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怀念钢板刻笔蜡纸油印机的岁月
TUhjnbcbe - 2024/10/16 17:07:00
儿童转移因子口服溶液对白癜风的影响 https://m.39.net/disease/a_6991905.html

如今,坐在电脑桌前,或将笔记本电脑放在膝盖上,按照五笔或搜狗拼音打字的方法,用指头轻轻敲动胸前的键盘,那一个个汉字、阿拉伯数字、标点符号等,就会按照你自己的需要,一一出现在电脑的屏幕上。如果发现有错误的地方,还可以随意修改,而且不留任何痕迹,真是太神奇、太方便了。可是在三四十年前,要将一篇手写的文字稿变成油印、铅印的文字,就没那么容易了。

上个世纪70至90年代,我在乡下老家贵阳市乌当区百宜镇(那时叫公社、乡)当乡村教师,每当给学生印制月考试卷、复习资料,都用的是钢板、刻笔、蜡纸和油印机。现在十多二十岁的青少年,说到钢板、刻笔、蜡纸、油印机,恐怕他们连听都没有听说过,更不要说亲眼看见和使用了。

刻字专用的钢板,长约40厘米,宽约8厘米,厚约0.4厘米,上面布满斜纹。左上角有一条棉线粗细的斜沟,与钢板上的斜纹平行。刻笔很简单,笔杆长约15厘米,粗细如小指,上小下粗。在粗的一端插入一根牙签似的钢针,便成了刻蜡纸用的刻笔。由于简单,还可以自制。蜡纸有8开大小,上面镀了一层蜡,有许多方格,半透明,表面十分光华。油印机由一个矩形的木盒子、纱框、滚筒、押条等构成,也很简单。

用蜡纸在钢板上刻字,是很有讲究的。首先,必须将蜡纸上的横线与钢板上的斜纹对齐,使之保持平行。否则,在刻写汉字中的横划时,那笔尖就不听使唤老是出现曲线。在刻写横折、竖钩、斜钩、竖弯钩等笔划时,必须由两笔构成,不能连着刻写。如果连着刻写,就会将蜡纸划破,在油印时就会漏油墨。将刻好了字的蜡纸平整地放在纱框上,不能出现皱折,然后用押条将蜡纸固定,再用刷满油墨的滚筒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在蜡纸上滚动,油墨必须均匀。否则,就会出现有的地方油墨太浓,有的地方又看不清楚。每次使用完后,都要用汽油或煤油将纱框、滚筒等清洗干净,妥善保存。

在乡村小学、中学当民办、公办教师的时候,除了用钢板、刻笔、蜡纸、油印机印制月考试卷、复习资料外,我和老师同学们还用它来办校园小报、校园期刊。记得80年代初,在罗广小学任教时,曾与汪庆伟、罗兆福、陈学宏等同事印制过一张8开的校园小报,名叫《蓓蕾》。那时,村子里还没有电灯,我们在煤油灯下刻印校园小报,戏称“煤油灯下的编辑部”。在我所居住的土墙房里,一位姓秦的朋友还教我怎么使用煤油灯光曝光黑白照片。只见他用黑色的胶片、白色的相纸,在煤油灯光前晃几下,然后将白色的相纸分别放进盛有水和显影粉、定影粉的碗里,一会儿那白色的相纸上便出现人和物的图像来,从模糊到逐渐清晰。当时,对我来说,是多么的神奇啊。

90年代,到百宜乡初级中学任教,又办了一个校园文学刊物,叫《柳青河畔》,专门刊发师生的习作,激发师生的阅读写作热情,以促进作文教学。有的优秀习作,还被《少年文艺报》等采用。

年,在时任乌当区委宣传部部长李黔的关心下,贵阳市实验二中与乌当区百宜乡初级中学结成手拉手兄弟学校,该校赠送了部分办公桌、教学仪器给百宜初级中学,其中,就有显微镜和打字机。从那以后,才将原来的钢板刻笔刻字改为用字钉打字机打字,但还是依然离不开油墨和油印机。所不同的是,用打字机打出来的汉字是标准的宋体或仿宋体,已不在是原来手写体的隶属或仿宋字了。

