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现场立足时势观智慧城市之
TUhjnbcbe - 2025/2/9 16:47:00
                            

▲12月3日~5日,第六届中国智慧城市博览会在北京展览馆举办。

立足“时”“势”观智慧城市之“变”

第六届中国智慧城市博览会在京召开,以“人民的城市——融合生长合作共享”为主题,推动全球城市在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和资源、产业、人才等各方面交互发展

“万物互联正在重塑全球社会发展形态。”

“建设新型智慧城市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智慧城市建设将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

12月3日,多位专家学者在第六届中国智慧城市博览会(以下简称“智博会”)上表示,在数字技术推动下,智慧城市建设在各行业、各领域间的赋能作用将更加凸显,将对优化城市治理水平、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激发融合创新活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共享数字化发展成果。

本届智博会以“人民的城市——融合生长合作共享”为主题,由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共同指导,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中国国际商会和智慧城市发展联盟共同主办,为期3天,旨在推动全球城市在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和资源、产业、人才等各方面的交互、发展。来自政、产、学、研、经等各领域嘉宾同台论道,分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新理念,探讨未来城市发展路径。

识变之智:瞄准智慧城市建设航标

“正在消毒,请注意避让……”一台智能消毒机器人正在智博会展厅内灵活游走,完成消毒作业。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医疗机器人深入前线助力抗疫,通过提供无接触配送、无人消杀、疫情咨询回复等服务工作,进一步为抗疫工作提供助力,大大提高了效率。

除了智能机器人、智能导航仪等智能化服务设备,在智博会展厅内,“数字中国”“新型城市”“便捷社区”等字眼也频频出现。如何用“智慧”更好地体现“人民的城市”?

国家发改委财政金融和信用建设司司长陈洪宛在致辞中表示,建设新型智慧城市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未来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还需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升数字基建质量、激发融合创新活力、优化城市治理水平、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加强对外开放协作等方面持续发力。

在陈洪宛看来,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推进公平、高效、优质、便捷、普惠的“互联网+”社会服务,发展智慧教育、智慧健康、智慧养老等智慧生活创新。积极鼓励引导人人参与,智慧成果人人共享。同时,要提升数字基建质量,持续深化大数据、5G、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技术创新与运用。激发融合创新活力,坚持城市发展与地方优势产业结合,构建各领域全面协同的创新发展体系。

“当今人类发展已进入‘人机物’混合、动态互联的社交时代,万物互联正在重塑全球城市发展形态。”中国科学院院士周成虎作了题为《新型智慧城市展望》的主题报告,他指出,未来城市将进入智能孪生发展阶段,实现立体感知、全域协同、精确判断、持续进化,而建设智慧城市将成为21世纪的第一产业。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局长张兵表示,要高度重视自然地理格局对于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影响,深刻领会认识我国生态功能系统的演化和发展规律。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规划的创新能力和管理效能是大势所趋。

“在国土空间规划保护中,要强调节约集约利用自然资源,进一步推动城市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建设健康城市。”张兵认为,要绘就全国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把分散在各个部门里空间利用的要素集中在一张图上,用统一的标准、统一的口径、统一的系统进行规划。

民政部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司一级巡视员李健结合民政部相关工作,重点分享了智慧社区的发展导向。他提出,加强智慧社区建设,是实现城乡居民服务均等化、便捷化的重要途径。未来推动智慧社区建设需要把握好以下三方面:一是坚持需求导向,将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作为智慧社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坚持统筹规划,稳步开展智慧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坚持融合服务,推动“互联网+”与城乡社区服务深度融合。

▲图为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记者就智能消毒机器人进行现场采访。

应变之方:打通智慧城市难点堵点

在新时期,如何让智慧城市变得更“智慧”?作为智博会开幕式当日主题演讲环节的主持人,中国改革报社副社长、央视特约评论员杨禹讲道,智慧城市的发展要用世界眼光来看待,例如像北京、上海这样的超大城市,他们有条件、有决心,也有必要。

智慧城市要“看得远”。北京作为首都,从年就启动了数字城市的建设,如今多部门政务实现上“云”服务。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潘峰表示,要以融合贯通的数据为核心,以应用场景的开放为手段,以高效安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以健康和可持续的生态为原生动力,把北京建设成为全球新型智慧城市的标杆城市。

