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又称药王,世号孙真人,随唐时期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著名的医药学家和养生家[1]。孙思邈博学多才,医术精湛,将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医学事业,留给后世很多宝贵的医学知识,现将其医学成就概括如下,并做简要探讨,以供同道学习应用。
1孙思邈的医学成就
1.1著书立说:孙思邈的著述有很多,仅《耀州志》上记载的就有30多种。其中除了《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还有《千金髓方》、《神枕方》、《神仙修养法》、《养生要录》、《老子注》、《庄子注》、《医家要妙》、《枕中素书》、《养生延命集》等,不过大多已佚失,仅存《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广传于世。
1.1.1《备急千金要方》不仅仅是一部方书,更是集诊治、针灸、养生等理论实践知识为一体的一部重要参考书。
《备急千金要方》简称《千金要方》,约成书于年,共三十卷,分二百三十二门,已接近现代临床医学的分类方法[2]。全书共载方、论首,集方广泛,内容丰富,是我国唐代医学发展中具有代表性的巨著,对后世医学特别是方剂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和贡献。该书是我国最早的医学百科全书,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各科理、法、方、药齐备,并广泛辑录了前代各家方书及民间验方,记载了妇、儿、内、外各科疾病的诊断、预防与主治方药、食物营养、针灸等。保存了唐以前的不少医学文献资料,其中养生长寿等内容极其丰富珍贵,并沿用至今。书中首篇所列的《大医精诚》、《大医习业》,是中医学伦理学的基础;书中所收载处方及千余条针灸治验均以证统方,为后世所推崇。正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曰:“思邈尝谓人命至重,贵于千金,一方济之,得逾于此。故所著方书以千金命名,凡诊治之诀,针灸之法,以至导引养生之术,无不周悉”。张璐《千金方衍义》评曰:“继长沙而起者,惟孙真人《千金方》,可与仲圣诸书颉颃上下也。伏读三十卷,法良意美,圣谟洋洋,其辨治之条分缕析,制方之反激逆从,非神而明之,其孰能与于斯乎?”
1.1.2《千金翼方》是《千金要方》的续编,是为补充《千金要方》之不足而写。
《千金翼方》约成书于年,是孙思邈取羽翼交飞之意,以补充《千金要方》的不足[3]。全书三十卷,分一百八十九门,计方、论、法余首,记载药物多种。书中内容涉及本草、妇人、伤寒、小儿、养性、补益、中风、杂病、疮痈、色脉以及针灸等各个方面,尤以论述治疗伤寒、中风、杂病和疮痈等更为精辟。正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曰:“犹虑有阙遗,更撰《翼方》辅之,……(《千金要方》)妙尽古今方书之要,独伤寒未之尽,似未尽通仲景之言,故不敢深论,后三十年作《千金翼方》,论伤寒者居半。盖始得之,其用志精审不苟,如此云云。则二书本相因而作,亦相济为用”。
《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百万多字,收集整理了前人和民间医方多个。孙思邈博采群经,删繁去复,并结合个人经验整理加工,使唐代以前的临床经验、医学理论、杂散药方、针灸等浩繁内容,合而为一,荟萃成集。其中除引用张仲景、华佗、陈延之、支法存等很多名医的医方外,还搜集了流传在广大人民、少数民族、文人学士、官僚、宗教界和外国(如印度)医书中的很多医方。《千金方》所载医论、医方系统地总结了唐以前的医学成就,是一部科学价值非常高的著作。被誉为我国最早的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对后世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2理论建树
