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认为,失眠的发生与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密切相关。而中医治疗疾病特别强调辨证论治。不寐辩证以虚实为纲。虚证:起病缓,病程长,程度重,多因阴血不足,致心失所养;实证:起病急,病程短,病情相对轻,多由邪热扰心,导致心神不安。又因不寐的病性有虚实之分,其基本病理变化总属是阳盛阴衰,阴阳失交,因此治疗上要以补虚泻实,调整阴阳为原则。
中医治疗失眠常用的方法概而言之有内治和外治两种。内治有汤剂和中成药,这些都需要根据患者病证辨证论治,汤方在使用时还要随症加减;中成药常用的有逍遥丸、舒眠胶囊、枣仁安神胶囊、九味镇心颗粒等等以后会有专篇论述,另外还可以使用单味中草药如酸枣仁、柏子仁、茯神、合欢花等治疗失眠。外治法主要有针灸、推拿按摩、气功和刮痧等。本篇重点介绍一下内服方药的治疗。
虚者补其不足,针对脏腑遣方用药补益心脾,补肝益肾+(枣仁、远志等)养心安神;实者泻其有余,针对病因疏肝泻热,清化痰热+(龙骨、牡蛎、朱砂、磁石等)镇心安神
根据病因病机的不同,不寐主要分为以下五个证型。
心虚胆怯证,心悸以心悸不宁,受惊易作为特征,失眠则以平时善惊,睡后多梦易惊醒为特征,兼见心气虚(少寐多梦易惊醒)和胆虚怯(善惊易恐,坐卧不安,恶闻声响)的症状,治疗。治疗以益气镇惊,安神定志为法,方用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
心脾两虚证,心悸以心悸气短,劳则尤甚,息则减轻为特征,失眠则以不易入睡,多梦易醒为特征,兼见心血虚(面色无华,头晕目眩,健忘)和脾气虚(倦怠乏力,食少纳呆,腹胀便溏)的症状。治疗以补益心脾,养血安神为法,方用归脾汤。
心肾不交证,心悸以心悸不宁,思虑劳心加重为特征,失眠则以心烦不寐,入睡困难为特征,兼见肾阴虚(耳鸣腰酸,头晕目眩,口干盗汗)和心火旺(心烦,急躁易怒,五心烦热)的症状。治疗以滋阴降火,交通心肾,方用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
痰热扰心证,心悸以心悸时发时止为特征,失眠则以痰多胸闷不寐为特征,兼见痰浊/痰热阻滞的证候(痰浊阻滞清阳不升而见头重目眩;痰浊中阻则泛恶嗳气,厌食吞酸;痰火扰心神则烦躁,多梦;火热上炎则口干苦;若移热于下则大便秘结,小便短赤等等)。治以清化痰热,和中安神,方用黄连温胆汤。
肝火扰心证,以心烦易怒,不寐多梦为主症,兼肝火旺充斥上下的症状:(肝火旺)头晕头胀,目赤耳鸣,(火上炎)口干口苦,(火下移)便秘溲赤。
朋友们通过阅读可以大致识别自己的证型,但是不可自行开方用药,以经过中医师的辨证后再开方治疗为佳。此外,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不寐还应注意精神生活调试:应减少思虑,清淡饮食,睡前不吸烟,不喝酒,不饮浓茶、咖啡,规律作息,保证卧室环境舒适安静,这些以后都还会有专篇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