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从月薪2800到年薪30万一场同学聚会,
TUhjnbcbe - 2023/3/15 19:12:00
视频网站免费vip账号 http://liangssw.com/bozhu/11430.html

作者l夏未来

来源l粥左罗(ID:fangdushe)

上个周末,我参加了几个大学同学组的饭局。

饭桌上,大家不约而同分享起自己的工作近况。

有的同学,刚刚创业开了一家品牌咨询公司;

有的同学,在甲方品牌任职,朝九晚五、岁月静好;

有的同学,在游戏公司上班,每天被策划追进度……

当年同一起点的同学,经过岁月的冲洗,如今各有一番天地。

而这其中,同学阿言经历颇有几分传奇的味道。

她大学的专业是平面设计,毕业后进入了电商美工行列,曾就职于品牌电商公司、美图、OPPO,现在在互联网大厂字节跳动做品牌设计。

而她的薪资,也从最初的,一路涨到了年薪30万+。

她在职场上一路升级打怪的故事,让我不禁感慨:

牛逼的人之所以牛逼,在于其思维、认知,早已碾压大多数普通人。

01

『赛道思维』

做对选择,事半功倍

把时间的指针拨回至年,彼时,广告公司是平面设计专业学生的就业首选,大多数人更倾向于,进入专业性更强的广告公司提升技能。

可阿言和别人不同,她放弃广告公司,选择了刚刚冒尖的电商公司。

“你当时为什么选择电商公司?”我忍不住问她。

她说:广告公司虽好,但天花板比较低;我们毕业那会儿,电商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前景更好。

所以,当广告公司和电商公司两个offer摆在她面前时,她选择了电商,主要负责天猫、淘宝、京东旗舰店的美工设计,月薪。

虽然起薪不高,但当时淘宝、天猫、阿里、唯品会,各个电商平台发展势头正热。

平台优势+个人努力,最终,她一年内3次涨薪、工资翻了一倍多。

相比之下,另一位同学T,则没这么“幸运”。

毕业后,T同学进入了广告公司,主要负责杂志设计、企业画册设计。

受新媒体的冲击,传统纸媒日渐式微、杂志发行量一年比一年少,连带着,广告公司的日子也不好过。

她每个月领着的工资,扣除社保公积金后,到手的钱甚至交房租和生活费都不够。

一个乘势崛起、一个成长缓慢。

毕业一年后,前者工资+,后者工资不到,差距已然拉开。

就像有句话说的,一个人的命运,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也要考虑时代的进程。把两位同学放在一起对比,你就会发现:做对选择,事半功倍。

无独有偶。

梁宁老师在《产品思维》中,也分享过一对双胞胎的故事。

年,一对双胞胎同时毕业,其中一个进入腾讯,另一个则进了报社。

7年后,去腾讯的那位年薪百万,投资人、猎头各方都在挖他;而在报社的那位,日子一天比一天难。

为什么相似的起点,几年后,两个人的差距如此之大?

年,移动互联网开始起飞,时至今日仍然蒸蒸日上,而传统纸媒却急剧萎缩、日落西山。

行业发展的差异,直接拉开了二者价值差距。

想起知名营销人老喻说过一句话,我非常认同:选对一个正在上升的赛道,可能比天赋、能力、努力都更重要。

相同的职位,互联网人月入过万,而在其它行业,却可能徘徊在五六千的及格线边缘……

不管你愿不愿意,都必须承认这个残酷的事实:

在夕阳行业,即使再怎么努力,也很难取得多大成就;而在正崛起的朝阳产业,只要抓住了势头,站在风口上,即使是相同的付出,也能得到更多的回报。

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选对赛道,抓住时代风口,紧跟浪潮、顺势而为,才能快速成长。

02

『高目标思维』

你越想成功,才越可能成功

光选择一个“风口赛道”就能成功吗?

当然不是!

前面我们说过,阿言抓住了电商风口,实现了职场的快速成长,可是毕业第二年时,她便离开了电商平台,转道进了品牌公司。

既然电商是风口,你为什么要辞职呢?我不解。

她说:电商只是一个起点,我毕业时真正的目标,是头部互联网公司腾讯。

可是,当时的阿言,只是一个大专毕业生,学历低、没有任何相关工作经验,要想进入腾讯,何其困难。

那她为什么要给自己定一个这么高的目标?

其实就一句话: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求其下者无所得。

就是说,你追求90分的东西,虽然不一定能得到90分,但大概率能到70分以上,而如果你的目标只有70分,那很有可能会得到一个不及格的结果。

时至今日,虽然阿言没有如愿进入腾讯,但对她来说,进入头部互联网公司字节跳动,离腾讯更近一步,也不失为一种成功。

正如心理学上那个著名的“摘苹果理论”:

一个渴望成功的人,应该永远努力去采摘那些,需要奋力跳起来才够得着的“苹果”。因为那些伸手可及的苹果,远不及树顶上的那些“果实”。

同理,在职场中,那些想发展得更好的人,也应该要跳起来,去摘那个更高的“苹果”。

如果一个人不愿意跳起来,只满足于伸手可及的东西,自然也就得不到树顶上那些更好的“果实”。

就如聚会上一位做地产设计的同学,老跟大家抱怨工作辛苦,工资很低,想离开房地产。

可一句“打死不干地产”在嘴边挂了大半年,至今还在广告公司上班。

今年,公司新进了其他项目,他手头上的工作量随之增加,每天忙到凌晨两三点才下班。

他调侃自己:拿着几千块的工资,操着几千万的心。

阿言问他,你有没有想过转行,去别的行业发展发展?

