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古代中医心理学思想渊源祝由术
TUhjnbcbe - 2024/5/12 16:50:00

祝由术在古代又被称为巫术,存在已久,几可远溯上古。《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一历代圣贤名医姓氏五帝苗父》:“上古神医,以菅为席,以刍为狗。人有疾求医,但北面而咒,十言即愈。古祝由科,此其由也。”《黄帝内经素问·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黄帝曰: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

祝由术名列古代中医十三科之一,与大方脉、小方脉、妇科、伤寒科等齐名。“祝”是毕恭毕敬的意思,“由”则是患病的缘由。从词面的意思理解,就是怀着恭敬的心情去了解疾病的缘由,通过药、咒、法术、心理工作等办法,化解病人的疾病。

祝由术有解释病因、断绝病因、诅咒之术的理论渊源。

祝由之义有二。一指通过转变意念、专意注念,向神祈祷、求福愈病之一种原始的精神心理疗法。此正上古时期“祝由”原始之本义,亦即道教医学养生方术中之吐纳服气、导引之法。

二指道教医学之巫术—祝由术,即符咒禁禳之法,用符咒以治病。咒是指口中诵念的带有一定节律的口诀,即咒语、咒词。巫医(师)的咒词亦称祝,故云“祝,咒同。”主要是用祈祷、尊敬、祭祀、诅咒、鞭挞、驱赶等法术,以祈求先祖的庇佑、鬼神的宽恕,或将蛊毒排出体外。因为道教符咒治病术中暗含有很深的医药学底蕴,故轻浅小疾,间或有效。由于时代不同,祝由由原始之本义,即道教医学养生方术中之吐纳服气、导引之法并向神祈祷、求福愈病之一种原始的精神心理疗法,发展到后来的祝由术,即符咒禁禳之法,用符咒以治病。此法在民间仍在使用,间或有效。

“正宗的祝由,和巫婆神汉完全是两回事。”广州中医院眼科教授黄仲委说,撇开迷信的东西,祝由术应该和心理治疗、气功治疗类似。

明代医家张景岳对祝由疗法进行了细致的剖析:祝由的目的是释去病因,也包括情志相胜的心理疗法,并不可包治万病,必有轻浅小疾,乃可用之。

情志病,病名首见于明·张介宾《类经》,系指发病与情志刺激有关,具有情志异常表现的病症。而“情志是中医学对情绪的特有称谓,即是对现代心理学中情绪的中医命名……是对包括七情在内的所有情志特征与属性的抽象和概括……除七情之外,爱与恨、自豪与羞涩、尊严与蔑视等,也是人类基本的情志表现。”由神志衰弱导致的情志病,主要以“神志异常”为表现,此等与西医的神经症性障碍性疾病相同,如癔症、急性焦虑症、特定恐惧症、抑郁症等,皆属心理障碍性疾病。经仪器检查,未发现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属于功能性神经症。

《素问·移精变气论篇》载:“往古人居禽兽之间,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内无眷慕之累,外无伸宦之形,……故可移精祝由而已。当今之世不然,忧患缘其内,苦形伤其外,又失四时之从,逆寒暑之宜,……故祝由不能已也。”可见祝由是以心理疏导为主的治疗方法,主要用来治疗心理和精神疾病,移精变气是祝由愈病的机理。

《灵枢·贼风》载:“黄帝日:其祝而已者,其故何也?岐伯日:先巫者,因知百病之胜,先知其病之所从生者,可祝而已也。”祝由治好疾病的机理在于巫师事先了解到患者发病的原因,而后再以法胜之,则可以移精变气,不药而愈。同时《内经》摒弃了上古祝由中带有明显鬼神色彩的部分,发展了“知百病之胜,知其病之所从生”及移精变气的核心部分,使祝由成为中医心理学的“合理基本内核”。

从国术的角度讲,人体患病无非是心病和身病,心病是祝由治疗的范围,部分身病也属于祝由治疗的范围,但祝由并非包治一切心病,要理解到祝由仅仅是医学的补充,不是治病的唯一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有很多种病,已经攻克,但有些病仍未找到合适的治疗方法,这也是祝由科流传几千年仍未灭绝的原因。

祝由术的病案记载也不乏少许。如张景岳在《类经》中的具体案例:一是去其所恶。病案如治疗妇女失心狂惑之症;二是去其所慕,病案如治疗女子思母成疾;三是以其所胜制之。病案如治疗热邪乘胃,殴詈惊狂之症;四是知病所由,微言释之,病案如治疗伤寒后金水二脏不足之症。《奇证汇》载许先生治董生通夕惊悸无寝症;西汉枚乘生动虚构了吴客治楚太子精神委顿之疾;名医医和以音乐节律和自然界阴阳规律比喻纠正了晋平公淫乐无度的恶习;名医卢不远治沈君鱼畏死症,都说明了历代医家对祝由之妙用。

综上,祝由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朴素的心理暗示、归因替代、意识疗法等心理学思想,在中医史上有丰富的治疗案例,对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学治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字来源:叔白

图片来源:网络

本期责编:叔白

参考文献:

《简述祝由术的历史沿革》苏姗李兆健上海中医药大学

《略论中医祝由术的历史发展》张荣明医古文知识

1
查看完整版本: 古代中医心理学思想渊源祝由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