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理论里,素有先天和后天这个概念,比较明显的如“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这些说法至今还是深入人心。
在很多人的理解里,“先天”是不由我们自己左右的,它受之于父母,在一个人未出生之前就已基本形成。
而后天则主要取决于我们自己,比如生活环境,以及作息方式、心理情绪等等。
在古人看来,人是生活在地上的动物,但人的生命却由天道来决定。请注意,这里说到的天道,并不是那些带有玄幻和迷信色彩的虚无,我们可以把它看成一种生命的存在形式。
对于天道来说,一个生命需要栽培,它就会得到培育,一个生命到了尽头,它就会去覆盖并掩埋它,这就是天道制衡生命的一种常态。
中医从这个现象里的启发,认为每个生命都受到“天”的覆盖,无论是在旁人看来是好还是坏,这本身就是一种天道。
而在养生治病的角度来看,一个生命总是以生长化收藏的过程存在的,其中的“生”直接受天道所制约,这就是先天,也就是后世中医所说的“禀赋”。
紧跟在“生”之后的“长、化、收、藏”,其实就是一个寿命的表现。
如果禀赋强而丰富,这个寿命就会越长,如果禀赋不足,这个寿命存在的时间就可能越短。
而后天的培养,都会受到先天的限制,之所以我们不能放弃后天的培养,无非是为了让禀赋足够的人能越发长寿,让禀赋不足的人可以相对延长生命的期限。
如果先天的禀赋本身就不足,还要放弃或者忽视后天的培育,那样的结果,无非就是让寿命短的人越发得到削弱。
前辈中医认为,具体到一个人的身体上,骨骼可以说是先天的,而依附在骨骼上的肌肉则主要是后天的。一个人的精神意识大多是先天决定的,而一个人的容貌神采则又多由后天决定。
比如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里,就有审察先天和后天的内容。
看一个人的肌肤颜色,苍劲而浑厚者多长寿,浅薄妖异的颜色就意味着疾病。听一个人的声音时,洪亮的人多长寿,低促的人多寿夭。
再看一个人的身体外形,骨骼坚强肌肉丰满,形体强壮的人多长寿,身体瘦削、骨骼塌陷的人多是寿夭。
但尽管身体消瘦,而动作灵敏神情敏捷者,即使有病在身也是比较轻微的,反之则多意味着严重。
最后,历代中医养生家反复强调,一个人即使先天禀赋充盈,但也不能恃此而不知节制,如果后天消耗太甚,同样会损及先天,到那时后,先天之本已经不足为恃了。
反过来,如果后天不足的人,更应该知道谨慎二字。因为后天不足原本就是更容易培补起来的,通过坚持不懈的培补,后天的不足就会慢慢得到改善,最后成为形体坚实之身。
其实,说了那么多,历代中医养生家的主要观点,无非就是认为先天禀赋是一个客观条件,但我们更应该做好的是后天的培育。无论先天的强弱,后天的培育是长寿必不可少的手段,也就是上面说的“谨慎”。
什么是谨慎?
中医认为,谨慎情志能够保护好心神,谨慎规避寒暑能够养护肺气,谨慎远离酒色能够保护肝肾,谨慎避免劳倦饮食能够健脾益胃。
这也就是为什么传统养生最为讲究“乐道养生”。
如何“乐”?想要获得真正的内心快乐与平和,最简单的途径莫过于为善,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做好事”。
古人受认知方面的限制,认为做好事能获得福报。其实,多做善事能让一个人的内心所获得的平静和愉悦,是任何金钱和权力所不能相比的。
而那份内心的宁静,就在无形中养护了自己的身心,这就是《广成子》里说的:
毋劳尔形,毋摇尔精,乃可以长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