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羊城晚报」
□徐如俊
金秋时节,岭南来鸿。欣悉时平同志文集《独立思考》修订再版,包括他近期撰写的数篇理论文章一并编辑成册,诚挚表示祝贺!
转眼之间,我与时平同志相识已有十七年之久。当时他在人民日报社华南分社工作,人民日报社编委会分工我联系华南分社。虽然仅有几个月时间,与时平同志接触的机会也少,但从一见面开始,他就给我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年,他的文集《独立思考》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当时有一位同事评论说:“作为记者,时平的新闻作品毋宁说是用脚踩出来的。他担任人民日报社华南分社粤北记者站站长多年,几乎成年累月驱车山区。年春节期间,他还在韶关的山村采访水利工程。后来他写出的报道渗透着对村民的热爱。我想,少年时代的经历,培养了时平同农村、农民、普通劳动者的感情。”
那个时候,我们内部正在讨论,要提倡记者到生产、生活一线去,用心观察、用情体验、用功写作,提高新闻报道质量。新闻工作者与生产生活和人民群众应当是水乳交融,不是条件越好距离越大,不能习惯于走到哪里都是坐下来听介绍、站起来要材料、回来后编报道。看到时平同志的《独立思考》一书,就有“榜样就在我们身边”的感觉。“脚踩式”采访、带着感情报道,不正是我们要提倡的吗?
年初春,时平同志深入粤北石灰岩地区进村入户,采写了当地*委、*府为解决群众“燃料难”而大办沼气的长篇报道。报纸一经刊发,不仅省市*委、*府有关部门寄来感谢信,还引发了一位年参加革命的耄耋老人的高度评价。这位老人是原湛江市委书记慕君。他不顾年高体弱,执意要时平同志陪他到粤北山区的两个“沼气村”现场考察。当时全*正在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华南分社将这个过程作为典型材料上报到报社。我认真向报社先进性教育领导小组推荐了这份材料,希望能从时平同志的实践中总结出一点可推广的经验。
新闻工作是一种艰苦复杂的崇高职业。这个职业,讲究“脚板子底下出新闻”,要迈得出去、吃得了苦,一步也不能省;要求不断积累知识、提高辨析能力,不能虚与委蛇给人看,而要求真务实、亲力亲为。“嚼别人嚼过的馒头不香”。新闻工作者能够受到社会的尊重,靠的就是在艰苦复杂的劳动面前不吝啬、不偷懒,总是把第一手材料和独立思考独特见解奉献出来。
年6月我离开人民日报社。年4月以后,时平同志也调离了人民日报社华南分社。然而,不论走到什么岗位,从事什么工作,时平同志总是不忘自己的本色,坚持学习,深入思考,笔耕不辍。这次《独立思考》文集收入的、他近期撰写的《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一文,在学习强国广东平台转发,几天阅读量达37.5万人次,点赞达1.7万人次。在十四亿人口进入全面小康,数千万人口摆脱绝对贫困的历史时刻,全*全国人民都在总结经验,所有媒体都在进行报道,时平同志一篇文章为什么能引来这么多人阅读和点赞,是值得我们探讨的。
修订再版的《独立思考》,汇集了时平同志几十年从事新闻工作的努力和心血,记录了与时代一起进步的不凡历程。第22个记者节就要到了,时平同志出版《独立思考》,作为时平同志的同事和好友,我感到很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