“从‘网上’‘云上’到‘数上’,再到如今向‘智上’迈进,推动了公共数据的开放,加速了智慧城市的发展,逐步打破了各领域信息化建设的孤岛。”潘峰说。

此前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记者了解到,在北京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也出现过不少困难和挑战。针对数据汇聚共享管理的难点,北京市借鉴区块链合约机制、共享机制,防篡改、全程留痕等技术理念,结合“数据共享管理办法”,构建基于目录链的全链条管理系统,实现了目录的使用和修改,流程留痕。

智慧城市要“管得宽”。同样作为超大城市的上海,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市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常务副主任徐惠丽介绍了上海市“一网统管”“一网通办”的实践经验。

“城市运行管理的面越来越宽,而城市运行过程当中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城市生活有多丰富,城市治理就有多复杂。”徐惠丽表示,为了让城市更安全,上海安装物联感知设备,实时向城市运行中心推送广告牌的振动和倾斜数据情况,帮助了解广告牌安全状态。

为了让城市更有序,上海地铁轨交的实时客流数据与市城运行中心进行实时互动,对故障点可以精准启动,随时保障地铁的安全有序运行。

为了让城市更干净,上海推行垃圾分类方面,推出各种智能化小工具,帮助居民学习分类的知识,并通过已有的设施装备对不分类的行为进行有效的处理。

▲图为武汉市智慧城市展区。

智慧城市要“站得稳”。“在这场战役中,新型智慧城市赋能社会治理效果凸显,紧急部署的疫情大数据平台在精准决策、科学防治等方面提供了保障。”武汉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局长张贵达谈道,智慧城市应用不仅为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也在武汉疫后重振、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面对经济复苏中出现的痛点、难点、堵点,武汉创新“云平台”,加速驶入“快车道”。

谈及下一步建设工作,张贵达表示,武汉市要不断优化完善顶层设计,全力推动重点项目,搭建好“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应用支撑”四大中枢,持续开展数据治理,进一步优化政务信息资源。同时,加速拓展5G应用,利用5G技术构建城市智慧应急指挥调度体系。

求变之勇:探索智慧城市数字转型

智慧城市建设不是大城市的“专属”,中小城市也能塑造智慧城市建设的典范。

贵港,一座具有多年的历史新城,是古代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陆上起点城市,也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物流流通的桥头堡。近年来,贵港市全面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大力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构建全市“一云一网一图”,加强顶层设计,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倒逼城市管理理念和模式创新,赋能民生服务。

“城市数字化转型是一次‘整体性转变’,不是某几个领域的‘单兵突进’。贵港市紧紧围绕数字政府建设,秉承全市一盘棋的思想,以大数据平台、云计算中心为抓手,打造了一批便捷高效的项目应用。”广西贵港市委常委、副市长杨绍丽指出,智慧城市建设的成果让数据为群众跑腿,极大提升了贵港市营商环境。

她表示,贵港以民生服务为关键点,切实增强了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围绕“城市大脑”建设,全市的政务数据资源得以整合,构建了统一的智慧城市信息和服务的出口,打造了一批惠民工程,并在数字化抗疫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图为贵港市智慧城市展区。

在探索数字化转型的过程当中,以国家级新区为代表的中国新城新区已经展现出一些重要的方向。“新城新区最大的生命力就在于‘新’,在于用一系列新的技术、新的制度、新的管理、新的方法,来推动新城新区的发展。”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学术委秘书长、研究员冯奎表示,在新城新区未来发展中,拥抱数字化是趋势和方向,以此来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实现数字社会治理。

冯奎说,雄安新区和其他的五个省一起成为首批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实验区,在改革方面承担了很多关键的改革性任务,未来要在构建数字经济、新型生产关系、推动数字治理、数字规则制订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谈及未来国家级新区探索的重要方向,冯奎认为,一是全面实施数字新区的战略行动;二是以经济发展为重点,促进强大的数字经济的竞争力;三是构建健全的数字化治理体系;四是差异化定位,形成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五是国家级的新区、高新区、经开区,要承担国家战略,服务国家重大区域战略,不断提升自身的能级和地位。

“智慧城市的前进过程中,主体是城市,而城市的主体是人。他们是政府中的人,也是企业中的人,还是社区里的人。他们既是智慧城市的供给方,也是需求方。”杨禹总结道,在我们智慧城市建设的实践中,需要“智”“方”“勇”这三个字。同时,需要不断地找到短板和不足,以及人民的需求、关切和发展的潜力,带着勇气去突破,去创新,在应用中做到管用。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记者袁琳实习记者吕书雅)

(本文图片、视频由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记者袁琳拍摄)

原标题:《?立足“时”“势”观智慧城市之“变”?》

1
查看完整版本: 现场立足时势观智慧城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