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天,在兰州大学的校园里,所有的老师、学生都集中在路上听广播——《中国共产*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发布。我们的心情格外激动。晚上的宿舍就像炸了锅一样,大家都在谈论这件事。”年12月28日,原中央纪委驻交通运输部纪检组组长杨利民在中国交通报社接受“见证40年主题访谈”的采访,回想起了40年前的12月底,那个刻骨铭心的时刻。
年12月18日至22日,*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举行,高度评价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作出把*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杨利民。赵鹏飞摄
当时,杨利民是兰州大学哲学系的大一新生。“我正好经历了改革开放的辉煌岁月,这40年是我一生最难忘的美好时光。”杨利民感慨地说。
从*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谈起,1个小时的采访话题十分丰富:哲学与人生,“大包干”与致富,莫高窟的保护与开发,“农村公路七公开”、“高速公路十公开”,集邮为交通强国增添文化底蕴……
与丰富话题对应的是他的“跨界”经历——“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甘肃酒泉氮肥厂工人,兰州大学哲学系学生,酒泉地委干部,敦煌县、敦煌市领导,甘肃省、内蒙古自治区领导,中央纪委驻交通运输部纪检组组长,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会长……不同岗位经历的经验融通,最终融入了交通运输事业。
“新事物层出不穷,每天都在亢奋中”
“我非常喜欢文学、哲学和历史。哲学最重要的是教会了人们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教会人们从辩证的角度看待问题。”杨利民说。
年,大一新生杨利民30岁了,比班上年龄最小的同学大了10多岁。学习机遇来之不易,他倍加珍惜。
当时,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大学校园,思想解放,处处洋溢着活力,一场场大讨论轮番上演。
“哲学系的学生将自己的学习与真理标准大讨论结合起来。”杨利民回忆,农村的“大包干”问题是当时讨论的重点之一。有一部分人引用“辛辛苦苦30年,一夜回到解放前”来否定“大包干”;也有一部分人认为农村经济缺乏活力,走进了一个死胡同,不改革是没有办法前进的,“大锅饭”没有出路,必须搞“大包干”。
“那时候两种思想激烈交锋,同学们几乎天天晚上都要争论到12点才睡觉。”杨利民笑着说。运用哲学思维,辩证看待问题、科学解决问题,在光明与黑暗、真理与谬误、前进与后退、顺境与逆境中坚持自己的原则性,这是哲学教会他的事。
大学毕业后,杨利民在甘肃酒泉、敦煌工作,担任过县委书记、市委书记,后来还担任甘肃省、内蒙古自治区的领导。回首这一路,他感慨:“我深深地感觉到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富民之路、强国之路、复兴之路。”
杨利民回忆,“要致富,先修路”是他在酒泉、敦煌任职时最响亮的一个口号。“那个时候修啥路呢?就是能把农产品拉出来,到城里面来卖的路。现在我们正在由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迈进。高速公路在一些省份已经实现了‘县县通’。”
杨利民。赵鹏飞摄
上世纪80年代初,杨利民在酒泉担任地委副秘书长,曾经做过很多农村“大包干”*策的调查。“我当时要经常下乡调查农村情况,解决一些‘大包干’中存在的问题。那时提出了很多类似‘专业会’‘小基地’‘专业村’的概念,新事物层出不穷,我们每天都处在亢奋之中。”杨利民说。
杨利民和同事们深入酒泉郊区的一些乡镇,在那里一待就是半个月。他们全面了解了“大包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重点思考如何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通过走访,我们发现了一批致富的专业户,总结了他们的经验。也发现了一批过去集体经济里面好的东西,把它坚持下来,转变经营方式,农民很快富起来。”这个决策,闪烁着辩证思维。
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到敦煌,首次提出要把敦煌建成国际旅游城。“当时酒泉地委和敦煌县委共同研究,提出建设敦煌旅游城的目标。这有一个重要的基础条件,就是莫高窟。”杨利民说。
开凿在鸣沙山东麓断崖上的莫高窟,是一座瑰丽的艺术宝藏,它的保护与敦煌的旅游开发,用当时的眼光来看是一种矛盾。
“怎么解决这种矛盾呢?”杨利民介绍,经过认真地思考、研究,他们与敦煌研究院达成了共识——第一是保护,第二是开发。“首先要把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保护好,在保护好的基础上逐步地扩大对外开放,让越来越多的人看到它。”杨利民说。
“七公开”“十公开”打造阳光工程
“交通运输真是一个大行业。”杨利民说,年他调任中央纪委驻交通部纪检组组长时,我国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为多亿元,年这一数字上升到了2.3万亿元,“这说明改革开放之中,国家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非常重视。”
同时,巨大的投资,也给反腐倡廉带来了挑战。
年11月13日,杨利民到河北怀来调研。在存瑞镇安营堡村通村公路搅拌站旁,望着路旁“七公开”公示栏,从头看到尾,然后问身边的村*支部书记陈志*:“你们村是怎样搞‘七公开’的?”
陈志*说:“做好工程方法只有一个,就是集中大家智慧,工作让人人明白。所以,未开工前,村民代表会就开了4次,修不修?怎样修?谁承包?全部事项进行讨论。后来县交通运输局又为我们统一制作了牌子,把农村公路建设资金补贴*策、招标过程、施工过程管理、质量监督、竣工验收、资金使用全部上了榜。”
杨利民又问:“搞‘七公开’群众有啥反映,你们又做了哪些更细致的工作?”
陈志*一一回答。
《中国交通报》的一篇通讯记载了杨利民在调研中发现基层首创的“农村公路七公开”。
“农村公路七公开”。
“阳光操作,公开透明”,年担任中纪委驻交通部纪检组组长以后,杨利民积极探索交通运输廉*建设机制。年,交通部启动了“五年千亿元”农村公路建设工程。“这些钱能不能用好?最初我们借鉴了张家口的经验,又结合各地好的做法,最终形成了农村公路‘七公开’。‘七公开’的逐步推广,对于保证公路建设各个环节的阳光透明、预防腐败的滋生,产生了很好的作用。”
高速公路项目投资少则几十亿元、多则上百亿元,部分省、市交通运输部门出现“工程上马、干部下马”的情况。为此,杨利民积极推动了“高速公路十公开”的推广,扎紧制度的笼子。他回忆,高速公路“十公开”是在总结了河北省和湖北省的经验基础上得来的,抓住招投标、设计变更、资金使用等高速公路建设的10个方面、90多个关键环节实行公开。
同时,杨利民还倡导了交通行业廉*风险的防控机制。“为了更加有效地防范新一轮交通大发展时期的廉*风险,交通运输部开展了建设项目廉*风险排查和防控研究,形成了包括1个建设单元、3个阶段、14个流程、60个环节、个风险点和项防控措施的研究成果——《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廉*风险防控手册》。”杨利民说,这个手册后来成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规范从*从业行为、防范廉*风险的实践指南。
“作为一名纪检工作者,交通运输部*组非常重视廉*建设,这让我很振奋。同志们一心扑在工作上,非常勤奋敬业。各省交通运输系统那种拼搏奋斗的精神也很感人。”杨利民非常怀念在交通运输部工作的时光。
*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风廉*建设出现了新的局面。杨利民欣喜地说:“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的领导下,交通运输部*组更加重视*风廉*建设,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交通运输部纪检监察组有更加出色的工作。作为一个古稀之年的老同志,我由衷地高兴,也希望在改革开放新的伟大进程中,交通运输部*的建设、*风廉*建设不断开创新的局面,为交通强国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邮票背后是历史与文化
从前,书信很慢,车马很远,邮票记住了乡愁。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