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胜扬威惊世界,辉煌旭日浩波出。
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签订,抗美援朝以胜利结束。关于这场战役的记载,品史君在这里就不做过多的赘述了。没有这场战争的胜利,我们或许也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在看这篇文章之前,希望诸位先向那些战争中“最可爱的人”献上心底那份最崇高的敬意。
对于战争色彩渲染,这是每个国家教育部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这种环境下,教科书成为了最好的选择。可教科书的编写也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毕竟这是一个国家培养人才的目标和方向,同时也关系到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所以对历史适当的修改还是有必要的。
为了方便学生了解史实,抗美援朝中的一些历史故事也成功入选,比如魏巍创作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年,这篇文章被教育部宣布移除,引发了巨大争议。这样赞美军人、弘扬爱国主义的历史都要被移除?好在今年它又重新回到了教科书中,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什么?
谁是最可爱的人
“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这是作家魏巍所写的一篇报告文学。他为了完成这样的巨作,亲自来到了当年抗美援朝的战场,目睹战士们的英雄。在激动之余,心中的悲凉之意也涌上心头,两种感情的相互交织下,这篇文章诞生了。
最早是由一家小报社发表的,后来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在看这篇文章的时候,就如同在冲锋号下冲锋一般振奋激昂,内心热血澎湃,随即领导也决定印发全军。不久后,魏巍被请到了领奖台上,领导表示:“谢谢你为抗美援朝的子弟们换来了一个新的名字:最可爱的人”。
魏巍对这篇文章的创作情景做了回忆,他表示自己亲眼目睹了志愿军38军师与装备精良的美军打了最激烈、最悲壮的一战。战士们英勇顽强,粉碎了敌人的多次进攻,哪怕最后只剩下几个人,坚守阵地还是他们的首要任务。整个过程中,会场响起了无数次热烈的掌声。
年为何被删除?
当时在删除这篇文章之时,教育部也并没有公布,还是来自家长的一次偶然发现。随着质疑声越来越强,负责编审教材的专家也给出了被删除的原因。首先就是这篇文章的场景过于真实,对身心正在成长的青少年很不利。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这是一种刺激。
这里很多人会好奇,战争本来就是残酷的,真实场景难道都不让人了解了吗?不知道诸位有没有看过这篇文章,它对敌人的描写是十分妖魔化的。就比如现在的许多好莱坞大片,十分暴力血腥的场景,当然不适宜青少年去观看,这篇文章也是同样的道理。
除此之外,教材的编写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也就是要与时俱进。二十一世纪是繁荣发展的年代,和平才是时代的主旋律。如果过度渲染战争中的民族英雄主义,这其实是不利于国家发展的。面对这样的解释,网友们并不“买单”,质疑声在短时间内并没有消退。
二十年后重回教材
年,关于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改动明细公布。其中有这样一条,在七年级下册的语文教科书第二单元中新增第七课《谁是最可爱的人》。是听到了百姓的呼声还是找到了符合时代发展的理由?不管怎么样,这篇文章能重回课本,一定是激动人心的事情。
其实在品史君看来,青少年回避战斗的血腥,这无可厚非,但并不能因此忽略掉对爱国主义的渲染。泱泱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面前,不忘初心才是最正确的选择。如果忘了曾经战斗的不易,又怎么会珍惜今天的和平,这恐怕是所有人都不想看到的局面。
春秋时期的著作《司马法》曾经记载过这样一句话:“国虽大,好战必亡。国虽安,忘战必危”,和平的大时代下,科学发展是第一要务,但爱国教育永远不会过时,朝鲜战争的胜利也永远不能忘却。最后,请诸位再次向这样一群“可爱的人”献上崇高的敬意。
我是品史君,感谢您的阅读。如果您也对文化感兴趣,不妨为我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