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伊始至今,经过“抗击新冠肺炎”这场罕见的“全民战争”,中国人的一些观念也许会变,比如,科学清雅的饮食之道,起居规律的生活方式,中医补调的养生意识,健康平和的心态情绪,等等。
年后,被改变的行业很多,比如中医药业、制奶业、餐饮业、健身养生业、酿酒业、互联网业、教育业、传媒业等等。
目前,蒙牛已率先行动,借国家卫健委为配合《诊疗方案》出台的《膳食指导》大做文章,第一时间与国家有关部门联系,实施和宣贯“酸奶调理肠道微生态工程”。
然而,在这场中国即将掀起的“健康中国”工程中,有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产业必须站出来,绝不能缺席——就是酿酒业。
01“药酒同源”的真实依据
白酒再也不能被污名化,正如中医再也不能被黑一样,是该站起来证明自己的时候了。不能被不懂酿酒,不懂中医,不懂哲学,不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肤浅之人带了节奏,不能出现“乱拳打死老师傅”的数典忘祖现象,“治酒人”必须有这个自信和准备,也必须朝这个方向努力。
“药酒同源”已经传承了千万年,酒是医药的启蒙老师、麻醉鼻祖、杀*先锋,酒也是中国先人们健体、养生、怡情的功臣。
年前,商代甲骨文上的“酉”字,引申指“酒、成熟、老”。篆文繁体“醫”字,是由“医、“殳(弓箭盒子)、酉”三部分组成,说明“医”的最早用途与“部落战争”有关,而那时,几乎没有什么药物,只有靠“酒”给人杀*、活血、麻醉、治病、健身、提神等,来增强体质,战胜外侵。
传统中医药认为:酒性辛热,为水谷之精华,能够温阳散寒、活血通络、助长药势,酒的最大作用是通行十二经,古代人人必喝。
西晋《博物志》曾载:“昔有三人冒雾晨行,一人饮酒,一人饱食,一人空腹。空腹者死,饱食者病,饮酒者健,此酒势辟恶,胜于他物之故也。”认为饮酒者,因酒得以抵御“晨雾之邪”而不致病。
目前,中国流传至今的各种古代“医学典籍”,都记载“酒乃百药之长”和“药酒同源”。说明,人类最古老、最成熟的药是“酒”,酒是药的源头和根本,在“医”没出现之前,“酒”就出现了,也有人认为“酉”就是代表中医药的符号。
在中国史料记载中,如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杂疗方》《养生方》,还有《*帝内经》《内经》《伤寒论》《神农本草经》《金匮要略》《齐民要术》等医药典籍,酒都是以“药方”和“养生品”出现的。因此,自古有“酒以治病,酒以养老,酒以成礼”的说法。
酒的药用(或养生)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中药炮制、药酒、以酒入方剂。
比如,著名的有:南北朝的山西竹叶青酒,明朝的夜合枝酒,张仲景的瓜蒌薤[xiè]白白酒汤,七厘散等等,这都是前人实践、研制、总结的实用中医方子或养生酒,至今在民间广为流传,长盛不衰。
“竹叶青酒”起源于战国时期,南北朝出名,唐宋达到鼎盛,誉为“中华酒圣”,基酒是清香汾酒,十三味中药炮制而成。明朝的竹叶药酒收录于《本草纲目》,主体功能是植物养生,有“清、调、补、养”四大功效,其中调是主功效,调理胃肠道,增强免疫力和抗疲劳、抗氧化。
“夜合枝酒”收录于明朝太医编撰的《奇效良方》,主治中风,手足不随,挛缩,屈伸艰难。
“七厘散”收录于清朝谢元庆《良方集腋》,最早来源*营,主治跌打损伤、伤口流血。逢骨断筋折,流血不止,先取药粉七厘,以烧酒冲服,再量伤口大小,以烧酒调药外敷,见效快,并治无名肿*、炮火灼。
“瓜蒌薤白白酒汤”出自东汉张仲景的《金匮要落》。配方为:栝蒌实一枚,薤白半斤,白酒七升,右三味,同煮,取二升,分温再服。主治:胸阳不足,阴邪上乘,喘息咳唾,痰浊短气,祛痰下气。
