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就像一台机器,想要运转就得有能量供给,而人体主要的能量来源就是碳水化合物,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糖类。
糖类在人体内消化吸收进入血液成为血糖,血糖对维持人体功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血糖保持一个适当的浓度非常重要,太高或者太低都会对人体造成损害,特别是血糖一直过高,可能会引发糖尿病,如果不及时控制,还有可能会导致糖尿病并发症的产生。
糖尿病在中医里面称为消渴症,中医根据脏腑的分布又分为“上消”、“中消”、“下消”,上消在肺,中消在胃,下消在肾。
糖尿病一般在发病早期不会有明显的症状,但如果在饭后出现以下3种情况,一定要注意是不是血糖过高?
1、饭后口渴
很多人觉得吃完饭口渴很正常,可能是吃了太干、太咸、太甜或者过于油腻的食物,导致需要喝水来维持人体体液平衡。
但如果平时补充水分比较及时,饭菜也没有吃太干、太咸、太甜或者过于油腻的食物,饭后还是觉得口渴,且喝水以后也没有缓解,很有可能是血糖升高引起的口渴。
血糖过高,会改变人体细胞渗透压,导致细胞缺水,引起口渴。如果血糖浓度超过肾糖域,会导致尿液中的糖分增多导致渗透性利尿,更多的水分从尿液里面排除,导致机体缺水。
中医认为“上消”主肺,主要表现症状为口渴多饮。多因肺阴亏虚,导致津液不足,引起阴虚肺燥,饮水也不解渴。
2、饭后很快感到饥饿
很多人以为吃完饭以后,很快感到饿,很有可能是吃得少,或者消化功能太强,导致食物消化过快。
其实很有可能是因为胰岛素分泌较少,或者人体对于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导致血液中的葡萄糖无法被分解利用,导致血糖升高。
而机体由于无法利用葡萄糖导致供能不足,引起饥饿感。
中医一般认为“中消”主胃,主要表现为多食易饥,多因胃火过盛,胃阴不足,导致精血受损所致。
3、饭后排尿增多
一般来说,如果不是饮水过多,或者前列腺炎等其他疾病,吃完饭就排尿增多,很有可能是吃完饭以后,机体糖代谢出现紊乱,血液中的血糖无法正常分解,导致血糖升高。
血糖升高会改变肾小管渗透压,导致肾小管重吸收水的能力减弱,从而导致尿量增多。
中医一般认为“下消”主肾,主要表现为小便量多、混浊。多因肾阴虚,导致水谷精微直趋下泄。
以上3种症状,你有出现过吗?如果出现了这些症状,一定要及时去进行血糖检测,及早进行干预,以防糖尿病并发症的产生。
现在治疗糖尿病的方法有很多种,作为一种中医,我更推荐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糖尿病降血糖很容易,但想要稳定血糖很难,这需要持久的控制和坚持。关于糖尿病你还有什么问题吗?下期我再来给大家讲讲,中医是怎么预防糖尿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