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著名作家看榆林能源新都注重艺术表达
TUhjnbcbe - 2024/7/14 16:23:00
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看的好 http://baidianfeng.39.net/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从《饮马长城窟行》到《渔家傲秋思》再到《沁园春雪》,从周秦汉到唐宋元明清再到现当代,据《榆林历代诗词全集》作品收录统计显示,我国历代有位作者创作诗、词、曲、赋等首(篇)文学作品,用来描写榆林的政治、经济、军事、民俗风情和自然风光等。

过去如此,如今亦是。秋日的榆林,天高云淡,蔬果飘香,是阅不尽的画卷,处处绚丽多彩;是颂不完的诗句,句句扣人心弦。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展示榆林百年巨变,记录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9月24日至27日,由中国艺术报社、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陕西省作家协会指导,榆林市委宣传部主办的“著名作家看榆林”采风活动在榆林举行,旨在让作家们用文学的笔触描绘这座资源富集的塞上名城。

?50多位作家来榆——分八组进行10个主题采风

“著名作家看榆林”采风活动是我市今年推出的系列主题活动之“一篇文章写榆林”,除此外,我市还推出“一首歌唱榆林”“一幅画画榆林”“一首诗诵榆林”等一系列活动。

梁衡、孟祥宁、洪和文、高伟……来自全国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和我市共50余位知名作家分成8个采风创作小组,重点围绕能源开发、治沙造林、环境保护、脱贫攻坚等10个创作主题,分别深入我市不同领域、行业实地开展专题采风创作。

我市通过搭建文学名家、作家、文学爱好者学习交流展示的平台,以采风、创作、展示等活动为载体,旨在通过各位作家敏锐的眼光、独特的思维、生动的文学语言,全面挖掘展示榆林深厚的历史文化、独特的自然景观和辉煌的发展成就,孕育和催生出一批表现榆林新发展、新成就,描绘榆林人民群众新精神、新风貌、新形象的精品力作,为加快榆林市建设成为陕甘宁蒙晋交界最具影响力城市贡献文学力量。

正如副市长贺湘如在致欢迎词时表示,“著名作家看榆林”采风活动是榆林市文学界的一件盛事、幸事,必将对本市文学事业的发展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作家眼中的榆林——“这是块神奇的土地,值得被书写”

《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著名散文家梁衡说:“我先后写过8篇关于榆林的文章,近来着手的文章《人文与树》,树的源头就在榆林。这是块神奇的土地,这块土地值得被书写。”梁衡认为,这次采风所到的军事要塞36堡之清平堡,不仅具有文物考古价值,而且是气象学、农业、灾难管理甚至是民俗等多学科的交叉点,值得进一步挖掘。

“采风是文学创作的传统,对于一个作家来说,只有到一线和生活中去,才能获取鲜活的素材和第一手资料,才能写出好的文章。此次采风活动中,女子民兵治沙连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女民兵们舍小家顾大家的无私奉献精神让我深受感动,进一步激发了我们探寻榆林、了解榆林、刻画榆林、描写榆林的激情和动力。”中国艺术报社副社长、著名作家孟祥宁说。

著名作家、诗人刘益善说:“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榆林人谱写出一部战天斗地的治沙史诗,涌现出了石光银、牛玉琴、张应龙、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等一批享誉全国的治沙英雄和先进集体,他们用自己的智慧、汗水和生命,为毛乌素沙漠披上了绿装。”他表示,治沙英雄的先进事迹和奋斗历程令人心生敬佩,他将结合采风活动中的所见所闻,记录治沙英雄、书写治沙事迹,作出一名作家应有的贡献。

“以前只了解榆林在生态环境治理上成效显著,通过两天的走访,深入了解到城市建设、民生改善、乡村旅游、现代农业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亮点,完全颠覆了我此前对榆林单一的印象,切身感受到榆林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在不断提升,未来发展一定是后劲十足、潜力巨大。希望通过本次采风活动,寻找到独特的视角,深挖榆林的文化底蕴,产生一批讲述榆林的好作品。”著名作家王海这样说。

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河南省作协副主席王剑冰等作家先后到统万城、建安堡、镇北台等地,参观了长城遗址、古堡,了解以黄河为代表的陕北文化保护发展、文旅资源开发现状等。“过去的榆林作为边塞之地举足轻重,这次采风我想在这方面下点功夫,深入挖掘榆林的历史。”王剑冰说。

著名散文家、《西部散文选刊》主编刘志成参观了榆林古城墙遗址、陕北民歌博物馆等地后,感到特别震撼,“榆林这些年变化非常大,不只是城市建设,还有体育馆、民俗博物馆等基础设施建设,都展现了榆林的大手笔。我们应该拿起手中的笔,来抒写榆林的巨大变化。”

冰心散文奖获得者、我市作家曹洁认为,一个真正的写作者,应该以静态的作品应和动态的世界。陕北作家拥有如此广阔强大的精神背景,不能只随时代潮流往前走,更要站在原地往回看,反思交汇点上充满变数的生活常态,从而抒发对这片土地的历史、文化、文明的深刻表达和思考,传递出真诚、向善、励志的精神力量。只有懂得去思考天地人的“常”与“变”,才会有真诚表达的可能。

作家们纷纷表示,将结合所见所闻所感,竭力创作出赞美榆林、展现榆林、歌颂榆林的精品力作。

?文化建设战略部署——构筑文化自信,创作文艺精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在今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举行的第三十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

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我市在“十四五”规划中对文化建设作出了战略部署,明确提出要繁荣文艺精品创作,以文化的影响力提升榆林城市核心竞争力。当前,榆林正处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正在向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陕甘宁蒙晋交界最具影响力城市三大目标奋进,文艺工作舞台更加广阔。

文艺精品是城市文化发展和繁荣的高度体现。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曾德超在“著名作家看榆林”采风活动座谈会上指出,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和“三贴近”原则,自觉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强化精品意识,推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和艺术创作,着力推动文艺事业繁荣发展,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艺创新,必须有大批德艺双馨的文艺名家。目前,我市各级文联、协会、团体正努力把文艺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秉承柳青、路遥等先辈遗志与精神,着力建设一支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队伍,为我市文艺繁荣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文学事业发展,制定专门政策,设立专项资金,大力激发广大文学工作者的创作热情,逐步形成了有利于文学工作者学习成长、创作生产的工作机制。“十三五”期间,我市市级作协会员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作品余篇,其中国家级报刊发表作品篇以上,部分作品先后荣获老舍散文奖、冰心散文奖、柳青文学奖等奖项,涌现出一批在省内乃至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的老中青作家。

记者强继霞图片均为资料图

本期编辑叶蕊

原标题:《“著名作家看榆林”

能源新都注重艺术表达》

1
查看完整版本: 著名作家看榆林能源新都注重艺术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