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调生:学会“望闻问切”当好“老中医”
叮!K--K次列车已到达终点站,请带好行李,揣上理想前往祖国和人民最需要你的地方—基层。年6月,我从巴山南、州河畔出发,成为了一名背向繁华、面向砂砾的基层选调生。斗转星移四季新,草青草黄又一春,细细算来,我与得荣已朝暮相伴多个日日夜夜了,从刚参加工作时的“水土不服”到现在的“入乡随俗”,从刚到基层的“拔剑四顾心茫然”到如今的“直挂云帆济沧海”。一路上,有着领导们的言传身教,有着同事们慷慨相助,更有着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深知,要做到“与群众无距离,善谋事能成事”,要走好走顺接下来的基层之旅,需学会“望、闻、问、切”,当好“老中医”,理清脉络,找准症结,开好药方,切除病根。“望”民情,锻造“民之所忧,我必念之”的初心。初心如磐,笃行致远,群众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助推器”,而干部的“主战场”在基层,直接与人民群众“零距离接触”,借用群众的地盘、群众的力量、群众的智慧夯土造墙,打造坚固的战斗堡垒。作为一名选调生,给群众当好知心人、勤务员和领路人是我们的使命和担当,永葆初心的纯洁性,不做“任务型”干部,要做“服务性”干部,像保护我们的眼睛一样保护人民群众,始终将“人民”二字放在心尖,用真心去换真情。当好“燃料桶”,配合“助推器”,推动干群“鱼与水”关系的“和谐号”驶向远方。理清发展思路,让群众的“幸福感”成为衡量我们工作的“刻度尺”。“闻”民声,练就“踏石留痕,抓铁有印”的恒心。勇毅而笃行,步稳而蹄疾,疫情之下,全国的党员干部争先恐后奔赴一线,同病毒较量,和疫情赛跑。“我将无我”不是一句空话,“有什么困难请告诉我”成为党员干部的口头禅,体现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庄严承诺,也饱含共产党人对群众的深情。作为一名选调生,要做群众最坚定的“粉丝”,最忠实的“听众”,以“两脚踏实地,风雨无飘摇”的恒心,守在他们的身边,倾听他们的心声,把他们最关心的医疗、教育、卫生等民生重点工程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找准工作重点,让群众的“表情包”成为评判我们工作的“晴雨表”。“问”民需,保持“致广大而尽精微”的细心。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深悟党的历史,没有群众,党就失去了力量的源泉。时刻牢记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基层需要,群众更需要。作为一名选调生,要常常“动动嘴”,听听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面对初来乍到的基层,要摘下“选调生=后备干部”的虚假标签,抛下面子、俯下身子向学习,也许可以从放牛的大叔身上学到睿智和敬业,也许可以从风尘仆仆的村干部身上学到对群众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新的赶考路上找准“群众坐标”。学好真本领,让群众的“满意度”成为指导我们工作的“航向标”。“切”民症,坚定“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的决心。驰而不息,守正笃实,从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破船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共产党人靠的是一代接一代干,用前仆后继夯实信仰之基,用愈挫愈勇搭建信仰之梯,用锲而不舍建造信仰之塔。把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症结,对症下药,解救万民于水火。作为一名选调生,要时刻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来鞭策自己,站好基层这班岗,甘当“燃灯者”,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为基层战斗堡垒安装一台强有力的“发动机”,为建设乡村振兴贴砖加瓦。始终坚持为民办实事,让群众“病根源”成为把握我们工作的“方向盘”。
来源/作者:中共得荣县委组织部李利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