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八日是中国的记者节,这是二〇〇〇年国务院正式批复的节日。记者这个职业自然是源于西方,据说最早诞生于十六世纪欧洲的威尼斯。不过奇怪的是,似乎西方并没有形成记者节这个国际性节日(倒是有颇具影响力的新闻奖,如普利策奖)。而有趣的是,很多西方作家都曾经从事过记者这个工作。
众所周知,英国最伟大的小说家狄更斯就曾供职于好几家报社。年少时他就做过议会采访员,后来他又先后在《议会镜报》、《真阳报》、《记事晨报》担任记者。
海明威不过,说到做过记者的最著名的作家,应该还要数美国作家海明威了。年仅十八岁时,海明威就加入了记者的行列。特别是一九三七到一九三八年,他作为战地记者深入西班牙的内战中,这段经历也成为了他的小说《丧钟为谁而鸣》的重要故事题材。二战时,海明威又以记者的身份跟随*队行动。除了记者,海明威还被发展为一名间谍。一九四一年,海明威与第三任新婚妻子来到中国重庆,先后和蒋介石和周恩来会晤,据说此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搜集情报。
记者生涯除了为海明威提供大量的故事素材,也树立了他别具一格的写作技巧。众所周知,海明威以简洁的文风而备受推崇,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也指出了“海明威在新闻报道的严格训练中锻炼出了他自己的文体风格”。
和海明威同是美国硬汉作家,人生阅历也是多姿多彩的杰克·伦敦,也做过记者。他出身贫寒,孩提时便要开始谋生,经过自学成才,终于是成为了一个作家,这些大抵可见于他的自传性长篇小说《马丁·伊登》中。
加缪海明威于一九五四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另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一九五七年获奖的法国作家加缪年轻时也是记者。他的最杰出的中篇小说《局外人》,被指有卡夫卡的痕迹,但其本人予以否认。萨特在评论这部小说时也认为,比较加缪和海明威,结果会更加丰富。其中一个原因可能就在于两人都有过记者的履历吧。当然,这位拒绝了诺贝尔文学奖的存在主义作家也有记者的头衔。
海明威的推崇者,同样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一九八二年)的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也曾是记者。在其晚年出版的自传《活着为了讲述》中,马尔克斯对自己在《观察家报》的记者事迹也有详细的回忆。和马尔克斯同是拉美作家的代表、二〇一〇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略萨也一度在报社任职。
阿列克谢耶维奇事实上,不少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都当过记者,包括斯坦贝克、肖洛霍夫、索尔·贝娄、辛格、塞弗尔特、伊姆雷、莫言等。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二〇一五年得主,也是白俄罗斯的首位获奖者阿列克谢耶维奇,记者是她的重要职业身份。
-THE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