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大5岁12岁21岁,戴望舒先后与三个女人
TUhjnbcbe - 2025/4/26 17:57:00

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这句诗歌,是徐志摩《再别康桥》中的经典名句,无人不知的同时也体现了这位新月派大诗人的才情。可颇让人不解的是,近代史上多数才子的婚姻并不像笔下的诗歌那样甜蜜温馨,徐志摩是一个例子,戴望舒同样如此。

现代文学史上,戴望舒是无人不知的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就像说起徐志摩,就会想起《再别康桥》一样,戴望舒也有一首成名诗篇,那就是《雨巷》。

《雨巷》是戴望舒写于年夏天的诗歌,狭窄阴沉的雨巷,徘徊的独行者,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这些充满深意的意象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尤其是开头那一句更是让人充满了遐想: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关于《雨巷》,有多种不同的解读,往深了说有反映当时大革命失败的沉闷背景的,也有表面上透露着的爱情遐想。当然了,最为人所称道的,自然是后者。可殊不知,诗文表现出的才情过人,可戴望舒本人的情感经历却很坎坷,大5岁、12岁、21岁,先后与三个女人相恋,又都惨淡收场。

戴望舒第一任恋人名叫施绛年,这个名字可能有些人不大熟悉,可是她的哥哥很有名,那就是施蛰存。施蛰存是我国最早的新感觉派代表诗人之一,当年同戴望舒是同事兼好友。那戴望舒和施绛年是如何相识的呢?说起来和《雨巷》有关系。

《雨巷》创作的时代背景是大革命失败的年,那时候时局动荡,不得已,戴望舒和几个好友到施蛰存家里避难,由此也就认识了施绛年。

施绛年比戴望舒小5岁,戴望舒一身诗人的忧郁冲动气质,施绛年则是活泼开朗,很有个性。没多久戴望舒就喜欢上了施绛年,可追了很长时间还是没有进展。

有一次,戴望舒把情书当做诗稿寄给了报社,却把诗稿当做情书寄给了施绛年。没想到报馆接到情书后照常刊登了出来,施绛年看到后又羞又感动,就答应交往。

这段恋情虽然持续了八年,可两人性格上的差异造成彼此感情上的不平衡还是一大问题,最终登报解除了婚约。

为此,戴望舒伤心不已,可没多久就认识了后来的第一任妻子穆丽娟。

说起来也是无巧不成书,穆丽娟是当时的大才子穆时英的妹妹,穆时英和施蛰存同为新感觉派代表人物。也是在他的介绍下,戴望舒认识了穆丽娟。

穆丽娟虽然比戴望舒年幼12岁,却非常仰慕他的才华。然而婚后的戴望舒不懂得怎样去爱一个女人,在家只顾自己读书写字,很少与妻子交流。四年之后,这段婚姻惨淡收场。

后来在香港的时候,戴望舒与同在大同图书印务局的抄写员杨静相识相恋,两人年纪相差21岁,结婚时候杨静16岁。性格和年龄差异较大,婚前又缺乏深入了解,这段感情的结局可想而知。

虽然一生感情坎坷,没能收获才子佳人的美满爱情,可是戴望舒一生坚持真理。曾因支持进步学生爱国民主运动被日军逮捕,又被学校解聘。年因病去世,那时他才45岁。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5岁12岁21岁,戴望舒先后与三个女人