他想了想,两手一摊,无奈道:

大家都说互联网发展好,但互联网门槛也高,而且想进一家好公司的话,太难了。

语毕,阿言再也没有提及相关的话题。

没有人可以叫醒一个,不敢做梦、不敢造梦的人。

有的人平庸,并不是因为能力不足,恰恰是因为野心不够。

他们习惯用自己的固有认知,来定义自己的未来,殊不知,没有一颗要更进一步的野心,又怎能逼着自己努力和成长呢?

平庸者甘愿平庸,卓越者敢想敢闯。你越想成功,才越可能成功。

03

『规划思维』

将大目标拆解成小目标

一步一步,快速推进

前面我们说过,阿言一直以来的目标,就是想进入腾讯。虽然目前她还没能进入腾讯,但也已经进入了“TOP级”的互联网大厂--字节跳动。

我问她,你是怎么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她说:

说起来其实也很简单,我确定目标后,就开始倒推自己的职业规划,把一个大的目标,拆分为两个小的目标。

比如前3年,想尽一切办法提升个人能力;第4、第5年,再找大型互联网平台背书,寻机跳槽。

所以,在5年职业规划的引导下:

第1年,她在电商公司从美工做起,为了转入互联网公司,她一有时间就自学网页设计、研究前端代码;

第2年、第3年,在品牌公司负责商城主视觉,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学手绘、学插画,研究手机APP端的交互设计、UI设计;

第3年年底,一次偶然,她发现美图在招运营设计师:好家伙,机会来了。

为了进入美图,阿言花了整整两个月的时间准备简历作品,每天下班后,都在打磨作品。

凭着精益求精的求职作品,她从一众竞争者中杀出重围,顺利入职美图。

此后,她以美图为跳板,先后步入OPPO、字节。

值得一提的是,从OPPO到字节那次跳槽——她足足做了半年准备。

从一个普通的美工设计师,到头部互联网公司的品牌设计,逆袭的背后,其实也藏着一套逻辑:

将大目标拆解为多个小目标,一步步地向前迈进,分阶段完成;小目标难度相对更低,能够快速推进、快速靠近下一目标。

真正的高手,都善于规划自己的未来。

哈佛大学曾做过一项关于目标规划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调查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生活环境等条件都差不多的年轻人。

根据调查:

3%的年轻人有明确的长期目标;

10%的年轻人有清晰的短期目标;

60%的年轻人有较为模糊的目标;

剩下27%的年轻人则处于没有目标的状态。

结果表明:

25年后,拥有明确长期目标的人,一直以来都向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几乎都成为了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

拥有短期目标的人,大多数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不断完成一个又一个的短期目标,让自己的生活处在稳步上升的状态;

拥有较模糊目标的大多数人,生活安稳,处于社会的中下层;

而那些完全没有目标的人,则处在社会的底层,常常失业、靠社会救济生活。

为什么拥有清晰目标规划的人的人生,普遍好于那些没有目标规划的人?

因为,有长期的目标的人,他们规划了一条向上发展的路径,每个阶段踩准鼓点,专注于自我的提升,从而真正地实现职场跃迁。而那些没有目标的人,他们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常常是走一步、看一步,自然很难实现跃迁。

畅销书《做好职业规划,实现人生裂变》中,于洋老师曾说:

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明确的目标与规划,正确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运用科学的方法,发挥个人的专长,开发自己的潜能,克服困阻,衡外情、量己力为自己定一个合理而又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筹划未来,最终获得事业的成功,实现人生目标。

制定一个清晰的职业规划,能够帮助你正确认识自己;同时,将大目标拆解成小目标,快速推进,你的人生会更有掌控感,也更容易走上发展的快车道。

04

『持续精进意识』

不付非凡代价,哪来美好未来

因为有大厂的工作经验,很多人问阿言:你面试过美图、字节,有没有什么秘诀可以传授一下?

她说:没什么秘诀,无非就是咬牙努力罢了。

阿言有一个雷打不动的习惯,她每天下班后坚持设计一个作品。

有时设计一张海报,有时设计一款趣味字体,有时手绘画插画……

那晚上加班比较晚怎么办?我忍不住问她。

她笑了笑,说:那就熬夜呗。

那语气,仿佛在说一件极其寻常的事情。

人生从来没有捷径,你必须把苦打碎了往肚子咽,才能收获真正的成长。

你吃过多少苦,就能享多少福。

以前,网上有一句话:你下班后的时间怎么度过,决定了你和同龄人之间的差距。

深以为然。

有的人下班后,往沙发上一瘫,追剧、刷抖音、刷微博,直到凌晨一两点,越刷越空虚;

有的人下班后,往书桌前一坐,继续为自己充电,从而提高自己的技能;他们自律且坚持,永远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

刚开始的时候,两者之间差距并不明显,可是三年五载后重新对比,双方已是天差地别。

就像下面这张图:

我为什么要向大家展示这张图呢?

