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18亿独生子女将更加艰难,父母养老问题
TUhjnbcbe - 2023/5/29 21:55:00

时间过得真快,年又要过去了,最大的80后,都已经步入不惑之年了,一晃也都40岁上下了。

前几天有个新闻很唏嘘,一个北京女孩在互联网大厂上班,全家都指着她的收入,工作的确很忙,父母因病双双瘫痪在家。

疫情期间,医院去不同楼层分别看望父母:

后来实在扛不住了,就把两个老人带回家,结果更难受。

母亲心疼孩子,一直尝试练习自己走路做饭,希望能自理,给女儿减轻负担。但父亲脾气又犟又暴,花钱请哥保姆,连续骂走20多个,还说保姆是骗子,扬言。

但是爸爸骂走保姆,其实还是心疼钱,心疼孩子。一家人全靠她的工资收入生活,爸爸觉得保姆块一个月,非常浪费,就把保姆挤走。

但这位老人没想过,不雇保姆的话,那些照顾的事情都得女儿干,本来工作就高强度,要挣钱养家,回家又增加几个小时的照顾工作,换谁都崩溃?

这时候女儿的压力多大,家里的唯一支柱,不敢休息不敢生病。

还有一个新闻让人感慨,前些日子上海警察接到一个报案,说有个老人3天未进食没人管,已经奄奄一息了,警察立马上门营救。

到了那里,先给老人吃点饭,但是无论如何都联系不上老人的儿子,医院的联系才知道,不是老人的儿子不管父亲,而是他已经突发心脏病,先一步比老人还早的离世:

这样的人生,这样的结局,多么凄凉。

很多人说要是有兄弟姐妹,事情可能会好一些。

但是,没办法,许多80后和90后,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现在都已经老去,六七十岁的年纪,是步入需要人照顾,然而快节奏的生活和高成本的生存,让他们崩溃。

人到中年两不堪,生不容易死不甘!

从年1月,计划生育开始,提倡“只生一个好,那啥来养老”,独生子女从这个时候开始。

到了现在,没人出来给养老,重担还得自己扛。

之后好些年,独生子女带来好多唏嘘故事。

有多少独生子女呢?

根据人口专家分析,中国现有独生子女大约1.8亿人。

这些人小时候过的的确很好,80年代是科学和理性回归,创造力和朝气蓬勃的时代,那是车马慢,“千宠爱于一身”,资源充足不争不抢,也不需要内卷,但是现在,照顾父母的任务也没有人分担了,财务压力、精力不足好像都无解,只能祈祷父母身体健康。

有人说,全国各地到处都有养老院,有公办的,也有私立的,可以去让老人住进去。

然而私立的养老院特别昂贵,

公立的虽然便宜靠谱,但想入住特难:

老龄化越来越严重,人数更多,难度更大。

还有人说,给父母养老的话,自己在家行不行?

还要工作,那就得雇人了!

护工也不便宜啊!

何况,这只是理想状态下,老人不生病的情况下。

一旦出现变故,最惨的是失能,保证有多少钱也不够烧的,还记得三年前的一篇文章《流感下的北京中年》,令无数人破防。

北京的中产,有房有车有存款,也算事业有成,但是岳父突发流感,医院,住了2万一天的ICU病房,一个月时间家底掏空,最后人还是没了!

这还是有资产的。

年时,曾有一位21岁的女孩,走进报社要登报求助:谁愿意出钱为父亲治病养老,我就嫁给谁!

和古代的“卖身葬父”相差无几。

舆论一片哗然,大家纷纷发帖发声援助,帮女孩筹款度过难关。

接下来多年,类似卖身救助老人的消息不断出现,但是当年的捐助者们,只留下一声叹息。

因为他们也已经都是漩涡中的沦落人!

有超过90%的80后养不起父母!

80后们这独生子女的烙印,结婚生子,加在家庭里,又要面对二胎和中年危机,不断的颤抖。

最微小的变化,都能将他们击垮,打得粉碎。

现实压力,割裂了亲情,熄灭了温暖!

