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42岁才开始当记者,他的书轰动内江新闻界
TUhjnbcbe - 2023/9/26 19:31:00

4月20日,由市社科联、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内江日报社共同举办的《实用新闻课》出版座谈会在内江日报社召开,来自北京、四川等地的数十位专家和媒体人士,齐聚一堂。

座谈会上

媒体新闻人士和专家热烈交流

积极发表各自见解和看法

中国传媒大学*委宣传部部长、博士生导师陈作平教授表示:“《实用新闻课》作者陈志强凭着对长江故里的深厚情感,结合书本理论和现实,在新闻战线上坚守十余年,并写出这样一本实用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的优秀专著,值得所有新闻工作者学习。这本书应该被广泛推广。”

内江日报社原总编辑高竹修表示:“在《实用新闻课》未成稿的时候,陈志强就从网上发了一些片段给我看。阅读过后,我当时就有一种感觉,这本书出版后将在新闻界独树一帜。一般来说,记者出书是将自己的新闻稿汇集成册。而这本书介绍自己的采访体会及经验,并把它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

内江日报社副总编辑罗显吉表示:“正当传统媒体推进转型发展、加快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之时,正当我们媒体人面临生存苦闷、遭遇本领恐慌之际,《实用新闻课》一书出版发行,为我们深入推进融合转型发展增添了信心和力量。”

大家一致认为,《实用新闻课》是内江市新闻舆论展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继承和弘扬范长江精神,深化“走转改”、落实“三贴近”的一项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

而这本具有好看、实用、接地气等特点的优秀著作,其作者是刚刚退休不久的内江日报记者——陈志强。

陈志强,42岁“试水”采写新闻,59岁仍坚守在新闻采写第一线。17年间,他斩获四川新闻奖55个,其中一等奖7个、二等奖9个,退休前仍连续两年获省新闻通讯一等奖;在《人民日报》、新华社、中新社、《经济日报》《四川日报》等中央和省级媒体发稿数百篇,不乏长篇通讯和一版头条,多篇获中央、省高层领导批示。

年1月,60岁的陈志强退休了,用一本长达50万余字的《实用新闻课》分享了他采写新闻的技巧和经验,为新闻生涯划上圆满句号。《实用新闻课》成为内江媒体及各单位的业务写作教材,并广受读者好评,被推荐参评全省优秀社科成果评奖。

4月14日,《实用新闻课》出版座谈会召开前一周,江小弟专访了陈志强,他娓娓道出《实用新闻课》出版背后的故事——

新闻改变命运

“新闻改变命运。”这是陈志强在《实用新闻课》这本书上,寄语年轻新闻工作者时写得最多的一句话。对这句话,陈志强深有体会,在他的书中也作了详细阐述。

■年,初中毕业的陈志强,因为名额限制没有被推荐上高中。待业两年后,被母亲单位推荐到四川农机校读书,专业是铸工。

■年,陈志强到内江锻压厂当翻砂工,干着企业最苦最脏的活。陈志强一边努力工作,一边暗下决心要改变自己的命运。

■年,听说四川广播电视大学招生,陈志强报名参考理科。尽管努力冲刺了几个星期,但对未读过高中的他而言,结果可想而知:四科只考了80分!但他没放弃,经过一年的奋斗,再报考文科,以平均每科80分的优异成绩考入电大经济管理专业。

这段经历让他感受到奋斗的力量与魅力,并成为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说到这里,陈志强言语里透着自豪:“一个人只要肯坚持,总会有收获的!”

他在学校入了*,先后任团支书、班长等,他全脱产学习了三年,毕业时,成为全地区仅5人的“中央电大优秀毕业生”,身份也由铸工变成了组工干部。在抓*建的同时,他还办起厂内部杂志《内锻*员》,一个人负责写稿、组稿、刻版、油刷、装订。这让他与新闻结下不解之缘,并因为新闻而改变命运——

■年8月,陈志强凭着一本油印的《内锻*员》,调到了刚创刊的《内江日报》,从事广告工作11年。

■年,已经41岁的陈志强被调到报社的新闻研究室,专门审读每天出版的报纸,也就是“咬文嚼字”,收集各类差错。

“你41岁了,可以休息啦!”朋友们都劝陈志强,可他却说:“我要把冷板凳坐热!”为了提高业务能力,陈志强用心钻研业务,自费购买了大量新闻专著,上班看、晚上读,一年多时间从未间断。这种执着认真的精神,受到领导、同事的认同和尊重,为他成为一名优秀记者打下基础,也为撰写《实用新闻课》积累了素材。

写一本现实需要的新闻专著

年9月,在审读报纸一年之后,陈志强突然被调到一线当记者。用他的话来说,自己和大家都充满了疑问:“半路出家的新闻新手,行吗?”

结果令人意外。过去积累的知识,让陈志强做记者游刃有余。当记者一个月之后,他就创下本报外宣和省新闻奖的新记录:在《四川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发稿7篇;次年获省新闻一、二等奖。采访时,他道出了原因:“功夫在笔外,关键在学习!”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他积极学习,从《莎士比亚全集》到《基督山伯爵》,从尼采到弗洛伊德,从文学历史到新闻专著,他广泛涉猎,无论工作多忙,几十年间从未间断。直到他退休后仍在坚持阅读、写读书笔记。这也是他在《实用新闻课》中倡导的新闻人应有的精神。

“拥有奋斗、专业、较真、吃苦、学习五种精神,就能成为一个有价值的新闻人。”陈志强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也是这样严格要求新闻新人的。

“最初我不会写稿子,一篇几百字的稿子竟然不会分段,全文都是逗号。”内江日报记者田映丽说,在陈志强的指点下,她从一个对新闻一无所知的外行,两三年就成为一名合格的外宣记者,在中央、省级各大媒体发稿上百篇,还分获省新闻一二三等奖。

长期培训新记者和通讯员的过程中,陈志强萌生了写一本新闻实战手册的想法,把自己多年的新闻采写技巧和经验,分享给更多年轻或业余的新闻人,让他们读后,方法能借鉴、技能可操作。

百战归来方写书

十年前,陈志强开始构思自己的书,并用心搜集资料。

翻阅陈志强的《实用新闻课》,不难发现,里面有大量来自新闻新人的例稿。陈志强从实战的角度,对这些稿件逐段逐句分析点评,有的还有修改稿对比,让新人一眼就能找到稿子的问题所在,一看便知如何改写问题稿件。

十年,六易其稿,五十万余字……要坚持写完《实用新闻课》并不容易。有好几次,陈志强都差点想搁笔,他说“经常写得想跳楼”,是一些热爱新闻写作的人不断为他鼓劲加油,促使他完成了这本书。

年11月

《实用新闻课》终于成功出版

“发挥‘余热’包括:学习、写书、育人。”陈志强说,他理想的退休生活是:在休闲运动中发挥余热,一两年内实现“半程马拉松”目标。就在上个月,陈志强参加了成都双遗国际马拉松,以60岁的年龄完成“半程马拉松”!

同时,他还将在新闻的路上,继续走下去……

1
查看完整版本: 42岁才开始当记者,他的书轰动内江新闻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