1.2.1脏腑辨证虚实寒热为纲
脏腑辨证是以脏腑为纲对疾病进行辨证的方法。脏腑辨证法在唐代孙思邈之前的《黄帝内经》、《金匮要略》,以及《中藏经》等都有以脏腑为核心进行辨证的论述。如《灵枢·本神》曰:“必审五脏之病形,以知其气之虚实,谨而调之”。《金匮要略》设立“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治”。《中藏经》有专论五脏六腑虚实寒热、生死顺逆脉证诸篇,从而使中医脏腑辨证有了雏形。到唐代孙思邈不仅强调脏腑辨证,而且主张脏腑辨证以虚实寒热为纲[4]。他在《千金要方》卷十一至卷二十中,每卷均先陈述脏腑的生理病理及常见病证,继而列出虚实寒热证治。以卷十七肺病辨证论治为例,列出了肺实证、肺与大肠俱实、肺虚冷、肺与大肠俱虚证的主证、兼证,以及治疗主方。可见,孙氏对脏腑辨证以虚实寒热为纲论述周详。这对中医脏腑辨证的主导地位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其中不少内容已被后世吸收和发展。
1.2.2强调养生在于日常调养
孙思邈是一位伟大的临床医学家,也是一位著名的中医养生家。他继承和发展了《黄帝内经》养生之要旨,并依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和亲身体会,总结了养生“十要”,使中医养生方法更加全面完善,养生“十要”即:抑情啬神、少思护气、小劳养形、导引调气、勿要多言、食宜清淡、起居有常、房事有节、食药保健、常善勿恶等[5]。他还总结有养生“十二少”和养生“十二多”[6]。十二少即: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十二多即: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喜则忘错昏乱、多笑则脏伤、多事则形劳、多语则气乏、多欲则志昏、多好则专迷不理、多愁则心撮、多怒则百脉不定、多乐则意溢、多恶则憔悴无欢。可见,养生就在于日常调养,不是高不可攀难以做到的。
1.2.3精研仲景开“以方类证”先河
孙思邈对张仲景有着极高评价,他在《千金翼方卷九·伤寒上》说:“伤寒热病,自古有之,名医睿哲,多所防御,至于仲景,特有神功。寻思旨趣,莫测其致,所以医人未能钻仰。尝见太医疗伤寒,惟大青、知母等诸冷物投之,极与仲景本意相反,汤药虽行,百无一效。伤其如此,遂披览《伤寒大论》,鸠集要妙,以为其方,行之以来,未有不验”。这一高度评价也产生了对仲景《伤寒杂病论》的深入研究,他研究的方法是“方证同条,比类相附”,也就是将《伤寒论》所有的条文,分别按方证归类。这样将《伤寒论》的内容各以类从,易于检索,条理清晰,从而创立了从方、证、治三方面研究《伤寒杂病论》的方法,开后世“以方类证”的先河,为后世研究《伤寒杂病论》提供了可靠之门径[7]。
1.2.4产后温补创产后温补系列方
由于分娩时产创、出血,以及临产时损伤气血,以致气血不足,“百脉空虚”,以及阳气虚弱。因此,孙思邈提出产后虚损的治疗原则是“产后宜温”,并依据产后所致的不同疾病,创立了产后温补的系列方剂[8]。如:用羊肉汤“治产后虚羸喘气,自汗出,腹中绞痛”;用羊肉当归汤“治产后后腹中心下切痛,不能食,往来寒热,若中风乏气力”;用羊肉地黄汤“治产后三日腹痛,补中益脏,强力气”;用羊肉杜仲汤“治产后腰腹疼,咳嗽”;用羊肉黄芪汤“治产后虚乏,补益”;用羊肉桂心汤“治产后虚冷心疼”;用当归建中汤“治产后虚羸不足,腹中疼不止”;用大补中当归汤“产后虚损不足,腹中拘急”等等。这些用温补法治疗产后病的方剂为后世树立了范例。
1.3临证诊治
1.3.1胆大心小,智园行方:这是孙思邈毕生行医的治学名言。所谓“胆大”是指诊断明确后敢于用药,不畏惧药物的峻泻、攻逐、大热、大毒等副作用而敢于正确运用;“心小”是指四诊仔细,用药谨慎,全力实现安全有效;“智园”是指临证能知常达变,三因制宜,辨证施治,灵活用药。“行方”是指忠于职守、精益求精、乐于奉献、文明行医、关爱病人、遵纪守法、廉洁自律。可见,医者只有胆大心小,智园行方,才能不出差错,救死扶伤,妙手回春。也只有胆大心小,智园行方,才能成为“良医”。所以说:“医之神良,尽于此矣!”
