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年的金州,中国队率先进球,中国球迷十分激动,自发的唱了《歌唱祖国》这首歌,几万人啊,一起唱,那个场面很是壮观”著名体育评论员张斌说“那一年,我觉得是营造中国队主场气氛最好的,虽然我不知道《歌唱祖国》的作者是谁,但我知道,这首歌是写给每一个中国人的。”
相信大部分年轻人也和我一样和张斌一样,只知道《歌唱祖国》这首歌,但是不知道作者是谁,更不知道这首歌是怎么创作出来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这首歌的创作故事。
创作者:王莘
年,王莘出生于无锡市荡口镇的一个穷苦人家。
14岁那年王莘本来考上了一所好中学,可是家里穷供不起他,他只好放弃了。
后来经人介绍,去了上海的一家百货公司,帮人送货。
王莘
就在打工期间,一场号召抵制日货,唤醒民众的,万人大游行开始了,这就是这场大游行,改变了王莘的一生。
那次游行有三万多人参加,而让王莘感到震撼的,是在前面打头阵的合唱团。
他们高唱着冼星海的《救国*歌》,歌声强劲有力,震人心魄。
王莘第一次感受到音乐的力量,于是年冬天,热爱音乐又满怀救国之志的王莘,加入冼星海、吕骥等人在上海组织的教歌指挥训练班,成为了一名抗日救亡歌咏活动的骨干青年。
早期经历,为歌曲的创作,积淀了浓厚的民族情感
年秋天,王莘来到了延安。在延安,他又一次见到了著名音乐家冼星海。他激动地报考了冼星海所在的艺术学院,再次成为了冼星海的学生。
王莘虚心学习,不仅帮老师抄写曲谱,收集民歌小调,还经常参加文艺演出,在音乐创作上有了很大的进步。
毕业后的王莘报名去了前线,临行前,他来向冼星海告别。冼星海拿出一只铜头木杆的自动铅笔,送给王莘。对他说“我就是用这只铅笔,写了你喜欢的《救国*歌》写了《*河大合唱》。你要离开了,我把这支笔送给你,希望你也能用它,写出鼓舞人心的音乐作品。”
王莘收下老师的自动铅笔,也在心里种下了一个梦想,一个写一首好歌的梦想。
年,王莘带着这只自动铅笔,随部队来到敌后抗日根据地,在华北联合大学文艺部,担任音乐教员。
在这里,他看到了百姓惨遭蹂躏,更看到了抗日*民,舍生忘死,英勇抗敌。他激情澎湃,不忘冼星海老师的谆谆教诲,创作出了他的第一首歌曲《晋察冀》。
他的这段经历,和他创作《歌唱祖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立志为新中国写一首能唱响时代的歌曲
年10月1日,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前,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全场沸腾了,而王莘就在天安门广场这欢腾的队伍中。
就在这一刻,他想“如果这时候,能有一首慷慨激昂,振奋人心的进行曲,那该有多好啊”。
于是他立志,要为新中国谱写一首,能够唱响时代,走进人们心中的歌曲。
新中国成立后的一年多时间,王莘一直在努力创作,创作了包括《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在内的许多歌曲,但一直没有一首特别满意的作品。
《歌唱祖国》的创作,是一个意外
年5月,天津音乐工作团成立,王莘担任团长。当时团里一穷二白,缺少很多乐器,连日常排练都很困难,王莘东奔西走,凑齐了一些弦乐器,可是管乐器却一直没有着落。
9月的一天,王莘收到消息,说北京西四牌楼附近的一间当铺里,存有一些国民*乐团遗留下来的西洋乐器。王莘当即决定,坐火车去北京看一看,如果能买到一只小号就知足了。
当王莘看到一整套的西洋乐器时,如获至宝。王莘挑选了长笛,长号,双簧管,小号等双管乐队需要的乐器。
王莘开始想的是能买到一把小号就不错了,也就没拿装乐器的工具。这么多乐器怎么拿呢?王莘找来绳子,把这些乐器全部栓了起来,一部分背在背上,一部分跨在脖子前,一部分拎在手上。王莘准备就这样叮叮当当的将这些乐器带回天津,虽然看起来有些狼狈,但王莘的心里早已乐开了花。
