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0月20日,西宁市东关的一个骡马店中,第一张《青海日报》迎着新中国的曙光诞生了!手摇印刷机转动时的隆隆鸣响,是这个新生儿发出的第一声响亮的啼哭,开启了青海省*的新闻宣传事业发展的新纪元。
年4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建*来到青海日报社调研。在青海日报融媒体报道指挥中心,随着前方画面传回,调度指挥大屏清晰地看到,记者正在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采访扶贫干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技术手段,跨过城市农村,穿过高山草原,共同见证了全媒体时代的传播速度,打通了基层宣传“最后一公里”!
70年,宛如一部感天动地的交响曲,谱写着《青海日报》从诞生到发挥主流媒体“中流砥柱”作用的壮丽篇章。
70年,犹如一曲荡气回肠的交响乐,演绎着《青海日报》从告别铅与火,走向光与电,再到数与网的华丽蝶变。
70年,如同一台气壮山河的大合唱,唱响着一代又一代青海日报人接续奋斗的长征组歌。
70年,《青海日报》肩负着光荣使命,始终不忘初心,与*和人民同行,与共和国同频共振,忠实记录着青海70年来的沧桑巨变。
70年,《青海日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传播*的声音,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发展,反映民声,报道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的波澜壮阔。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今天,这张与共和国同龄的报纸,完成了从一张报纸,到“报网端微屏”全媒体传播的巨大跨越,正努力在媒体融合发展中紧跟全国、领先省内,努力打造新时代省内传媒旗舰。
年解放之后,青海日报在西宁东大街的这所小院办公。
报社印刷厂的一个老车间。
报社院里的小麦丰收。
薪火相传传播正能量
年9月,西宁解放,百业待兴。青海各族群众迫切了解*的*策,渴望能早日看到*和毛主席的教导,中共青海省委决定创办《青海日报》。
为了尽快筹办这张报纸,中共中央西北局从陕西调派新闻工作者赶来青海。近40人由乔迁同志带队,于年9月下旬,雇用一辆敞篷卡车,告别秦川故土,风尘仆仆来到西宁,开始了艰苦而光荣的办报征程。
他们就是《青海日报》发展历史上著名的“一汽车办报人”。“一汽车办报人”中有的来自陕西群众日报社,有的来自新宝鸡报社,有的是西北大学的毕业生,只有少数人曾在革命老区从事过报纸编采工作,大部分都是新手。
这支年轻的新闻队伍不怕困难、艰苦朴素,情绪高昂、以苦为荣,边学习*的方针*策和新闻业务,边为报纸创刊作准备。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徒步采访,日夜连续奋战;晚上要点上蜡烛来助明,办公室同时又是宿舍;印刷机、铸字机等全靠手摇,大家共用一部手摇电话机……这是创刊时期工作和生活的真实写照。
艰苦的环境没有让他们退缩,反而磨砺了这支队伍的顽强意志,养成了联系群众、务实俭朴的作风,更坚定了心里的那份信念。
年10月20日,中国共产*青海省委员会的第一张机关报——《青海日报》诞生,以鲜明的立场和崭新的面貌,呈现在青海各族人民面前。以强大的革命舆论力量,占领思想阵地,有力地推动着*的各项工作。
作为“*和人民的喉舌”,从创刊那一刻起,《青海日报》就始终坚持*报的*性原则,坚持“团结、稳定、鼓励”的宣传方针,坚持新闻改革的正确方向。紧密结合青海实际,宣传*的理论、路线、方针、*策,以不变的初心记录时代变迁、历史峥嵘,见证社会巨变和青海各族群众在建设新青海中所展现的精神风貌。
作为*和*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青海日报》始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真诚表达社情民意,密切了*和*府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斗转星移,纸墨凝香。青海日报人的赤诚初心璀璨如新,回望历史的动人瞬间,无数梦想在奋斗中“开花”。
从年以来,在组织报道上,着力深化改革、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提供舆论支持,及时向读者传播改革开放的新举措、新经验、新信息。在形式上倡导创新、采写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基层的短新闻,着力写好重大典型报道,深度报道和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
年至年,《青海日报》围绕报纸创精品的目标,改进报道,创新形式,提高报道的创造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抓好典型报道,让平凡人唱主角,搞好“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相结合。
年7月,《青海日报》整套彩色桌面系统开始运行。同年10月9日,经原国家新闻出版署,原省新闻出版局批准,由青海日报社主办的《西海都市报》试刊同读者见面。
年至年,《青海日报》充分发挥省级*报在地位、*策、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抓住西部大开发,青海大发展的历史机遇,选准突破口,调整版面结构,增加新闻版面、社会新闻、文体新闻报道量,使“新闻纸”回归新闻。
年,《青海日报》由社编委会领导下的总编辑负责制改为由社*组领导下社长负责制。按报纸与经营,新闻与广告“两分家”的原则,做到*治家办报,企业家理报。
年,《青海日报》完成了又一次里程碑式的技术革命——新闻采编网络建成,彻底告别了“笔与纸”,实现了新闻报道远程传输。
至年,青海日报社构建新的信息平台,排版、印刷采用新技术,记者采访全部电脑化,全面进入了“无纸化”办公新时期。
年,中国藏族网通正式开通;年,《青海手机报》创刊;年,启动新闻采编网络更新工程;年,正式开通青海羚网……
一个个历史节点,留下了《青海日报》不断成长壮大的轨迹。创刊时的那株小树苗,已长成参天大树,枝繁叶茂。
*的十八大以来,《青海日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力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坚持*治家办报办网,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做*的*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发挥了主流媒体“中流砥柱”的作用。
从“砥砺奋进的五年·为了总书记的嘱托”“壮阔东方潮奋进新时代”到“十九大时光”“改革开放四十年”“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青海日报》与时代同步、与改革同行,推出了众多气势磅礴、影响深远的作品。
“到新闻现场去,到基层去”是青海日报人的不变传承。《青海日报》聚焦省委重大部署,围绕重要会议、重大活动、重大主题,把笔触伸向平凡人,将版面留给普通百姓,用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佳作,推出一批粘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优秀言论评论和消息综述,生动反映了全省各族人民建设新青海的生动实践。
《青海日报》紧扣共筑全省各族人民精神家园,传播正能量,为新青海建设添砖加瓦。无数跃动于报端的先进典型和模范,如同闪亮星辰,激励着高原儿女逐梦前行。
从“报纸”到“报业”,从“跃然纸上”到“移动指尖”,《青海日报》的传播平台越筑越广。
“云服务”、掌上直播、微视频……全媒体、全天候、立体式开展报道,“线上线下”同步运行。
《青海日报》实施移动优先战略,以融媒体采编平台建设为抓手,将原有各自为战的中国藏族网通、青海羚网、青海手机报等新媒体全员整合,成立了青海日报社新媒体传播中心,推动内容生产从传统线性模式向融媒体全终端生产模式转变,实现重大主题、重要活动报道指挥调度和采编发联动,初步形成“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工作格局。
把青海日报客户端建设作为重点,全新改版了中国藏族网通中文、藏文和英文页面、青海羚网页面和青海手机报,开通了青海日报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