其实,收集阅读“中医药典”后,越发感到中华医学的博大精深,高山仰止,也更加坚定了对未来的“中医自信”和“中医复兴”。
在古代,“以药入酒”是在没有现代医学条件下古人治病保健的一种方法。
史料记载,清朝宫廷便存在帝后饮用药酒治病、养生的事实,有嘉庆皇帝服用的清热除湿药酒,和孝公主出痘疹外用的药酒,李连英奉旨由同仁堂传来的如意长生药酒等。
尽管现在关于中医中药的争论很多,但是在没有现代科学的古代社会,这些药酒疗法无疑是有用的。但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任何一部古代中医药著作中,药酒都是药品,不同于随时可以喝的普通饮品。
适量饮酒有益健康的认识自古流传,酒在医疗上的应用是医学史上的一项重大发明。从最初的单纯用酒治病,发展到后来的制造药酒,足以证实酒在医药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02白酒千年不衰的原因
而在当今社会,作为普通消费者,大多数人可能只停留在“好饮酒不知其味”的“糊涂”状态,而对白酒的深层次了解远远不够,白酒更是被仅仅当成了一种酒精饮料而已,许多消费者对白酒的特点和功用却不甚了解。既丧失了饮酒的诸多乐趣,又降低了酒的品位,实为憾事。
这就要求如今对于药酒乃至全部种类的酒,都要有一个更加理智的了解和辩证的看法。
科学实验曾通过借鉴中药研究方法佐证“药酒同源”和饮酒与健康的辩证关系。研究者按照整体药效学研究原理,将白酒分为“有效成分”(健康活性成分)、“辅助成分”(乙醇)和“无效成分”(其它没有明显功效的微量成分)三大类。
其中有效成分具有不同生理功效,辅助成分乙醇虽然没有明显的功效,但可促进人体对有效成分的吸收和成分之间的转化,是有效成分的载体;无效成分没有明显的功效作用,但是白酒的呈香呈味物质,也可作为有效成分的基质。
但是有效和无效不是绝对的,这三大成分进入人体后如中药的“复方配伍”,产生综合协同作用,共同发挥有效成分的生理功效,激发人体各脏腑的潜在生理功能,提高人体免疫力,促进酒精加速分解,减轻肝脏负担,并加快肝脏蛋白的同化、增加肝糖元,减少甚至消除乙醇对人体的损害,形成对“心、肝、肾”的有效保护。
这就为“酒精伤肝”和“中国白酒不伤肝”两种长期存在又相互矛盾的看法的辨证统一找到了合理的解释,为“适量饮酒,有益健康”提供了科学依据。
如果把饮酒与健康之间的关系看作是一条U形曲线,不饮酒者和酗酒者便是“U”型的两侧,即少饮有益,不饮无益,多饮有害。体内有适量的乙醇存在对保健有一定作用,但过量饮酒,体内乙醇超过一定量时则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年3月30日,孙宝国院士在题为“健康白酒与健康饮酒”的主题报告中也再次提到白酒健康与理性饮酒的问题,提倡弘扬中华优秀酒文化,倡导适时、适量、理性饮酒,发展健康白酒,讲好有有科学依据的白酒的故事,使中国白酒更好的走向世界。
尤其是此次疫情之中,中医药在抗“疫”一线发医院对酒与健康的看法,更加证实了两者需要被重视起来的紧迫性。有些医生甚至建议,疫情之下应当“适量喝两杯”,也是源于“药酒同源”“酒为百药之长”等古代先贤对酒在医学和生活实践中的概括和总结。
事实上,这正是作为“世界上唯一采用生态自然发酵工艺的酒种”——中国白酒产业,历经千年长盛不衰的主要原因,白酒本身就是一味极其宝贵的、经过长期实践认证的中药。
“药酒同源”起于战争,传于社会,光大至今,共同承担着救死扶伤的重任。经过此次大瘟疫,中医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与地位,人们对中国最为古老而悠久的传统行业之一——白酒业,也有了更深刻的认知,中医、酒、健康三者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亦再次被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