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徐荣贵州日报助我实现文学梦创刊70年
TUhjnbcbe - 2024/5/1 16:19:00

讲述人

徐荣,贵州安顺人。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年开始文学创作,年开始发表作品。其中中篇小说《别了,太太》获“年贵州省第五届新长征职工文艺创作大赛”三等奖。

我最早阅读《贵州日报》时,还在读高中。我与《贵州日报》结缘,是上世纪70年代的事情。那时,学校仅订有两份报纸,一份是《人民日报》,一份是《贵州日报》。我的语文老师知道我喜欢看报,就特意为我提供方便,经常让我去他办公室翻阅。我看得最多的是《贵州日报》的副刊文章。副刊不副,这些文章对我后来热爱文学产生了极深刻的影响,我走上文学之路,与《贵州日报》副刊的助力是分不开的。一天,我偶然读到《贵州日报》副刊上登载的一篇文章,题目叫《飞吧,蓝雁》。据说,这是贵州作家何士光先生的散文处女作,但文章署名并非何士光,而是一个女人的名字(具体叫什么我已记不清)。我后来得知,当时何先生是用他妻子的名字署的名,是为了避开个人审查。看到这篇文章后,想要成为一名作家的梦想就油然而生。从那天起,我就开始尝试着写点文字。因为看的多了,就有一种想给报社投稿的冲动。我把平时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都作了笔记,虽然谈不上创作,但作为练习,为日后走上文学写作道路打下了一定根基。我最喜欢《贵州日报》副刊编发的散文。《贵州日报》副刊的动人之处,在于她的文学性,独具特色,极具品位,广大读者都被她这种文学魅力所吸引,我就是其中之一。读《贵州日报》成了我日常生活中雷打不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后来我索性自己订了一份,几乎与她天天相伴,不离不弃,就像热恋中的男女一样痴迷。自从我的生活里有了《贵州日报》,就像我的心灵多了一扇窗户,使我身心愉悦,更是多了份舒畅与温馨。我如饥似渴地阅读着报上的每一篇美文,长时间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使我的文学梦愈演愈烈,伴随和照亮了我这一生。对于文学创作来说,我还是一个牙牙学语的孩子。出于对文学的敬畏,我像似一个虔诚的信徒,一直在文学殿堂的门前探头探脑,欲罢不能。参加工作后,我坚持不懈地长期写作,经过多年的笔耕,渐渐地在一些市县级报刊杂志发表了小说、散文。可我并不满足现状。去年11月,天眼新闻APP文化频道发表了我的一篇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随即又在《贵州日报》“娄山关”版“亮相”,这对我不啻于中了头彩。当我看到自己的文字第一次发表在省报上,感到一种特有的成就感和荣誉感,我特别惊喜,心情异常激动和兴奋。《贵州日报》圆了我在省级大报发表作品的梦想,实现了零的突破,可谓欣喜万分,用现在流行的话说,简直是获得感、幸福感爆棚。我从蹒跚学步到能够独立行走,真是多亏了《贵州日报》,是她给我提供了这个平台,是她给我创造了机会。可以说,《贵州日报》是我学习写作的摇篮,是我的启蒙老师,是我的良师益友,任何事物都取代不了她在我心目中的地位。我非常感激《贵州日报》,同时也衷心感谢报社的编辑老师们。作为办报人,你们功德无量,难能可贵。你们默默耕耘,为他人作嫁衣,这种高尚的风格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广大读者,尤其是广大作者敬佩!回顾我的写作经历,虽然时间长,起点低,但总算入了门,这全靠《贵州日报》的栽培和扶植。通过《贵州日报》,使我不仅了解到贵州的政治、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发展,而且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文学的窗口,从而坚定地选择了我的文学创作之路。现在,我对《贵州日报》更多了一份期盼与关心。我的阅读习惯没有变,依然认真阅读副刊“娄山关”版刊登的散文,当作文学创作的力量源泉,且边读边写边投。当我投稿以后,每天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脑,看看《贵州日报》电子版有没有更新,看看自己新的文章有没有发表。即使是看到朋友的文章发表,我也会在第一时间用

1
查看完整版本: 徐荣贵州日报助我实现文学梦创刊7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