主席。出版《坐一回儿子的车》等个人作品集多种。小小说、寓言故事、童话等作品连年入选各类年选与年度排行榜。多篇小小说被选作各地中、高考模拟试题、考试题。童话《小猴子栽树》入选教育部科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本。曾获第四届叶圣陶教师文学奖、第四批“齐鲁文化之星”等奖项。

壹点号山东创作中心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