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2月26日消息2月25日,以“应急管理现代化路径探索”为主题的座谈会在人民政协报大厦举行。会议围绕“十四五”期间如何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如何完善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对各类风险的能力、怎样有效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等议题展开交流讨论。
人民政协报社党委副书记、副总编辑张宝川发言。主办方供图
人民政协报社党委副书记、副总编辑张宝川在会上表示,新形势下我国公共安全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复杂严峻,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风险高度聚集,相互交织。迈入“十四五”时期,如何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如何综合运用大数据分析挖掘、云计算、人工智能、地理信息分析服务等先进应用技术,构建智慧应急“一张图”综合管理模式,值得与会委员专家交流探讨。
会上,温州市应急管理局以线上视频的形式为与会专家介绍了城市安全风险“一张图”管控平台。据介绍,平台通过市县一体化的总体架构模式,形成四等级的“一张图”总平台和县市区“一张图”子平台两级联动管理模式,实现全市市域应急精细化管理。平台涵盖了台风、暴雨、山塘、水库、洪涝灾害、地质灾害以及生产经营、道路交通、海洋渔业船舶、城镇燃气等诸多领域,形成了空地海一体化、部门数据一体化、二三维一体化、预警决策一体化的应急管理大数据中心和应急指挥中心,初步形成了一库、一图、一平台、一指挥屏“四个一”的应急管理体系,实现了应急管理资源融合、风险研判、应急决策、协同处置、综合指挥等全过程风险防范化解机制。通过对应急风险的精准研判,大幅提升了应急预警预报和联动指挥能力,在风险防控和抢险救援当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院长张兴凯。主办方供图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院长张兴凯在会上表示,近年来我国在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示范方面取得了双进展。目前,我国安全生产的信息化发展跨上了大台阶,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已经建成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平台,对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煤矿、三等以上的尾矿库实现了%的接入,具备了风险监测、态势评估等十方面的功能;二是已经建成国家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大数据平台,目前该平台已经汇聚了国内过亿家组织的数据,并对信息进行定期更新。三是随着《“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行动计划(-年)》的推出,将大大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的智能化、信息化以及生产效率。
为推动应急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更好地发展,张兴凯提出三点建议:
第一,要加大安全生产科技的投入力度,支持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技术的研发。科技部应对煤矿、非煤矿山、尾矿库、危险化学品的储存和运输,城市人员密集场所、乡村人员聚集场所的安全生产风险预警技术开展专项支持。应急管理部、工业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等相关部门,应该支持行业领域预警标准的研制。
第二,做好工业互联网和安全生产的政策引导。一方面推动《“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行动计划(-年)》尽快落地。另一方面,优先支持像化工、钢铁、石油开采、矿山、有色、建材等重点行业领域工业互联网和安全生产的行业中心建设。再者,调动当前各省工信局、应急管理厅的积极性,优先建设区域分中心。
第三,拓展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领域,打通行业领域数据的融合、融通,核心是把“大脑”建设好。一方面,危化品的生产、储存、经营、使用等应该建设监测预警平台。另一方面,城市密集场所和人员聚集场所的监测预警平台建设,要坚决避免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最后,实现省、地市县、园区值班值守制度。
第四,要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研究,进行更大规模、更广范围的试点工作。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工作,需要不断地探索、深入地研究。
全国政协常委、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朋德。主办方供图
全国政协常委、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朋德从国家应急指挥系统构建国家安全管理能力提升方面,提出了几点思考:第一,随着应急管理部门的相继成立,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存在延后性。各单位的应急要在国家层面统一调度指挥,继而形成联席会议机制,并从法律层面予以引导。第二,加强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评价,要做好顶层设计。各行业、各单位的应急预案应统筹在一个体系中,变成国家应急预案,面临不同的灾害,能够得到针对性解决。第三,国家应急大数据应进一步标准化、规范化,为建立好预警系统打基础。同时,加快建成空天地一体化的中国数据感知网络化体系,把空间位置和时间变化的各类物理量整合起来,由变化的量来触发应急指挥系统。第四,加强地质调查领域与应急管理部门的进一步合作,把地质灾害领域的机理原理分析和信息平台与国家的大应急平台更好地对接,发挥专业领域的优势作用。打造平安中国、健康中国、美丽中国。
