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莫让网梗围困青少年
TUhjnbcbe - 2025/1/15 18:09:00
北京白癜风手术费用 https://m.39.net/disease/a_j3uyy4y.html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年发布的《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显示,截至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其中6-19岁网民规模达1.58亿。随着青少年普遍接触网络并日益成为网络使用的主力,对网络语言的传播使用愈来频繁,而网络用语作为新兴语种,存在良莠不齐、野蛮生长甚至“异化”的现象,不利于青少年成长教育亟须解决。


  一是影响青少年语言表达能力。青少年是学习积累语法知识、培养和规范遣词造句能力的关键阶段,但被网络用语侵蚀,青少年语言发音、词汇储存结构、语法知识等能力不断消弱。如,广西地区夹带状语发音的“难受,想哭”被演变“蓝瘦,香菇”,拼音缩写词yyds(永远的神)、TMD(他妈的),异化词意的“老司机”等等,一经网络传播立刻吸引青少年争相效仿。又如,年中国青年报社调查中心对名年轻人调查显示,76.5%的受访者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了,其中65.4%的受访者归因于同质化表达、全民复制的网络氛围。


  二是阻碍青少年交际和社会化。随着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一些网络用语出现在生活中,特别是对应沉迷于特定网络亚文化的青少年,他们拥有自己圈子的“行话”“暗语”,不利于青少年社会交往。如,“语C圈”,指的是语言角色扮演,一般在QQ或者语C软件上,一群网友角色扮演成自己喜欢的虚拟人物利用文字进行互动,这个圈子延伸出“皮上”“皮下”“同担”“同但拒否”等特殊用语,这类圈内话会使青少年产生“信息茧房”,对“圈内人”聊天很流畅,但对“圈外人”沟通有抵制,久而久之,使得他们交际圈缩小、人际关系单一、社交能力弱化。


  三是冲击青少年的价值观形成。青少年因涉世未深,处于寻求群体归属的心理需求阶段,具有融入同辈群体不落伍不被边缘化的强烈从众心态,为追赶潮流往往刻意使用一些网络语言以达到合群效果,一些表意低俗的词汇潜移默化地扭曲着青少年价值观。如,“然并卵”“日了狗了”“蛋疼”等,具有典型的低俗化以及色情化特征,特别是“神马都是浮云”“躺平”等亚文化词语冲击下,不利于青少年追求人生理想。在长期侵润于低格调的网络热词下,青少年的认识模式不可避免地陷入庸俗自娱的泥潭中难以自拔,严重消减的青少年奋斗向上的积极性。人民日报曾指出,“佛系青年”“积极废人”“隐形贫困人口”等负面网络热词的流行,看似调侃,实际上是传递、放大负面情绪,影响当代年轻人的价值判断。


  对此,建议:


  一、加强网络道德修养教育。引导学校、家长及时了解网络语言,
  二、加强规章制度建设。有关部门应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基础上,加快制定对网络用语加以健康有益引导的法律法规,规范网络用语使用。在全国范围内规定“汉语文出版物、国家机关公文、学校教育教学不得使用不符合现代汉语词汇和语法规范的网络词汇”。


  三、强化执法监管力度。参考全国互联网广告监测中心的管理,在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下,设立专门的网络用语监控机构,用于监测和规范互联网用语。运用云计算、AI等技术,智能识别网络出现的构词无逻辑、无意义、感情色情负面低俗的语言进行监控。

来源/作者:邓钧文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1
查看完整版本: 莫让网梗围困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