因为眼前是望不到头的负重之旅。

而且有些问题,用钱都是难以解决的。

父母们小心翼翼,又不想成为负担。

这是个残酷的默契。

和父母一起生活的80后,同样逃不过快节奏和高强度生存压力的魔咒。

父母身体健康,却总还要为孙子辈的孩子担心,年纪日渐增大,却无处安放灵*。

独生子女们的父母,未来或许没有生存压力,但精神世界的空虚和子女陪伴的缺失,带来的却是更多的残酷。

太近,日渐厌;太远,甚思念。

上海有一位70岁的老人,生病终日卧床,平时就靠社区照顾,女儿定居加拿大,一年见一次,一次只有一天。洋女婿只会一句中文:“再见,妈妈”。

一年中天的孤独后,这一天已是老人少有的慰藉。

天各一方,思念如马,未停蹄。

按照估计标准,一个国家60岁及以上的总人口比例超过10%,就可以算老龄化社会。

中国符合标准的老人,占据总人口的17.3%。

其他国家百年时间的人口结构转变,在中国被压缩为20-30年。

有人口学着感慨:80后的父母彻底老龄化后,家庭养老会更加困难。

养老已经是复杂的社会难题。

全国各地公办养老院一床难求,甚至有副处级干部也只能四处托人求情。而有些地方,人脉已经失去作用。

有媒体报道,北京第一社会福利院目前张床位,但收到的申请已经排了多人,“想要住进来,至少得等10年”。

这个消息还是7年前的。

无论在一线城市还是三四线城市,综合性的多功能养老院越来越受到大家的热捧。

从前的养老院,都是为失去子女或没有子女的孤寡老人敞开大门,而如今,越来越多的子女健在的老人主动用养老金住进养老院。

不拖累子女的善良本性,和对精神世界以及陪伴交流的渴求希冀,构建了越来越多的儿女健在的老人对养老院的需求。

有辩论赛,正方说再好的养老院也无法取代亲人的照顾。反方则称,“老人自己去养老院是他们懂事”。

反对者与支持者都泪流满面。

因为这是没有胜者的一场博弈,筹码就是老人如何最大限度获得幸福感。

对独生子女而言,这是悖论:他们没有时间照顾老人,甚至许多人都没有经济能力赡养老人,因此可选的选项,都不是最好的答案。

深夜,94岁的老人从养老院厕所回来,刚躺下却又想再出去,哪怕只是在院子里转转“我害怕一个人在房间里”。

刚因哮喘出院的老人,医院的大夫,“能不能让我再住几天,多花点钱都可以,医院热闹啊”。

有人不适应退休生活,每隔一分钟就看一次腕表。

有老人因为远赴子女的城市帮忙带孩子,水土不服无法交流而患上抑郁症。

“时间过得太慢了。”

有媒体探访养老院发现,老人们有的坐在躺椅上晒太阳,一动不动,直到夕阳隐没在天边的云彩后,有的则坐在门口,向外张望。

所有的老人,“眼睛都毫无光彩”。

他们拉住来访的人的衣衫,不忍他们离去,拼命的流露着倾诉的欲望“我们住在这里其实就是等死啊”。

无论是80后们还是他们的父母,为了老年的生活质量,他们四处找寻,在价格与距离以及精神世界满足感中反复权衡,不断的尝试多种更合适的养老方式。

多年前,就有东北与兰州的老人,在三亚、海口的“海景区”买下房产。社区与附近的商圈高楼鳞次栉比,距家公里。他们在冬天抵达,夏天离去,半年入驻,半年出租,如同候鸟。

老人抱怨,长期无人居住,每次打扫都要耗费一天时间,堆积的水电气费和物业费的单据,目接不暇。

遇见不负责任的租客,恶意赖掉房租,甚至把家具家电卷走,苦不堪言。

医院,出行就需要开车,语言口音不相通,对老人来说是一个大挑战。

菜市场里13元一斤的韭菜和12块一斤的大葱。“吃顿饺子真贵啊”。

还有老人飞的更远。

年,数十位中国老人乘坐大巴前往洛杉矶一家*场。他们身着朴素的过时的服装,挎着超市免费发放的尼龙袋,脚踏反复漂洗的旧运动鞋,却在这*场里一郑千金,消耗掉自己的钱财和时光。

这是美国*场的独特风景。

有老人说,一周至少光顾*场5次,毕竟这里热闹。来美国投奔孩子后,儿子和洋儿媳工作忙,孙女正在读寄宿制学校。自己没有朋友,没有亲戚,也不懂英文,也无法和邻居交流,电视都看不懂,唯有*场推销员的热情让他特别感到温暖。

他们注定成为孤岛。

随着中国老龄化加剧,“80后”开始面临着现实的“二养五”甚至“二养六”(即两个独生子女赡养四个老人和一个孩子或两个孩子)的问题。

老龄化最严重的日本,人们身处尴尬心照不宣:送父母进养老院会愧疚,在家照顾久了会生恨。

优质养老院早已满员,民间服务人员缺乏耐心与爱心的报道令他们心生恐惧,医院,在冷漠对待中煎熬,直到人生最后一公里的余晖消散。

这批独生子女内心的压力还是不言而喻的,他们中一部分已过不惑之年,剩下的正在奔四,父母正在老去,孩子还未成年,即便家境不错,精力也顾不过来,全家身体健康,是他们现在最现实的期望吧。

1
查看完整版本: 18亿独生子女将更加艰难,父母养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