应急管理部科技和信息化司司长魏平岩。主办方供图
应急管理部科技和信息化司司长魏平岩在会上介绍,应急管理部组建两年多来,紧紧围绕实战需要,统筹谋划,高位推进,不断提高应急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目前实现了信息化跨越式发展,主要体现发展模式科学先进、基础设施弯道超车、业务支撑亮点纷呈、大数据应用取得实效、运行保障安全可靠、通信保障能力提升。
魏平岩表示,在“十四五”期间,要坚持以信息化规划为统领,以应急准备为重点,以智慧应急为目标来组织信息化建设。主要有八个方面任务:
第一,关于“应急大脑”建设。要建成物理分散、逻辑一体的全国应急大数据中心,依托应急云建设全国统一、数据集中、运转高效、服务智能的应急大脑,为各级应急管理部门提供数据、模型算法、知识图谱等公共基础服务,满足不同应用场景需求。
第二,关于联网监测。在安全生产方面,不断扩大监测范围和采集信息种类,为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和大数据分析提供源头活水。在自然灾害方面,建成国家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系统,接入水情、水利工程、地质隐患、林草视频监控、部门预警等信息,实现与单灾种监测预警系统间的协同联动。在城乡安全方面,建设城乡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公共信息平台,通过接入政法、公安、交通等部门“雪亮工程”、“天网工程”、交通卡口的视频监控信息和安全生产、自然灾害、消防安全、城市生命线等安全风险监测信息基础,动态分析城乡安全风险。
第三,关于情报支撑。要建成全国一体、上下协同、数据共享的应急指挥“一张图”,汇聚灾害事故情报、态势分析研判、救援力量分布、应急物资储备、现场视频图像、网络舆情监测、灾害周边道路交通和人口分布等信息,积累全国历史灾害事故抢险救援处置经验形成知识库,综合专家研判和应急救援过程中的动态数据,提高系统辅助决策智能化水平。
第四,关于数据救援。要建成以应急战术互联网为骨干,以智能化应急指挥系统为核心,以物联装备为神经元的重特大灾害救援作战体系,利用融合通信技术完成视频会议、手机、固话、卫星电话、移动指挥车、手持单兵等各类通信终端的互联互通,形成“单兵数字化、战场网络化、作战可视化”的新型作战模式。
第五,关于精准执法。开发全国统一的应急管理监管执法信息系统,实现检查重点智能推荐,风险隐患自动识别,执法标准智能关联,基层监管执法人员全部使用执法终端开展现场执法,全面提升检查执法专业化、智能化、精准化水平。
第六,关于信息发布。大力发展应急广播等发布手段,结合大数据分析实现快速精准动员。充分利用互联网,发动全民参与灾害事故信息获取。
第七,关于安全防护。加强应急管理部大数据中心安全防护体系建设,建立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一人一档”“一机一档”,加强信息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和监测管理。建立智能化运维体系,保障系统运行高可靠性。
第八,关于深度应用。着力破解基层应用短扳,大力推动深度应用模式,提炼应用方法,挖掘数据价值,建立应用规范,扩大应用群体,固化业务流程,激发规模效应。
江苏省政协委员、爬山虎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巍作。主办方供图
江苏省政协委员、爬山虎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巍作从企业开发和服务的角度表示,企业在开发过程中应对四个共性问题给予重视:第一,加强信息系统对风险问题的认知、研判,加强风险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加强对数据详实性和准确性的监测。第二,加强跨部门统一协调,做到无缝对接,做到平时和战时信息转换的顺畅快捷,适应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需要。第三,企业在服务过程中要紧跟政策,紧跟国家对应急管理领域的发展规划。第四,按照应急管理部统一建设的EGIS的数据分类、采集维护、配图切图以及服务接口等技术标准规范,开展应急管理的空间数据库的建设及专题图层的发布与管理。
中国移动通讯集团江苏有限公司扬州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朱建军。主办方供图
中国移动通讯集团江苏有限公司扬州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朱建军从通信角度阐述了观点,他表示要进一步提高重大风险感知的灵敏度、风险研判的准确度以及应急反应的及时度,就必须积极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的信息化,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应急管理信息化对数字中国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发挥好信息化的加速器、催化剂作用,构建‘制度+技术’的国家应急管理现代化体系,是顺应‘数字中国’发展战略的大势所趋,同时也能补齐应急管理能力短板。”他表示,通过信息化手段,全覆盖、高精度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保障人民群众财产安全,是建设“智慧社会”的重要落地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