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video_bjzkbdfyy/编者按:
搜狐传媒·传媒对话,由搜狐新闻与清博大数据新媒体联合推出,通过与传媒业内人士深度对话,展现传统媒体的坚守、创新、突围的经验。本期对话嘉宾是《投资时报》执行总编辑邓妍。
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外汇储备第一大国……在《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白皮书中,中国经济成就格外亮眼。然而全球经济风起云涌,中国所面临的内外挑战依然挑动着市场的神经。在此背景下,财经资讯在这个信息时代正在成为一种崭新的战略资源,我国的财经媒体也展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预计到年行业规模将达百亿。
在财经媒体行业巨大的想象空间中,年《投资时报》全新上市。作为一个全国性财经媒体平台,《投资时报》专注于上市公司、金融机构两大领域,通过六年多的积累,逐渐形成了精准、垂直、专业的特点,并构筑出内容、数据、平台三大核心优势。不仅在财经圈具有广泛影响力,还致力于成为移动互联时代财经传媒领域里迭代升级的新物种。今天我们邀请了《投资时报》执行总编辑邓妍,和我们聊一聊中国财经媒体的发展和未来。
《投资时报》执行总编辑邓妍
Q:目前,《投资时报》每周的发行量是多少?相较于五六年前发行量有何变化?纸媒这部分业务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情况如何?未来营收重心是否会发生转移?
邓妍:首先感谢搜狐邀请我本人参加此次访谈。其实,现在即便是报社与报社之间互相交流,都已很少用发行量数据来衡量一张报纸的影响力了。相比线下,大家谈论更多的,是一家媒体的线上影响力。
新一代科技的变化,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巨大影响。作为一家专注于上市公司、金融机构两大领域的专业性财经媒体机构,我们在日常内容生产过程中,更是几乎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在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前沿信息技术的快速迭代升级中,实体企业、金融机构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变革与发展。
对媒体人而言,新科技带来的影响还在于,移动互联网快速影响了人们的阅读习惯,摧枯拉朽式的促进着传媒行业的融合发展,并推动了传播生态的迭代升级。
从媒体研究视角看,大概从年、年始,受益于新媒体平台端最近几年来的发展,不少自媒体乘风而上,获得了飞跃式进步。虽然从属性而言,《投资时报》是一张“纸媒”,与自媒体不同,但实际上,我们也是新媒体平台上扬曲线中的一大受益者。
由于定位垂直、精准,加之转型较早、转身速度很快,《投资时报》的商业模式亦基于自身的核心优势以及专业领域方向做了很大调整,因此这几年整体营收总体稳健。作为一位传媒行业近二十年的观察者,我们也在一直学习、观察、研究未来传媒行业的变革方向,并会基于新趋势,不断调整未来的营收重心,因时而变。
Q:“两微一端”可以说是媒体的标配,《投资时报》虽然“两微”已经齐备,但主要依托的还是网站,是否有计划推出移动客户端?如果有的话预计何时可以上线?如果没有计划的话是出于何种考量呢?
邓妍:《投资时报》尚未推出自身的APP客户端,且在可见的两三年之内,亦无推出APP客户端的计划,这与我们对传播生态的长期研究结果颇有关系。
如果说要对现在的传播生态特征做一些总结,我们认为,具备三个不同以往的特征。
一是平台化特征。
平台化是媒体与客户、受众等外部用户一起,以开放、共享的姿态协同创造价值的模式。传播的平台化特征首先表现为开放性,诸如Google、Facebook等科技公司依托云计算平台等技术优势向媒体公司发展,传统媒体、自媒体及用户在这些平台级媒体上寻求或拓展自身的发展空间;其次,表现为融合性,传播的社交属性越来越鲜明,加入关系和场景要素后,内容平台、关系平台及服务平台越来越融合,传播个性化、定制化趋势越来越凸显。
二是移动化特征。
移动化是时间、空间维度变化带来的信息体验场景的变化。“从历史来看,媒介数千年来都是以移动的方式存在——它或者是为四处巡行的人类,或者存于小说手稿或其他书写媒介上”。
三是智能化特征。
传播的智能化大家都有体验,一是以算法为驱动的信息推送,未来可能更讲求人性化体验,更注重以人体实时状态的数据为基础的聚合推送,而不是一推了之,比如,你正忙着工作时,忽然收到一条“吃鸡”的游戏邀请函;二是智能化特征表现在对人类部分脑力劳动的可替代性上,出现进行信息整合发布的“写稿”机器人,传播内容的生产面临新的挑战。未来大数据开发和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将不断影响传播,如果各类可穿戴、可植入设备的价格大幅下降,将会带来新的传播模式革命。
作为媒体人,我们喜欢拥抱变化,也会做很多基于“变化”的课题研究。
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不仅改造了传统媒体的存在方式,更重要的是,成为不断推动传播生态演进的新力量。最近几年,不少传统媒体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消失的原因多种多样,疏于管理规范、经费来源受限、组织架构重组进展缓慢、人力资源配置不均衡、产品定位不清晰等,不过它们具有一个共性,就是传统传播渠道的失灵。
这引发了我们的思考。
技术的进步,使得纸质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传播渠道失去了传播主渠道的地位。从我们的观察和研究看,在此之后,大多数传统媒体延续惯常思路:将入口级信息平台与垂直型信息服务这两个不同的信息服务汇于一身,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APP新闻客户端等入口级信息平台的建设,每个传统媒体都是一个终端,都是一个信息入口,并且履行着小而全、或是大而全的信息服务。过去所谓的“一报在手,通晓天下”,便是对这种逻辑的描述。
但是,能够像今日头条这种入口级信息平台,一年“传说”中的推广费就达十几个亿的传统媒体,凤毛麟角。没有推广,就没有流量,没有流量,就成了摆设。“一报在手,通晓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只能是国家级和大鳄级媒体机构才能实现。
因此,在我们看来,聚合类新闻客户端这类的入口级信息平台竞争是一种寡头独占式的竞争,其实际的市场效用将随着排位的递减而呈几何级数的递减,最终,可能只有前几位才能生存。
最近有个中国手机用户使用情况的调查数据:每个手机下载APP客户端的平均数量为23个,其中只有7个会在一星期中被至少点开一次。这也意味着,大量入口级信息平台,尤其是非定向的、大众传播的聚合类新闻APP客户端,可能效果都不佳。所以,基于多方面因素考量,《投资时报》一直未选择推出自己的APP客户端。
相对入口级信息平台而言,我们认为,垂直型信息服务才会是类似《投资时报》这样的财经专业性传播机构迭代升级的突破口。要在垂直型信息服务方面有所突破,有很多工作需要做,比如,对外要解决与入口级信息平台对接的模式;对内要解决自身内容产品模式的升级换代,利用既有平台,把内容生产好、分发好,做好内容供应商的角色。
过去几年来,我们正是围绕这几个方面,锻造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尽管《投资时报》没有自身的APP客户端,但在移动互联网端口的传播,丝毫不逊色。借助十余个入口级信息平台,《投资时报》在新媒体矩阵平台的传播影响力,一直颇具优势。除与各主流网站合作之外,《投资时报》的新媒体矩阵平台涵盖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