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今年高考英语难度提升,传统文化比重又一次提高后,我就琢磨着给五升六的娃,要专门添一点关于中国文化的英文书。
其实在平日读的英文书里,中国话题也是有的,只是零散、不成系统。
于是,我去做了一下功课,暑期入手了三套专门讲中国文化(包括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英文版读物。
到手仔细一翻,嘿,这三套书还各有千秋,重点挺突出呢。
下面就给大伙分享一下,我所看见的不同之处。
第一,《用英语介绍中国》(文化篇、故事篇)。
这套书其实是有三本的,除了《用英语介绍中国》的文化篇和故事篇之外,还有一本《用英语发现世界》,是介绍西方文化的。
这三本书加在一起,组成了“青少年英文素养课”,由中国日报社旗下的21世纪报社来组织编撰的。
所以书中的选文,全部来自于《21世纪学生英文报》。
而这个英文报纸,想必老母亲们是不陌生的,因为进了小学高年级、中学,校内推荐得最多的英语课外读物,就是它和牛津书虫了。
在每一本书里,都有99个热门小话题,比如在文化篇,就讲到了十二生肖、节日节气、国文经典、诗词赏析、中华美食等等,每一篇的选文都不长,大约是在-词之间,文中的文化术词都有注明,而且可以扫听音频。
这套书,在我看来,应该属于比较偏基础的,选文不长,词汇不难,关键是能让孩子对传统文化的大量知识点给一下子铺开,并熟悉用英语去说的表达方式。
对于大部分小高年级、初中、高一高二的孩子来说,用这套英语书去输出中国文化,完全够用了。
只可惜,这套书是没有配中文译文的,只有英文选文。
第二,《每天读点中国文化》(一套6册)。
而这套《每天读点中国文化》的思路就不一样了,它并不是专门针对学生娃的应试要求而来,而是针对青年学子、文化导游以及翻译工作者,既能拓宽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又能运用得体到位的英文去对外输出。
因此,它详细划分成6个分册的内容:《国学经典》、《自然景观》、《民俗风情》、《饮食天下》、《建筑艺术》、《城镇魅力》,每一个专题都讲得非常细腻,术语注释很完善,并配有对应的中文译文,而在我看来,它的中文译文写得还很美,光是多读一读中文部分,也能长不少知识。
所以这一套书,我感觉更合适有一定英语基础、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经常有写作、演讲要求的孩子去读,因为它体量大、内容多,还得是靠细水长流型的持续输入才比较合适。
第三,《中国读本》(四辑共20册)。
哈哈,终于轮到这一套书了,这套书很低调,知道人并不多。
但我告诉你:如果你家娃也在走原版阅读路线,在中国传统文化这个专题里面,除了这一套书,可真不好找其它的平替。
因为,它是教材,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内容的分级教材。
对呀,别看它话题挑得很精准,图片选得很现代,又取了个中国读本的名字,但它真的是很强调学习的教材。
首先,它的出版社,就是两个教材出版社。
这套《中国读本》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与美国圣智学习联合出版。
人民教育出版社,大伙都如雷贯耳吧,娃儿们的课本几乎都是这个出版社出的。
而美国圣智是干什么的?听着很陌生呐。
那美国国家地理,就听得多了吧,很多原版娃必学的ReadingExplorer、Footprint、GreatWriting、Reach、OurWorld等等,都来自于它。它可不仅仅是一本照片拍得好看的旅游杂志,还是一家教材出版商。
所以这两大教材出版社联手出品的这一套,教材味相当重啊。
接着,它的阅读难度是按欧标难度分级的。
这套书并不光是用英语讲中国文化的知识点,在英语语言学习上也是很花功夫的。
它四辑共20册,阅读难度是分级的,按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来划分,其中有8本B1级,8本B2级,4本C1级。
对,你没有看错,起步级别B1级!
也就是说,娃过了剑桥PET了,就可以考虑从这套书去比较深入的学一下中国文化了。
这个门槛,相当高。
翻一下内文,它的深度也不仅仅限于前面书目提及的常见知识点,经常会深挖,逼人思考。
比如讲《丝绸之路》,除了讲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还会讲到海上丝绸之路和贸易,还会讲到今天的“一带一路”国家大战略,讨论性和思考性都很胜出。
最后,它每一册的内容结构,和市面上的大部分原版教材相似。
为啥说它教材味重啊?
因为它可不止是一篇介绍性的文章,它有阅读前的核心词汇预习、阅读中的信息分析表、阅读后的理解题要做,这难道不是一篇篇传统文化的精读训练?
而且和很多原版教材思路相近,除了学好语言,还注重分析、理解能力的提升,很适合有一定认知能力的大娃。
好了,最后小结一下:
1、如果是作为学生娃,面对升学中的传统文化知识点如何用英语去表达,有一套21世纪学生英文报优秀范文集中的《用英语介绍中国》,基本上是足够用了,因为知识的宽度已经铺下去了。
2、如果是对用英语输出中国文化很有兴趣,或是有高分追求、经常有写作、演讲素材积累要求的,备一套《每天读点中国文化》慢慢看,细水长流,争个滔滔不绝。
3、原版娃,过了PET的,又想借着中国文化的题材,再专训一下精读能力,不怕难的就选《中国读本》,能啃下来,语言和思考深度都能上一个台阶。
最后想提一句:
关于用英语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咱有时也要跳出英语本身的语言范畴,多读读优秀的中文读物,也能融会贯通一把。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