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漯河日报-漯河名城网
79岁的赵汉春,已有56年党龄。他年参加工作,先后在舞阳做过农村小学教员、税务所会计、团县委干部、县委通讯组组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年从漯河内陆特区报社(如今的漯河日报社)副总编辑岗位退休。
回顾自己的职业生涯,赵汉春直言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的时间最长,长达50年之久。早在年,热爱写作的他就开始从事新闻宣传工作。他从所在行业、单位的通讯员干起,孜孜不倦并甘之若饴,直至成为宣传工作的行家里手,并在年被组织安排到漯河报社任副总编辑,直至退休。其间,他亲自采写并组织策划了大量鲜活生动、有感染力、有影响力的新闻作品,为党的新闻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与新闻相伴的日子,在赵汉春的记忆中是快乐的。“那时候条件简陋,第一代漯报人可以说是白手起家办报纸、艰苦奋斗干新闻。”赵汉春告诉记者,《漯河报》年创刊,他年到报社工作时,一切还处于起步阶段。
当时,报社办公地点在原市委家属院一处三室一厅的宿舍内,赵汉春的办公室就在宿舍的阳台上。报社全体人员不超过40人,编采合一,“出门是记者,回来是编辑”。报社在市委党校老校址租了5间房子做照排车间,印刷厂则租在原源汇区农委院。单位仅有的交通工具就是一部小面包车。“骑着我的自行车,从编辑部先赶到照排车间,之后再赶到印刷厂。”赵汉春表示,由于编辑部、照排车间和印刷厂分居三地,晚上需要连夜骑自行车先后赶往三个地方。
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在时任总编辑张水河的带领下,漯报人铆足干劲,推出了大量贴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