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中高一9班董心诣
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书信的形式及传递方式在不断变化,进而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在我写作和投稿的过程中,电子“信件”可以说起到了很大的助推作用。
初中时,语文老师为了调动我们写作的积极性,会将班里优秀的作文集中推荐给报社。我的第一篇印成铅体字的小文就这样诞生了。在激动之余,我也会留意发表在同一版面上其他同学的作文,特别注意指导老师的“点评”。久而久之,我渐渐明白写作绝不是华丽辞藻的堆砌,而是发自内心的真实情感在纸上的呈现。
到了高中之后,我开始自己用电子邮件投稿给编辑。我还记得那时忐忑不安地附上自己的作文,并按下“发送”键时的心情:我的题材符合需要吗?没有老师的修改,我的作文水平会不会下降?报社编辑还会认可我的文章吗……
没想到,第二天,一条新邮件提醒显示在我的手机屏幕上。打开一看,发现联系人正是报社的编辑。我紧张极了,该不会是退稿邮件吧?我用颤抖的手查看详情,先是亲切地称呼我“董同学”,这让我不禁笑了。又说:“你的写作水平很不错”,我有点受宠若惊,于是继续读下去,“最近我们打算做xxx主题,欢迎投稿!”末尾是一个笑脸的表情。
寥寥数语,让我的内心充满了温暖。至今我都不知道这位好心的编辑老师是谁,更没有见面。但透过字里行间,我体会到的是一位素不相识的编辑的关心与鼓励。每当我在写作上偷懒或者遇到了困难,心中便会涌上这几行文字,激励着我前行。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打算回复编辑一封邮件。我应该怎样才能把自己的感激之情告诉编辑呢?措辞许久,一句话换了好几个方式说,还是不满意。最后按下发送,自己也长舒一口气。现在回想起来,生活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在与别人沟通时,我已经很久没有这样“三思而后行”了。我想,写书信时这样精心雕琢自己的一字一句,何尝不是在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呢?
我是一名理科生,但爱好写作,从初中开始一直坚持写作,已经在北京、上海等多家报刊发表小文30余篇。每当我收到编辑寄来的报纸,脑海里总是浮现出编辑在电脑前伏案编辑稿件、回复作者的身影。他们总是这样默默无闻,辛勤工作,引导我们在写作之路上前行。
信,连接着你和我,与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