从西四牌楼,到北京火车站,天安门是必经之地。
王莘路过天安门,看到天安门城楼粉刷一新,工人们正在挂着大红灯笼,底下有一群少先队员,打着*鼓,吹着*号。他又缓缓抬头,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在秋风中高高飘扬,令人心潮澎湃。
老视频
从下到上“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创作灵感,就像潮水一样,一下子涌进了他的大脑。累积了近一年的情感,在那一刻,迸发出来了。
此刻他的身上挂满了乐器,没有纸币。他只好一边走,一边哼唱脑海里涌出来的曲调。唱到不对的地方,再停下来琢磨一下。就这样走走停停,天安门到火车站,这段并不长的路,他足足走了小半天。
到了火车站,一上车,王莘就迫不及待的找起了纸。他在身上翻到一个烟卷盒,就把卷烟盒拆了,在烟卷盒的背面,把《歌唱祖国》的副歌部分写了下来。
火车呼啸着前进,窗外飞速移动的景观,让他不由得升起了一股豪迈感。“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河长江”,他飞快的在卷烟盒上写下了这段文字。
坐在火车上看着祖国大好河山的他,想到了当年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的战友们,王莘的眼眶,湿润了。
中华民族百余年的屈辱史,在中国共产*的领导下,在中国人民的抗争下,终于结束了。他情不自禁的,又写下了“英雄的人民,站起来了,我们团结友爱,坚强如钢”。
发表被拒,自己推广
王莘回到家,立刻就把这首歌写了下来。整理完词曲,又到团里调整完善之后,形成了一首钢琴曲。虽然对这首歌曲他很喜欢,但他还是有点不自信,他找来团里的同事们帮他试唱,提意见。
王莘用冼星海老师送的笔写下了《歌唱祖国》的初稿
得到肯定的王莘就兴冲冲的,跑去了报社投稿,希望借助媒体,来推广这首歌。
可是几天之后,他却收到了报社的退稿,理由是“国庆稿挤,暂不刊用”。
后来报社的朋友告诉他“你创作了一首外国歌曲”,原来当时流行的都是五声音阶的民族歌,这首《歌唱祖国》就显得有点突兀了。
虽然报社退稿,但是王莘并没有气馁。他自己动手制作腊版,油印歌谱,带着天津音乐团到学校,工厂,码头等地方,到群众当中去教唱,去演出。
演完之后,老师们,同学们全都站了起来,有节奏的为他们鼓掌。王莘没有想到,这首歌曲的反响会如此热烈。
很快,这首歌就在天津的大街小巷,流传开来。这首《歌唱祖国》也从天津唱到了北京。
正在选曲的吕骥,偶然间听到师生唱《歌唱祖国》
当时吕骥正在为国庆选曲,当他听到这首歌时,感觉这首歌旋律抒情优雅,可是又很有力量,歌词朴实又充满自豪自信。他一阵激动,这正是自己想要找的歌曲!
吕骥
于是他就向旁边的老师同学们打听了这首歌,可万万没想到,全场竟然没有一个人知道这首歌是谁写的,只知道这首歌曲是从天津那边的大学传唱过来的。
这个时候吕骥想到了他的学生,担任天津音乐工作团团长的王莘。
于是打电话过去,想让他帮忙问下《歌唱祖国》这首歌是谁写的。
巧的是当时接电话的就是王莘,他嘿嘿一笑“词曲都是我写的。”吕骥得知之后一阵惊喜。
《歌唱祖国》备受争议,周总理亲自签发文件,要求在全国广泛传唱
在新中国两周年国庆大典前夕,吕骥大力推荐,把这首歌曲上报给了文化部。
由此,在音乐界整出了一场争论。争论焦点就是这首歌曲,是属于民族化还是洋化的问题。
这首歌曲,是不是应该作为文化部推广的歌曲,一时之间还定不下来。
问题上报到周总理,总理了解情况之后,也听了这首歌,一下子就喜欢上了。
他说,这是一首风格独特的群众歌曲。值得推广。
年9月12号。周恩来总理亲自签发文件,要求在全国广泛传唱《歌唱祖国》。
三天之后,《人民日报》刊发了,中央人民*府文化部,关于国庆节唱歌的通知,正式发表了《歌唱祖国》的完整词曲。
至此,这一首凝聚了爱国之心,爱*之心与民族之*的时代金曲,终于传遍神州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