1.3.2创制新方,制方严谨:孙思邈不仅搜集了大量的古方和验方,而且创制了不少新方。他创制的新方,处方配位严谨,颇具特色。其中多数方剂成了后世名方,在《中医方剂学》的本科教材中被选用的就有葳蕤汤、温脾汤、犀角地黄汤、当归建中汤、枕中丹、紫雪丹、独活寄生汤、盐汤探吐方,以及苇茎汤9首。
1.3.3中医分科,妇、儿专科:孙思邈是我国第一个倡导设立妇科、儿科的人。他在《千金要方·求子》曰:“夫妇人之别有方者,以其胎妊生产崩伤之异也,是以妇人之病,比之男子十倍难疗,……所以妇人别立方也”。孙思邈在他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都非常关心妇女和珍视小儿。他强调对疾病的治疗要注重妇女和小儿,倡导为妇女、小儿设立专科。他在《千金要方》曰:“先妇人、小儿而后丈夫、耆老”;在《千金要方》卷二至卷四,《千金翼方》卷五至卷八专列妇科疾病。从求嗣、调经、妊娠到产后,各种妇科疾病的辨治都有比较详细的记载;在《千金要方》卷五、卷十、卷二十五,以及卷三十,《千金翼方》卷十一、卷二十六等分列了九门小儿病。可见早在唐代孙氏已从中医全科分出妇科和小儿科。
1.3.4计划生育,绝育引产:在《千金要方》卷三载绝育方二首:一是蚕子故纸,方一尺,烧为末,酒服之,终身不产。二是油煎水银一日勿息,空肚服枣大一枚,永断,不损人。在《千金要方》卷二中载引产方四首:(1)以鸡子一枚,盐三撮,和服立下。(2)麦蘖一升,和蜜一斤,服之立下。(3)七月七日,神典三升,煮三沸,宿不食,旦顿服,即下。(4)大麦曲五升,酒一斗,煮三沸,去滓,分五服令尽,当宿勿食,其子如糜。在《千金要方》中载有堕胎的药物较多,如水银、麝香、代赭石、水蛭、牛膝、蜈蚣、瞿麦、斑蝥、天雄、附子、半夏等。可见,在《千金要方》中已记载了丰富的绝育、引产、堕胎的内容,依据史书的记载,可以说孙思邈是我国首先倡导绝育、引产之法的先行者,开创了计划生育之先河。
1.3.5针灸治病,创“阿是穴”:孙思邈不仅是我国针灸彩色绘图的创始人,而且也是“阿是穴”的发现和创立者。他为中医针灸学增添了新的内容和方法,对后世不断发现奇穴铺垫了良好的基础。
2现代运用
2.1大医精诚,济世活人:“大医精诚”出自孙思邈《千金要方》第一卷,是我国首篇完整论述医德的。“精”是指医者技术要精,强调医者要有精湛的医疗技术,因为“人命至重,贵于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所以为医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诚”是指医者的品德修养要高尚,要发“大慈恻隐之心”,“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危求救者,不得以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媚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等。这就是说医者要有仁爱之心,普救众生之志,救死扶伤是医者义不容辞的。作为医者“大医精诚”,济世活人是行为的准则,历代对医者的医德都是这样要求的。截至目前,《千金要方·大医精诚》是我国医学史上最早、最全面、最系统阐述医德规范的奠基之作,至今仍是中医学典籍中论述医德的一篇极为重要的文献,为习医者所必读。孙思邈本人不仅是医德的倡导者,也是实践者。孙思邈高尚的医德言行,至今仍是值得我们学习和继承的。
2.2安身之本,必资与食:孙思邈认为“安身之本,必资于食”、“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气血”,所以,掌握饮食的宜忌也是养生的重要内容。《千金要方食治》:“夫为医者,当须先知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盒,然后命药”。可见,孙氏特别提倡食疗方法,注重饮食有节,反对暴饮暴食。《千金要方食治》中指出“凡常饮食,每令节俭,若贪味多餐,临盘大饱,食讫,觉腹中彭亨短气,或致暴疾,仍为霍乱”。同时指出,饮食宜清淡,过于厚味甘甜成味,多促寿。《备急千金要方道林养生》:“常须少食肉,多食饭及少菹菜,并勿食生菜、生米、小豆、陈腐物,勿饮浊酒”。对于老年人尤其要注意其伙食,“若贪味伤多,老年肠閨皮蒋,多则不消”,就会形成脾伤食积之病症。孙氏还详细介绍了食物的治疗作用。如用羊屠、鹿治疗蘯,用羊肝、牛肝治疗夜盲,用谷皮预防脚气,用赤小豆、乌大豆治疗脚气,对后世影响很大。
2.3消渴辨治,从火论治:《千金要方消渴》第一次系统整理了唐代及唐以前消渴病治疗的经验,所述“凡积久饮酒,未有不成消渴…脯炙盐咸,此味酒客耽嗜,不离其口……积年长夜,酣兴不解,遂使三焦猛热,五脏干燥。木石犹且焦枯,在人何能不渴。”指明燥热可导致消渴。孙思邈善用苦寒药物治疗消渴病,如天花粉、麦冬、黄连、苦参、生地黄、知母等,这些药物大多具有清热泻火或兼有养阴生津的作用。可见,清火为治疗消渴病的第一要务,孙思邈可谓是“从火论治消渴病”的先驱,对后世研究糖尿病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9]。
