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冬季节气养生药膳指南》发布时
(单守庆)11月7日立冬之日,中国药膳研究会发布团体标准《冬季节气养生药膳指南》。至此,《二十四节气养生药膳指南》在年全部发布完毕。自《春季节气养生药膳指南》发布以来,四季养生药膳标准相继出台,为公众科学饮食提高免疫力,做好防控新冠疫情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药膳是食品大家族里一个宝贵的存在。它亦食亦药,既是美味佳肴,又食养食疗。与一般食品相比,因为药膳里有药,药膳研究者、制作者、经营者、消费者都很注重药膳的标准。《二十四节气养生药膳指南》的应季发布,是健全完善食品行业标准体系的创新实践。纵观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指南,有如下特点:
理论指导性。“药食同源”是中华饮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更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理论观点之一。立冬日进补俗称“冬补”,可以增强体质,抵御寒冬;大雪是“进补”的好时节,如何用中医理论解读“冬天进补,开春打虎”的民间养生谚语。指南都提供了不同节气的“药膳配方理论依据。
配方科学性。药膳配方,是药膳制作的前提。指南里的药膳配方设计,无不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还加强了西医营养学、时间医学((研究时间与人体生理和病理变化关系的一门学科)、气象学等跨学科、多学科的交叉融合研究,以确保配方的科学性。比如:不同节气的药膳配方,均选择南方和北方都易得常用的原料,取用药物之性,用食物之味,食借药力,药助食威。
操作可行性。药膳制作,除了掌握和运用普通食品的制作方法,还要把中药利用方面的应知应会与中餐烹调技术统一起来,破除药膳的“神秘感”,让相关单位和普通家庭都能应用。为此,中国药膳研究会药膳研究开发中心正式启动,为药膳制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普遍适用性。根据不同季节的气候特征、多发病特点,按照普适性原则设计药膳配方、选择适宜的制作技法,使之符合绝大部分正常人群的药膳养生需求。在充分体现节气养生药膳普遍适用性的同时,指南明确了南方药膳与北方药膳的区别、某种药膳适宜人群与不适宜人群。
标准示范性。制定团体标准《二十四节气养生药膳指南》,以药膳理论、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为基础,相关单位、业内专家和多方人士共同参与,充分体现了标准的内涵:“标”是投射器,“准”是靶心。标准合用,行为和结果相一致。这样的“内涵”为制定药膳标准起到了示范作用。
年,国务院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把培育和发展团体标准作为一项重要的标准化工作改革措施,标志着我国团体标准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曾担任《养生漫谈:中医养生理论与实践探讨》主编的著名药膳专家姬爱冬、荆志伟,如今都是《二十四节气养生药膳指南》起草工作组的主要成员,据专家介绍,在制定和发布《二十四节气养生药膳指南》前后,中国药膳研究会还发布了《常用特色药膳技术指南(第一批)》,立项和启动了《失眠人群药膳调理指南》《体质养生药膳指南》等药膳标准制定工作。
中国药膳研究会将继续制定、实施和不断完善药膳制作标准,满足不同节气、不同地域、不同人群对药膳标准化的诉求,这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的实际行动。
(作者系中国药膳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科普作家协会食品科普创作专委会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