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70、80后也许还记得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人们对当时最早的一批富起来的人有一个形象的称呼,那就是“万元户”。哪么当时第一位“万元户”是谁?“万元户”这个形象的称呼又是从什么时候在当时的社会上传开的?那时候的万元户对于当时的普通人是什么概念?
第一位被报社报道的万元户,年2月,人民日报《靠辛勤劳动过上富裕生活》:小榄公社埒西二大队第二生产队社员*新文,年靠参加生产队集体劳动所得和发展以养猪为主的家庭副业,全年总收入达1.07万元,扣除家庭副业的成本,纯收入为多元。
万元户的由来,始于年4月18日,新华社播发的通讯《雁滩的春天》,文中提到年末,甘肃兰州雁滩公社社员李德祥,从队里分了一万元钱,社员们把他家叫做“万元户”。年11月17日,新华社又以图片报道了山东临清八岔路镇赵汝兰一家植棉纯收入元,先后被国内外50余家新闻媒体转载。自此,万元户的叫法在全国范围内流行起来,成为上世纪80年代人们对当时最早一批富起来的人的特有称呼。
那时候如果一个家庭有一万元的存款的话,在当时到底什么概念?在70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当时的米价0.14元,肉价0.95元,走亲戚送礼2元左右,压岁钱0.1-0.2元,当时亲戚朋友结婚随的最大的份子钱是10元。那时工人月工资28元左右,国家工作人员月工资20元左右。北京当时一套四合院是块钱。
如今超市的散装米价大概2~4元/公斤,猪肉均价大概为37.47元/公斤,年冬季智联招聘在线数据显示,全国38个主要城市的平均招聘薪酬为元/月,逢年过节走亲戚给压岁钱最少要元,亲朋好友结婚随份子钱如果没有元都不好意拿出手。那么当时的一万元钱到底相当于现在多少钱呢?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教授权威学术研究报告表示,30年前的一万元相当于现在的万。
对比物价的涨幅,可以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一万元购买力是相当惊人的,如果以现在房价的增值水平来看,放到现在也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小编父母的一位朋友在那个时代通过经商也达到了万元户的标准,但是从90年代中期以后其就未做过任何投资,经过这么多年国内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收入和物件水平都有了很大提升,现在来看他当时的积蓄已经微不足道,其实我们可以看出不能对自己的资产有一个有效的保值计划,最终你的资产可能连保值都做不到。
你的第一本投资学做聪明的投资者快乐投资理财淘宝¥2.5购买大家有什么看法和经验呢?不妨和大家分享一下!
如果本期介绍的内容对大家有所帮助,请记得收藏、点赞、分享给更多的人哟!
好了,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没有价值的新闻,不如提供有用的观点。想了解小编更多的文章,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