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962.html-01-:39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石磊通讯员郑静静摄影时补法
武义,一个拥有多年的古城。解放后,武义县的行*区划经历了15次调整。
武义县城面积从解放初的0.48平方公里,扩大到了现在的19.37平方公里。70年过去了,武义老县城许多老地名都湮没在历史的长河。“早年的刘宅巷、大屋里、朱何巷、汤家厅……现在已经无迹可寻。”年轻的武义市民已经不记得曾经有过这些地方了。
“先辈们选择了独特的景色定居下来,留下我们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我想在新中国成立70年时,定格改革开放后的新县城。通过古城的变迁,记录现在的县城,可以很直观很清楚地看到古城的影子。”王明熙没有忘记,年1月开始,他用一整年时间,勾勒出一代人无处寄放的乡愁。
现在,这幅巨大的铅笔素描草稿——《武义县城图》就静静地挂在王明熙位于江山新村的家中。画布达6米长、1.8米宽,挂起来几乎占满一整面墙,为了修改方便,他把三层楼腾空,专门用钉子把大画布钉在墙上。
王明熙今年69岁了,武义县城一位老中医。下午4点半,约好采访时,他已在家吃晚饭。原来,他从泉溪卫生院退休后,每天在一家养生馆坐诊,下午2时到4时和晚上6时到8时,是他的坐诊时间。即便这样,他还要保证每天四五个小时的画画时间。
“我从小跟爷爷、爸爸学中医,15岁就给人针灸治病。我小时候体弱多病,小学到五年级已经留级两次,初中读了一年后,就赶上‘文革’。我又生了一场大病,乙型脑炎。休学后,我喜欢去街头看那些给老人画寿图的艺人画画。”王明熙出生在中医世家,上世纪80年代就是一名执业针灸医师了。
大家都叫他“王医师”,知道他爱画画的只有家人。“我爱人还是很支持我画画的。”说到这儿,他的爱人俞玉珍揶揄道:“为了画画的素材,他有时候半夜都要出去拍照,我说都凌晨一点钟了,他说去拍夜景。”
关于自己画画的爱好和技法,他不善言辞。对于画画对身体的好处,他伸出五指,指出各指协调作用,能连五脏六腑的知识,背书一般滔滔不绝。
王明熙对于武义老地名的变迁,更是如数家珍。“你看这张图以现在的壶山广场福泰隆为中心,解放前这里没有什么店铺。这条解放街原名北门路,后来有了百货公司,年北门处建了搬运公司,不久后城东路有了建筑公司,小南门有了皮鞋厂。解放初到年代,老县城的规模一直比较稳定。改革开放后,改造老县城就开启了新篇章。”几乎每一个老地名,他都能说出一段小故事。
30多年前,王明熙就曾画下了一张全国“唯一”的地图——当地血吸虫病流行区域图。年,曾给文化馆画街头宣传画小有名气的他借用到当时的武义县防疫站,利用“王医师”的特长给健康教育画一些宣传画。
“当时需要画武义全县7个乡的血吸虫病流行区域平面示意图。”老人自豪地说:“为了全省消灭血吸虫病资料永存,为了记住这段辉煌历史,我在古县城图里增加了这部分内容,沟沟坎坎、塘塘坑坑只要有钉螺的地块都画得很清楚。在全国血吸虫病流行区,我县是仅有的一幅图。”
据称,这幅图现在仍保存在省疾控中心,王明熙想画一幅县城图自己留存。
他家世居武义县城南狮子巷8号。“在现在的俞源街南端,至年旧城改造拆除了。”老房子已不复存在,曾经祖宅的一草一木,他都记在心里。
很多年了,他常常望着自己买的一些年画书出神,那里面有个作西湖景色图的作者他很佩服。“那是一张油画,和照片一模一样。”
年,王明熙决定开始画下当时武义县城的样子,于是开始了他一整年的草稿素描。
年,因为这些年县城变化太快,王明熙不满意原图又重新画,王明熙用数码相机拍照,一个个单位去核实。“大部分武义行*地图参考,实地手机拍。有些单位不让我进去,我就外围转几圈,回去按比例估摸地补画。”
除了各个年代出版的《武义县地图》,王明熙参考的书不多,最多的就是一本年3月出版的《浙江省武义县地名志》。30多年了,本子翻得次数太多,每张纸都已经发了*,王明熙敝帚自珍地珍藏着。
从年到年,27年,三张全景地图,王明熙累计画了四年草稿,修改无数次。
最令人叹为观止的要数第三幅《武义县城图》。“以前武义县城只有熟溪桥和白洋渡桥,后来陆续有了解放桥、劳动桥、栖霞桥、长安桥、熟溪大桥、明招桥、武义江大桥、武东桥……”除了耳熟能详的16座桥,就连汉庭酒店等每一家店名,都能在这第三幅地图上找到标注。一厘米画作对应实际建筑的比例,都按等比例真实地记了下来。
昨天(1月16日),武义县广播电视台的郑静静女士找到了王明熙,她是来找童年住过的地方的。她对着地图找了很久,然后找到了“豆腐厂”这个地方。“我小时候住过武义县城舅妈家。喏,我曾住在这里豆腐厂的附近!就是现在的滨江广场。”她说在那儿就能看见日本人留下的大烟囱,那是她童年对县城最清晰的记忆。
后来,作为七零后这一代人的乡愁,都被郑静静放进了台里的方言节目里——“我虽然在柳城长大,不过对武义的了解,估计比大多数同龄人都要多很多。”
有了第一次经验,老人又复原了解放初期的《武义古县城图》。王明熙没有专门学过绘画,一开始买的是普通的白布,画布不够了,就再用一块白布拼接,这些活儿还要多亏当修布工的爱人俞玉珍。
后来知道了画布作画更好,他又决定画一幅更细致入微更大气磅礴的《武义县城图》。
年1月起,王明熙全身心地扑在这幅图的草稿素描上。他时而踮脚、时而趴着、时而蹲着,一笔一笔画,一字一字写,连一个招牌都不放过。
一年来用坏了30支画笔,用手机拍了多张照片,镜头对准的大多是老屋改造和要拆的建筑。爱人心疼身边这位头发和牙齿都稀疏的老人,让王明熙不必说第四幅,“第三幅都没画好呢!”
王明熙诙谐地辩解:“第四幅画一画10年后武义县城的样子,那是我未来的心愿,我想叫它《武阳川流图》,你看怎样?”他的样子像是个失去乡愁的小顽童。说完,他背靠着沙发休息一会儿。身后挂的是《熟水艳青》,那是长3.15米、宽1.5米,16年间重画两次的油画,也许就是年轻的武义市民心中的故乡——那是年到年间的县城实景地图。
采访回来后,记者加了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