年,我从百宜乡调到下坝乡人民政府工作,正值乡、村两级基层换届选举,按照乡里的安排,我参加换届选举秘书组的工作。记得,那时的宣传资料、选票的制作,已发展到蜡纸可在电脑上操作,但依然离不开用手工油印。从电脑上将蜡纸打字输出来以后,还是要将打好字的蜡纸放在油印机上一张张地油印出来,然后装订、剪裁。我记得,因不小心将一个选区一位代表候选人的名字后面的一个字打错了,只有把那个选区的选票全烧了,又重新打蜡纸,重新油印,真是急死人、累死人啊。要是在今天,哪有那么麻烦、那么辛苦?

这里,还要顺便说说投稿的事情。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我是一个报刊和电台的业余通讯员。教学、工作之余,常给《贵阳晚报》、贵州人民广播电台、贵阳人民广播电台、乌当区广播电台投些新闻稿件。后来,也给一些报刊杂志的副刊投寄一些诗歌、散文类的文艺稿件。

那时投稿,是用方格稿纸将文章写好,装入信封封好,在信封右上角贴上面值为4分、8分的邮票(市内4分、市外8分,省外16分),然后交给乡里的邮递员,托他去投递。写稿得先用信签纸打草稿,文章写完,修改好以后,再认真抄写到方格稿纸上去。如果要一稿多投,就在稿纸下面放上复写纸(又叫拓蓝纸)。要复写两份就放一张,要复写三份就放两张。最多也只能复写四份,再多就看不清楚了。

那时,我们家里经济很困难。给报社、电台、刊物投稿需要不少的信封、邮票,有时连买信封和邮票的钱都没有。曾经有一段时间,我用的信封都是我和老婆、孩子们一起自制的。记得有一天晚上,我在抽屉里到处找买邮票的几分钱都没有找到。第二天,我的堂兄从区里开会回去,给我带去了40元稿酬,说是区政协文史办给的。真是雪中送炭啊,那时的40元钱,可不是一笔小钱,而是大钱,那是我一个月的工资收入啊。那时每则新闻稿件的稿酬都是1元、2元,最多的是5元。

现在给报刊杂志投稿,真是太方便了,而且作者不花一分钱的邮寄费。在电脑上将文字打出来,修改好,形成电子文档,按照对方提供的邮箱账号,通过QQ邮箱的写信栏,把稿子发出去就行了。现在的照相机,甚至连胶卷也不需要了,这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也真是太快了。

最近10年来,就在电脑前,凭着两个指头在键盘上不停地敲动,我先后完成了《情系山乡》《幽谷蝉鸣》《宦游纪略》《高廷瑶和他的后裔们》《水东文化探寻》《刘淑贞史话》《樱桃之乡人文下坝》《文化古镇——朱昌》等书稿的撰写,还发表了近百篇散文、文史随笔。因为,我不会五笔打字法,只好用搜狗拼音打字法。也不会正确的指法,常用中指和无名指敲击键盘,戏称为“二指禅功”。

有时,老婆看见我在电脑前弄得太久,便劝说道:别再弄了,要注意休息,写几十年了,够辛苦的了。现在每个月还有几千元的养老金,没必要再那么辛苦了。我说:过去辛辛苦苦写一篇稿子才能挣到一两元钱的稿酬都要写,现在写一篇稿子,少则几十元,多则几百元,有时甚至上千元的稿酬,为什么不写呀?要不忘初心啊。再说,我现在写稿,也并非完全是为了稿酬,而是一种爱好。写惯了,不写反而无聊、难受。写一写,动动脑子,还可预防老年痴呆症嘛,何乐而不为?

文/罗登宜

文字编辑/彭芳蓉

视觉/实习生龚拉

编审/李缨

1
查看完整版本: 怀念钢板刻笔蜡纸油印机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