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无官最是好待遇记人民日报前社长张研农
TUhjnbcbe - 2025/2/17 19:07:00

年11月,张研农在“人民日报校园行”活动走进北京大学时,对同学们说出一番心里话:自己现在还是人民日报的“头”,将来就是人民日报退休的“老头”。

年12月17日,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换届,张研农卸任中国记协主席。今年73岁的张研农,曾在统战部、中宣部工作,年转入人民日报任编委、理论部主任,年担任总编辑,年到年任社长。

张研农曾在年人民日报一篇署名评论中,赞赏西南某市委副书记的打油诗:“新陈代谢皆有序,离任交班题中义;卸下重负真不易,无官最是好待遇。”如今,张研农如愿以偿成了人民日报一位退休“老头”。他说过,65岁到75岁是人生最好的时光,该尽的责任已尽到,各种老年病还没来。含饴弄孙和桥牌是他退休生活的两大乐趣,他真的沉浸在“无官最是好待遇”中。

洋洋洒洒“任仲平”

张研农在人民日报任内,做过三件有影响的事情。第一件就是体制内读者耳熟能详的“任仲平”文章。进入新世纪,“任仲平”文章一直是在张研农领导下创作的。从分管理论的副总编,到总编辑直至社长,有一个职务始终没变:任仲平项目组组长。

“任仲平”网络百科词条写道:“任仲平”创作机制,是“七八条枪,七上八下,七嘴八舌”。“七八条枪”,指的是一种组织架构,“任仲平”成员来自全报社,有社领导、部主任,有资深记者、编辑,也有入社不久的年轻人。大家各有专长,平时各忙各的,任务一召唤,便跨部门选人组合,项目负责制,任务完了就散。

“七上八下”,指的是一种工作标准。一稿、二稿、三稿,最终定稿,其间必经若干反复,以至推倒重来,直到所有人都觉得“还行”。有的甚至改了14稿。成稿时,往往已脱胎换骨。

“七嘴八舌”,指的是一种民主风气。在“任仲平”内部,即便对社长、总编辑发表的意见,无论职务高低、资历深浅,谁都可以表示不同看法。实在统一不了,甚至会通过“票决”的方法来定夺。

“任仲平”政治站位高,把当前党和政府的工作思路和施政重点放在恢弘的历史坐标系中加以梳理和烘托,尤其擅长挖掘党史、现代史上一些意味深长的轶事和新闻细节,辅之以华丽的文学手法,既气势豪迈又触动人心,成为当下体制内一种引领性的政治修辞。

时任总书记胡锦涛年曾对任仲平文章《筑起我们新的长城——论抗击非典的伟大精神》作出批示:这篇文章观点鲜明,论述透彻,文字清新。体现了《人民日报》在政论方面的优势。望再接再厉,让“任仲平”这一优势“品牌”发挥更大的作用。

时任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到人民日报调研时,风趣地说,要见见“任仲平同志”,向“任仲平同志”问好。

人民日报官微在暴雨之夜诞生

张研农第二件值得大书一笔的,是领导创办人民日报新媒体。年7月21日北京特大暴雨之夜,张社长接受建议,拍板在当天深夜提前开通人民日报法人微博。在人民日报走进复旦大学时的演讲中,张研农提起报社国际部一位年轻编辑写过一份报告,分析一篇国际评论经一个知名微博账户碎片化转载,55.4%的网友持否定态度,跟帖半数是发泄不满。年轻编辑建议,不能把微博这个阵地拱手他让,要主动出击,建立本报官方微博。张研农让印成编委成员阅件,并召开编委会讨论,决定准备推出人民日报官方微博。还有一位年轻编辑在社内培训中举例说,人民日报发行量多万份,而当时的“微博女王”姚晨粉丝万,比人民日报发行量多出近7倍。张研农感慨: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舆论生态,要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建立现代传播体系。

人民日报法人微博写着“参与、沟通、记录时代”8个字。张研农在北大表示:党中央机关报的独特地位,让我们有了独特的“话语权”,但并不是“传播权”,因为“说话”是单向的,而“传播”是双向的。如果我们不能用好党中央机关报的政治优势,不能将这种“话语权”转化为传播力,“主流舆论的代表性声音”就无从谈起。他对复旦大学生谈起人民网上市,诙谐地说:“在得到网民的认同之后,又得到股民的认可,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人民日报没有自娱自乐、孤芳自赏,更不是无人喝彩、陷入边缘。”

从法人微博起步,人民日报相继开通

1
查看完整版本: 无官最是好待遇记人民日报前社长张研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