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益阳客户端记者张庆如
2月27日,市博物馆对外发布招募令,招募第四期小小讲解员,向青少年普及博物馆知识,丰富文化生活,培养社会责任感。此前的元宵节,市博物馆精心筹备,设置投壶、灯谜、书法表演等传统文化活动,向公众开放,吸引了众多市民,更有一家子出动,乘兴而来,尽兴而归。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通过参观陈列、展示,观众能切身感受地方传统文化的魅力,接受美的熏陶,自觉形成乡土文化的精神认同和自豪感。为此,市博物馆在场馆设计、展品陈列、活动策划等方面,坚持以观众为中心,追求体验效果,善于借鉴,大胆创新,走出了一条庄重清新、内涵丰富、雅俗共赏的路子。
年11月17日,市博物馆收到省文物局“关于转发中国博物馆协会《关于公布第三批国家二、三级博物馆名单的通知》的通知”,市博物馆成功升级为国家二级博物馆。这一成立于年的博物馆,秉承“传承、发展、创新”的理念,以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己任,充分发挥文物征集、收藏、研究、展示、教育、服务职能,成为展示益阳城市形象的一张文化名片,是人们了解益阳文明进程和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国内外观众前来参观。在而立之年,站到了一个崭新的起点上。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实现社会教育的基本方式和途径。为真正做到以观众为中心,在展览宣传上惠及观众,市博物馆基于益阳悠久的历史底蕴、丰富的文化积淀、多彩的文物资源做文章,用好用活,将文物陈展的原创性、特色性、展览方式的多样性紧密结合,做活文物展览,做亮临时展览,做强巡回展览。
该馆现有《益阳印象——益阳历史文物陈列》《国际正义人士何凤山博士“生命签证”展览》《益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竹艺之美——益阳竹文化展示》四个基本成列。或用文物说话,实景再现,为参观者呈现益阳悠久历史文化;或用英雄事迹,与国际接轨,凸显益阳历史人物;或动静结合,与观众互动参与;或营造幽静、轻松、舒适的展览环境,四个陈列风格迥异,形式多样,吸引着成千上万的观众来馆参观。市博物馆还开设了全省首家青少年法治教育馆,通过视频、互动等形式寓教于乐,特设模拟法庭体验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习法律知识。
在做亮临时展览方面,市博物馆下足了功夫。2月7日起,市博物馆在一楼开设了《金猪拱福——乙亥生肖文物图片展》。该展览由中国文物报社联合全国多家文博机构,甄选数百件以猪为题材的文物、艺术品和珍贵标本,采用图文展板的形式呈现。透过这些憨态可掬、多姿多彩的猪,观众可感知中华先民对猪的理解和认识,领略古今人们对于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美好向往,吸引大批市民在新春前来参观。
近几年来,该馆共接待国内外观众近万人次,通过做好基本陈列、临时展览和巡回展览等方式,用文化服务老百姓,回馈观众,将文化惠民落到实处。
该馆在实际工作中理清层次,创新形式,丰富内涵,“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地开展特色活动,拓展志愿服务,从而达到免费开放惠民的初衷。
市博物馆先后策划了元宵节喜乐会、“诵一段经典奉一杯茶”母亲节感恩茶会、“你不可不知道的中秋节习俗”等特色教育活动。引导观众积极参与和交流,在丰富市民文化活动的同时,发挥了教育、激励、凝聚、娱乐、审美等多种功能,在潜移默化中,把观众由自在的传统文化载体变为自觉的文化参与者、传承者和弘扬者。
以“湖湘文化进万家”为主旨,开设文博讲坛,该馆每月举办2至3场公益讲座,内容涉及历史、考古、鉴赏、民俗、艺术等诸多领域。目前已举办《益阳书法家黄自元》《解说益阳地阳方言》《舌尖上的益阳》《资阳十景》等讲坛近40期,为广大老百姓送上免费文化大餐。
去年,该馆组织带领30名小志愿者克服酷暑高温、蚊叮虫咬等重重困难,走进安化县槎溪村开展国学体验夏令营活动。小志愿者们为山区孩子们展示了传统乐器、舞蹈表演,开设了国学读经、传统书法、茶学茶艺等传统文化体验课程,还带领孩子们走出大山,参观了市博物馆、羊舞岭窑传习所等,孩子们了解了益阳的历史,学习了本土的制瓷工艺,收获很多。
市博物馆积极创新自媒体,着力文创产品开发,拓宽为公众服务渠道。博物馆官方网站建立以来,多次改版和升级,更利于老百姓浏览观看,并和清华大学合作,打造《益阳印·益阳数字博物馆》,运用2D、3D技术,通过视频、音频,全方位展示益阳的历史文化和成就。
年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