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周末人物丨张其成用文来治人的心
TUhjnbcbe - 2023/3/25 13:10:00
白癜风医院重庆哪家好 http://m.39.net/pf/a_4342723.html

周末人物·中国新闻名专栏

□本报记者朱子钰

目光炯炯、满头乌发,身着一身得体唐装,举止间透着敞亮。已过耳顺之年的张其成教授依旧神采奕奕,一头扎进“中医药文化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忙得不亦乐乎。

当代四大国学领*人物、易统各家的国学思想家、开拓领航的中医文化学家、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首任院长……响当当的头衔不胜枚举,似乎还难以还原这位国学大师与众不同的人生轨迹。

出生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张一帖”医学世家,他的家族在安徽歙县定潭世代行医,已传承年有余。作为家中长子,张其成本应是一名悬壶济世的医生。但自小研习中医和国学,耳濡目染之下,他对传统文化情有独钟,走上了另一条大道。“治病只是治一个一个的人。我想用文来治人的心。”放弃家族临床传统,张其成想站得再高一些。

数九隆冬,芜湖这座江边城市阴雨绵绵,寒气氤氲。刚回到芜湖老家的张其成接受记者采访,将一段与国学、中医文化的缘分娓娓道来。

从“秀才学医,笼中捉鸡”

到“‘修心’是一种大医”

一个国医世家的家风传统与文化根系体现,被张其成展现得淋漓尽致。父亲李济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批30名国医大师之一,母亲张舜华是“张一帖”的第十四代传人。在芜湖,这个大家庭“五子四博导、两代七教授”的故事一直被传为美谈。

说到国学研究的缘起,张其成得益于父亲言传身教的启蒙。小时候住在徽州,本应继承中医临床家业的张其成常和弟弟妹妹随母亲上山采药,背诵《药性赋》,回家一起磨药、学医,过着朴素而又充实的生活。不过,当时他最感兴趣的还是书架上一本本泛*的线装古书。“父亲是我的国学启蒙老师,他几乎可以通篇背诵《论语》,在恰到好处的时候讲解给我听,随时随地启发我,并鼓励我多读《道德经》等国学经典。”张其成说,“秀才学医,笼中捉鸡”是父亲常在他耳畔叮嘱的一句话。只要打好了文科基础,再学中医就容易了。

上中学时,张其成第一次在家里看到《易经》,他充满了好奇,偷偷带去二楼读,感觉既刺激又好玩。“当时有一位当道士的远房亲戚,不时会到家中做客,每次遇到我们就会谈起易经、风水和命理等理论。”张其成回忆,父亲看到后就说,学中医有两本书是必须要读的,《*帝内经》《易经》。正如药王孙思邈说:“不知易不足以言大医。”父亲提醒,想要真正弄懂《*帝内经》必须先学习《易经》。

张其成孜孜不倦苦读,彻底迷上了这两本书。读得愈深,他逐渐发现其中的博大,太神妙了!《*帝内经》不单纯是讲治病的,它还讲了天文、地理、历法、音律、哲学、心理、五运六气。像第三篇《生气通天论》,是讲人可以和天相通,人的九窍、脏腑、十二节都可以与天地之气一一相通。

“我的性格好静不好动。”张其成坦言,父母都是名医,小时候到家里看病的人特别多。他更陶醉于躲在二楼的小世界安安静静看书。“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给我的影响特别大。看病只能一个一个地看,但文化研究强调以文化人,治人心,这种方式影响范围更深远。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修心’也是一种医生,叫大医。”他说,自己小时候就决定弃医从文。

年恢复高考,张其成顺理成章选择了中文系,暗下决心先从“打好中华传统文化的底子”开始。年,张其成考取了北京中医学院医古文专业的研究生,在钱超尘教授的指导下,研究《*帝内经》语言文字。国学是中国的传统学问,学国学,必须看懂古书。张其成在大学阶段研习的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等,实际上只相当于中国传统学问中的小学阶段。

35岁那年,张其成决定报考北京大学哲学系的博士研究生,导师是《易经》研究泰斗级学者朱伯崑。这段求学经历,颇有些波折。朱先生年事已高,已多年不收弟子。张其成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长信,经过考试,张其成成为朱先生的“关门弟子”。博士毕业后,他又考入了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后流动站,成为全国第一个《*帝内经》博士后,师从王洪图教授。

从学中文、中医,再到中哲,这样的学科背景是张其成刻意的选择。“我的三个专业都没有离开一个‘中’字,攻克它们,就能更多地涉及国学的全貌。”文化的核心是哲学,选择去北大哲学系,是因为他要学习中国哲学的源头——易学。

“朱先生的老师冯友兰先生一生都重视《易经》,冯先生的临终遗言是:中国哲学在21世纪将大放光彩,要注意《周易》。”张其成回忆,年5月,朱伯崑亲手创立了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易学与科学委员会,后来张其成担任了理事长,接力弘扬易学文化的优秀传统、建立具有时代精神的“新易学”。

把《易经》看成是算命的书

是桩冤假错案

任何民族的文化,都应该有一个精神支柱。创立“易道主干,三教合易”学说,是张其成的一大学术贡献。基于多年的易学研究基础,张其成认为,大易之道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主干,中华文化的结构是“一源三流,两支五经”。“一源”即《易经》,儒家、道家和中国化佛家则是从“易道”分化出来的三条支流。两个支撑点是国医、国艺,“五经”是最能代表中华文化的五部经典,包括《易经》《论语》《道德经》《六祖坛经》《*帝内经》。

“如果把中华文化比喻成一棵参天大树,那么树根一定是《易经》。”张其成对《易经》等国学经典的研究几乎到了如痴如醉的境界。年硕士毕业后,张其成曾面向社会第一次开设了《易经》课,“本以为大家会觉得晦涩难懂,没想到来听讲的人挤满了教室和走廊。”他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为了讲好《易经》,自己开始大量收集资料。与此同时,张其成发现外国科学家对这本书极为着迷,比如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从易经八卦中看出了二进制,诺贝尔奖获得者玻尔认为太极图的对立原理与量子力学中的互补原理相同。这些惊喜的发现,更加激发了张其成深入研究的兴趣,萌发了要编一部易学工具书的想法。

在没有电脑、完全靠人工的情况下,他花了四五年的时间,终于主编出版了我国第一部《易学大辞典》,填补了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白。两年之后,又主编完成了我国第一部《易经应用大百科》。

易道太极图中的奥秘也引起了张其成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周末人物丨张其成用文来治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