因为,我从这张图中读懂了一件事: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都是一点点拉开的。

表面上来看,1.01和0.99相差无几,可是天之后,距离逐渐拉大。

你每天下班后,多背一个单词,一年下来就是个单词;你每天多设计一个作品,一年下来就有幅作品。

就像薛兆丰老师说的:实际上,每一个人,每一个时候,都是在为自己的简历打工。

你所熬过的夜、吃过的苦,最终都会变成一座桥,带你去到更好的彼岸。

05

『危机意识』

快速更迭的世界

没有人可以永立潮头

说起华为,想必大家都不陌生。

早在年,华为公司业绩连年高速增长,而其创始人任正非却在《华为的冬天》中提醒华为人不要被成功冲昏头脑,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不能被“春天的温暖”迷惑,要时刻保持对“寒冬”的警惕。

“十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而是危机感。也许是这样才存活了十年。”

因为对于企业来说,如果没有危机意识,就很容易停在一个舒适圈里、安于现状,无法超越自己、驱动变革。

对于身在职场的个体来说,也是如此。

就像我的同学阿言。

人人羡慕她在字节上班,羡慕她年薪30万+。

可她却说自己每天都很焦虑:

现在的后浪越来越猛了,刚毕业的设计师,无论是艺术审美,还是设计功底,各方面非常成熟,随时可以上手;互联网大厂的实习生,要么是本科毕业,要么是研究生毕业,他们的眼界见识不俗,逻辑思维能力也很强。

前几年,智能手机刚刚普及、互联网刚崛起时,人们都在感叹:科技越来越发达,社会在进步。

可是这两年,风向变了。不知道从何时起,大家开始哀嚎: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不要怀疑,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高质人才呈指数式增加,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是必然的结果。

后浪来势汹汹,前浪若再不发力,随时有可能被拍死在沙滩上。

如果一味地留在自己地舒适圈里,享受岁月静好,迟早会被淘汰。

这,也就是阿言每天坚持精进自己的原因——快速更迭的世界,没有人可以永立潮头。

这并非贩卖焦虑,而是时代的现状确实如此。

阿里有一个企业文化,叫“三年动一动”。

什么意思呢?

当经验丰富的员工走入舒适圈时,就应该动一动位置,晋升或者横向流动,当他一脚在挑战圈、一脚在恐慌圈时,最能激发斗志。

想起有句老话说得好:越吃越馋,越玩越懒。

意思是,人越吃会越嘴馋,越玩耍就会变得越懒惰。

对于身在职场上的我们来说,如果长期困在舒适圈里,一旦戴上了脚镣,久而久之,难免丧失斗志。

时刻保持危机感,我们才能在时代的浪潮中,扬帆远航、逐浪前行。

06

写在最后

从月薪,到年薪30万+,阿言的“传奇”经历,给了我很多启示。

她之所以有如今的成绩,离不开她毕业时的选择、离不开她的高目标驱动,以及长远的职业规划、利落的目标拆解。

当然,这一切,更离不开她自身的拼命努力,和即使发展良好、也丝毫不懈怠的危机意识。

一路走来,她一直在心里默念《平凡的世界》里的一句话: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

所以,我在她身上,没有看到迷茫、佛系和颓丧,也从未见过因为目标长远,中途懈怠、放弃。

我看到的是,一个没有背景、学历不高的女生,在一开始就不被看好的情况下,依然敢于设计自己的人生的勇气与笃定。

我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很多舒适的选择,可她偏偏选择了一条荆棘丛生的道路,让目标为己所用,持续鞭策自己、指导自己。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莫过于思维。

大多数人没有设计人生的意识,他们按部就班地求学、毕业、找工作,跟着生活一路漂啊漂,漂到哪儿算哪儿,漫无目的。

他们常常对未知事物缺乏信心,过于安于现状,或者干脆认为自己根本不具有达成目标的潜力。

可真正厉害的人,早就规划了自己的人生,每一个阶段该做什么事,每一步该怎么走,他们早已了然于胸。

在人生的赛道上,同一起点,的确有人跑着跑着遥遥领先,有人跑着跑着渐渐落后。

但一时落后,并不代表你会一直落后。

不要忘了,人是有选择的,是可以改变的。

改变自己,可以先从改变思维方式开始。

就像刘润老师在《5分钟商学院》中说的那样:

如果你只是想取得一些小进步,那就改变行为;如果你想取得较大的进步,那就必须要改变思维。

希望上面提到的5种思维,能给你带来一些启发。

也希望我们,都能不断迭代自己,过上更好的人生。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月薪2800到年薪30万一场同学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