2.4创胚胎学,立养胎法:《千金方》云:“凡儿在胎,一月胚,二月胎,三月有血脉,四月形体成,五月能动,六月诸骨具,七月毛发生,八月脏腑具,九月谷入胃,十月百神备,则生矣。”[10]按照月龄从形态等方面较为详细具体的描述胎儿在母体中的变化,与现代胚胎学的论述较为接近,开创了胚胎学的先河。孙思邈十分重视妇女的孕期保养,通过对妇女孕期的调护,来加强对胎儿的养护,如“妊娠受胎后应居处简静,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弹琴瑟,调心神,和情性,节嗜欲,庶事清净,生子皆良”,还详细记载了十月养胎法,以保护胎儿,预防流产,提高了生育率及胎儿的存活率,与现代医学提倡的胎教理念基本一致,说明古人早已对养胎护胎有了一定的科学认识,现在仍值的我们学习借鉴。
2.5健康长寿,养老养生:孙思邈崇尚养老养生,并身体力行,成为长寿老人。孙思邈认为人年五十以上,“阳气日衰,损与日至”,强调养生对预防疾病、延年益寿具有重要意义,故“常须慎护”。主张常存善心、常修善事,保持情绪安宁和精神愉快,总结出“十要”、“十二少”、“十二多”等宜忌。建议老年人日常起居不宜“强用气力”,“无举重,无疾行,无喜怒,无极视,无极听”;防护方面做到“常避大风大雨大寒大暑大露霜”;饮食方面要“常学淡食”,“常宜轻清甜淡之物,大小麦面、粳米等为佳;又忌强用力咬啮坚硬脯肉,反致折齿破断之弊”,“常宜温食,不得轻之”,“人凡常不饥不饱不寒不热”;“故养老之要,耳无妄听,口无妄言,心无妄念,此皆有益老人也”;饮食起居,随宜调护,则可“延年益寿矣”。另外,由于老年“心力渐退,忘前失后,兴居怠惰,计授皆不称心”,后辈当“识其情”,“常须慎护其事”。如果能掌握养生之术,并“习以成性”,则“性既自善,内外百病自然不生”,如果不知养生之术,则“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
3结语
孙思邈学术渊博,以其深邃的中医学理论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编写了巨著《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他品德高雅,多次拒绝高官厚禄,甘愿一辈子在民间济世活人,深受人们的爱戴和敬仰。他广泛收录了前代各家方书及民间验方,对后世医学特别是方剂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和贡献;他将儒家、道家以及佛家的养生思想与中医学的养生理论相结合,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养生方法,为中医养生学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是古今医德医术堪称一流的伟大医学家,他的理论和实践对我国医学乃至世界医学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他的成就是一座“取之不尽”的医学宝藏。
参考文献:
[1]李剑颖.谈药王孙思邈对中医药学的贡献[C].全国中医药科普高层论坛文集..
[2]崔淑原,和中浚,王缙.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的版本考查[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19(24):52-52.
[3]姚瑶,刘更生.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中关于生平事迹的自述[J].中华医史杂志,,47(5):-.
[4]李红波,杨勇.孙思邈治疗肝脏相关病症方药运用特色[J].中医学报,,33(1):88-90.
[5]朱丹丹,王卫,王益民,等.《千金方》养生之道浅析[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37(2):-.
[6]郭刚.论孙思邈养性的养生之道——以医道同源为视角[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3(3):-.
[7]刘毅,董利利.《备急千金要方》对张仲景学术思想的传承探究[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33(4):-.
[8]王震,孙理军.再谈孙思邈《千金方》对中医妇科的贡献[J].山西中医,,33(3):47-49.
[9]沈仕伟,仝小林.《千金方》消渴病证治特色及其对后世的影响[J].上海中医药杂志,(12):39-41.
[10]王震,孙理军.再谈孙思邈《千金方》对中医妇科的贡献[J].山西中医,,33(3):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