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犸新闻·东方今报记者王姝
第一次听到夏萍的名字,是因为她是轰动一时的“卧底女记者”;第一次和她联系,是为采访寻求帮助;第一次见到她,开口聊的也是稿子。
古人说,君子之交淡如水,但与闪光的人往来,即使行色匆匆,依然总有暗香盈袖。
从“小公主”到“小卧底”,她用坚持迎来职业转机
6年前,夏萍从郑州的公务员岗位辞职来到东方今报,成为一名记者。
“回顾我的职业经历,最大的庆幸还是选择了东方今报,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实现了人生价值。”如今的夏萍洋溢着自信。但如果不是听她主动深挖自己的“黑历史”,我肯定想不到,这姑娘也曾有写稿“摸不着北”,怀疑自己“到底中不中”的时候。
转折发生在她入职的第四个月。那天,主任把几位新来的记者叫去,说有一个调查选题,需要去外省当卧底,夏萍主动请缨。
“当时也没想那么多,就想着学生遇到困难,需要我们记者仗义的时候到了。”她回忆。
年7月4日下午,夏萍与河南几百号大学生踏上了前往安徽宿州的打工之路。在各种困难和突发状况后,夏萍在工厂门口的草地上坐了一夜,目睹了来自全国各地至少有名大学生离开。
“谁也不认识,还担心自己的身份被泄漏会有危险,又想想自己是家里的公主,哪待过这种地方,就越想越害怕,越来越想走。”——这是刚入职不久的女孩本能反应。
“不行,我要是走了,一切都前功尽弃。主任也会失望,瞧不起我。”——这是一位刚入行记者的真实心声。
不能怂,那就硬着头皮上吧!就这样,夏萍坚持在工厂“打工”,实现了完整的采访与取证。
当8个版的《暑期工日记》报道刊发时,河南媒体界炸锅了。一时间,祝福、担忧、钦佩、邀请专访的电话络绎不绝。因为这篇报道,她获得了河南省新闻一等奖。
每天和稿子“死磕”到凌晨,系列新闻让“一面墙”成“爆款”
慢慢的,夏萍在摸索中发现,想要上手快,拿出成绩,新闻调查是个突破方向。《本报记者踢爆二手房中介“不能说的秘密”》、《揭开二手车“返春术”的奥秘》、《中国式论文生意》、《快递分拣上演“功夫片”随手抛飞脚踢“摊大饼”》、《寻枪》……一系列调查稿件,让她的文字越来越有分量。为了磨练自己,她还主动申请前往新疆待了一个月,报道河南援疆工作。
阅读夏萍的稿子,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亲切”。总能站在读者的角度看问题,把话说到人心里。后来我发现,这种亲切背后,是她在每篇稿子里留下的“三分情意”和“三分责任”。
年,郑州大力推行以“路长制”为载体、以“精细化”为手段的城市管理创新体制,提升城市颜值的“网红墙”应运而生。夏萍敏锐捕捉到街头亮点,撰写了《郑州新晋网红打卡地:只因这面墙会说话》、《火遍郑州的网红墙,是这五位“女神经”整出来的……》、《一面墙变身背后隐藏五大“高招”,发力点源自路长制》、《10天!万!“网红墙”爆火的原因找到了……》系列报道,不仅在朋友圈“霸屏”,还被学习强国和人民日报平台等“大V”转发。
夏萍告诉我,就是这几篇稿件,自己用了至少半个月,每天泡在办事处,跟踪采访到深夜,回到家写稿到凌晨三点,“瞌睡时,趴一会儿,然后继续写,感觉高考时都没有这么卖力过”。
这种非突发性的新闻素材,对时效性要求不高,为何如此辛苦熬夜?“在报社,我的文笔绝对不是最好的一个,但我总想着,认真写,好好写,总会把别人的付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呈现出来,这样才是对读者、对采访对象负责任的表现。”夏萍说,正是因为深入采访,她也越来越感受到没有任何一种职业是好干的,哪怕你认为的“铁饭碗”,都同样需要付出努力。
“哪有什么天才和奇迹,背后都不过是大量的付出和努力。”这是她手机备忘录里留的最久的一句话。
不会玩新媒体的策划不是好文字记者
“融媒”时代的记者长啥样?写好文字是“基本功”,能拍照片是“必选项”,还得做得了策划,玩得了新媒体。总之,做什么学什么、干什么钻什么。
5G智媒时代,短视频成“江湖新贵”。在即将过去的年,今报猛犸的新媒体影响力再爆发,短视频功不可没。由夏萍策划和执行的一系列报道,取得了多赢的出彩效果:“爆款”、“短视频”、“新闻策划”、“专栏”、“短视频+新闻策划”、“短视频+行业会议”、“直播”、“影响力”等所有这些词汇涉及的业务,她全都有拿得出手的作品。
河南投洽会《这里是河南》、《垃圾分类正当时》、《垃圾分类时代,看郑州人多努力》、《精细路长制,助力大都市》等策划,夏萍都不局限于报纸深度报道,并结合当下最火热的短视频、Vlog共同造势,进行全网智能分发、抖音多方推送,获得不少流量加持,也受到相关省市领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